涨知识了!如今买羽绒服不看“含绒量”,要看“绒子含量”

冬天来了,服装厂里的“新”羽绒服正在陆续赶往质检的路上。“新”在哪?原来,今年4月1日起,GB/T14272-2021《羽绒服装》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实施。其中,此前羽绒服标签上写的“含绒量”变成了“绒子含量”。啥是“绒子含量”?对消费者而言,有啥影响?为此,记者请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服装学院教师张跃为大家做详细解读。

一、羽绒服里有什么?

张跃:羽绒服里面包含绒毛和羽毛。绒毛是鹅鸭脖子到胸腹之间不含羽梗的毛,而且它的保暖抗寒能力也是全身毛中最好的。而羽毛则是含有羽梗的毛,一般是呈片状的,保暖度较有限,没有绒毛好。

假设一件羽绒服的含绒量为90%,就表明羽绒服填充物里包含90%的白鸭绒以及10%的白羽毛。

二、什么是“绒子含量”?

张跃:绒子含量即所谓的含绒量,是指绒子与羽毛的配比,一般来说绒子含量越高其蓬松度越高,保暖性越好。因此,合适的充绒量可以达到少充绒但保暖效果好的目的。

这也说明,羽绒制品的填充料并不是充得越多越好。

三、将“含绒量”更改为“绒子含量”,对消费者有啥影响?

张跃:“含绒量”和“绒子含量”的区别在于,此前标准中,含绒量同时囊括了绒子和从绒子或毛片根部脱落下来的单根绒丝两种含量,而绒丝废料计入含绒量,容易给消费者造成错觉。新国标实施后,服装成品绒子含量不低于50%,才能称之为羽绒服。消费者购买时只要看绒子含量,就大概能判断出羽绒服的保暖性能。

四、消费者该如何挑选保暖舒适的羽绒服?

张跃:消费者在选购时,要注意服装成品绒子含量是否低于50%,还要注意看标识是否齐全,名称地址、安全类别、纤维含量、洗涤维护方案等是否标注规范。识别羽绒服优劣,有以下几点小窍门:

一是看服装产品的标识必须符合标准,正规的服装产品标识应有制造者的名称、地址、产品名称、商标、规格型号、采用原料的成分和含量、洗涤方法、产品执行的标准编号、产品质量等级及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等内容。

二是摸如果摸着很舒服、很柔软,这样的羽绒反而是假的。因为羽绒填充物里的鸭毛鸭绒会有一些硬梗,用手指尖仔细触摸衣服的时候会感觉到有一些像大头针样的东西,这样的才是真的羽绒服。

三是拍轻拍打,看是否很快弹起。用手轻轻拍打衣服,如果是真的羽绒服,那么它会很快弹起,这与羽绒本身的特性有关。如果衣服里边是化纤絮片,那么,拍打后衣服不会弹起。另外,用力拍一拍羽绒服,如果有羽绒跑出来,或者针脚处有粉尘溢出,那么说明布料防钻绒性差,或者缝纫针眼太大,这种羽绒服会越穿越薄。

四是靠近闻,是否有异味。如有明显异味或臭味,那么说明有可能填充了劣质羽绒,这样的羽绒服就不要购买了。

五是掂掂一掂,看重量。掂一掂羽绒服的重量,相对而言,重量越轻、体积越大的越好。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景洋

编辑:吴茗

举报
评论 3
  • 一是绒量,二是品级,老百姓买行业标准就行了,按国标就行

  • 不错😄

  • 各行各业不要差不多,严把至量关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