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跟你玩!”当孩子被拒绝,一个处理方式让孩子大受欢迎

文|凝妈悟语

孩子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但可能不遂人愿,会被当场拒绝“我不跟你玩”,毫不留情面。孩子听了之后,会非常沮丧,甚至会哭闹起来。该怎么缓解这样尴尬的局面,才能让孩子的情绪得到缓解,继而得到一起玩的朋友呢?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宝很喜欢玩滑梯,也喜欢扎堆,如果有小朋友一起玩,他会格外高兴。每次遇到小朋友,不管熟悉不熟悉,他都想和他们一起玩,但有时候会遭到拒绝。

有一次,遇到一个小男孩,二宝追在人家后面,想一起玩。结果小男孩不认识二宝,直接拒绝。男孩哭着跟妈妈说:我不想和他玩!

我还以为二宝欺负了人家,赶忙过去问候,才知道是我想多了。

既然人家不情愿,总不能逼着人家一起玩,也不能求着人家一起玩。我灵机一动,蹲下身子,跟二宝说:“你先找其他小朋友玩吧!”

二宝一听不高兴了,也哭了起来:“我想和他一起玩。”

我很冷静地跟他说:“你很开心地去玩,别的小朋友感觉那里很好玩,就会主动和你一起玩。如果你哭了,别的小朋友以为那里有危险,不敢去找你玩。好朋友不是求来的,而是吸引来的。你现在就去开心地玩吧!”

二宝被我说动了,很痛快地去玩滑梯。一会儿,来了两个小朋友,那个小男孩眼馋了,一抹眼泪也加入他们的队伍,还和二宝说:我和你一起玩。

还有一次,二宝和两个小朋友一起滑滑梯,他们两个认识,想孤立二宝,跟二宝说“我们不和你一起玩,你自己玩吧!”

二宝有些不知所措,眼中的泪水在打转。我又跟他二宝说“你到那边去滑滑梯,很高兴地玩。”二宝照做,一会儿,两个孩子又去找二宝说“我们和你是好朋友”。

所以,我总结了一点,“我不跟你玩!”当孩子被拒绝时,一个处理方式就让孩子倍受欢迎,那就是:使用吸引力法则。孩子不要在乎没人跟自己玩,只要开心地去玩,就能吸引到喜欢和自己玩的人。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可以这样做,让孩子愿意接受建议,并发展成自己的处事原则。

温和地跟孩子沟通

我们看到孩子哭,既心疼又会有些烦躁,对孩子说话的时候,语气中会带着责备“就知道哭,别人不和你玩,至于哭吗?再找个别人玩不一样吗?”

孩子本来因为被拒绝而难过,我们这样一数落,无形中就是二次伤害,孩子感觉没人理解自己,会更加难过,往往会哭闹得更剧烈。

所以,我们一定要调整好情绪,认为这个经历正是锻炼孩子、让孩子学会解决社交问题的大好机会。情绪稳定之后,我们的思考变得理性,也能平心静气地和孩子沟通。

我们要蹲下来,和孩子站立的高度保持一致,看着孩子的眼睛,让孩子感觉到我们是在和他平等交流,让他放下戒备之心,爽快地认可我们的建议。

说明具体做法

孩子的社交经验有限,做不到一点就通,需要我们告诉他具体应该怎么做,方法越简单、越有可操作性,他执行得越好。

比如,孩子想跟小朋友一起玩滑梯,就跟孩子说“你去玩滑梯,要很开心。”孩子玩起来,本来就是很愉快的,开心起来也很简单。

比如,孩子想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可以跟孩子说“你这个玩具有好几种玩法,你全都玩一遍,小朋友看到很好玩,就会找你玩。”

孩子明白了该怎么做,照做。当孩子表现出愉快的时候,就如同发生了蝴蝶效应一样,影响到其他人,很自然地找到志趣相投的玩伴。

让孩子认识到方法的有效性

孩子得到一起玩的朋友之后,我们要帮孩子做一次总结,让他认识到这个方法是有效的,以便以后能使用起来。

我们要跟孩子描述一下整个事件的过程,让孩子知道这样做的好处。

我们跟孩子说:你看,你开心地去玩滑梯,别的小朋友就都想和你一起玩了。以后再遇到小朋友不跟你玩的时候,你就说“好的”,然后自己去开心地玩,就有小朋友来找你玩了。不管是在外面还是在学校里,都是一样。不管是玩滑梯,还是玩玩具,也是一样的方法。

孩子成功地解决了一次社交问题,并不意味着,下一次遇到相同问题时,也能如法炮制,还可能会局促不安。我们不要着急,孩子需要在一次次经历中总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运用自如。我们保持耐心,静待花开。

写在最后:孩子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我不跟你玩”这样的难题,我们不要替孩子难过,而是保持冷静,教他正确面对这个问题,让他保持开心,吸引朋友,而不是去祈求朋友。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