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分论点提炼内涵阐释法

速成讲解

对话“诚信”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发生旱灾,赤日炎炎,颗粒无收。爱民如子的晋文公找大夫箕郑紧急商量救饥荒的对策。箕郑回答说:“很简单,那就是讲诚信。君主要讲诚信,官位名分要讲诚信,法令要讲诚信,办事要讲诚信。”晋文公追问一句:“这是讲诚信的原则,那么,讲诚信会有什么意义呢?”箕郑笑了:“君主讲诚信,那么善恶就会分明;官位名分讲诚信,那么高低上下就不会冒犯;法令讲诚信,那么就会时时成功;办事讲诚信,那么老百姓就会各得其所。这样看来,我们即使遇到饥荒,只要讲诚信,又有什么害怕的呢?”晋文公以为然,便开诚布公地号令富人拿出自己的粮食赈灾,这些富人果然纷纷响应,晋国很快熬过了饥荒。

这个故事中晋国大夫箕郑与晋文公关于诚信的对话,运用的就是内涵阐释法。它的实质就是并列分解“是什么”。这种方法是对中心论点的内涵的揭示与阐发,是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一些抽象的文题,如《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等常用此类结构布局谋篇来进行议论,论述得既简明而又颇有深度,得了很高的分数,也就不足为怪了。

运用内涵阐释法主要应掌握以下四个方面:

一、分析理解内涵。

能否正确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要学会通过对中心论点的分析,理解中心论点的内涵,确定中心论点所涉及的范围,特别是把握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并同时弄清作文的要求,因为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如以“说‘面子’”为题的作文,作者依据“维护国家人民尊严的‘面子’不可丢,太看重个人‘面子’的思想不可留” 这一中心论点阐释提炼出两个分论点:

一是强调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尊严;

二是强调不要太注重个人的虚荣。

(《说“面子”》)

显然,这两个基于对中心论点内涵的准确理解之后而阐释出来的两个分论点是合理的,不仅有利于中心论点的论证,而且揭示了题目的实质意义,同时还可以防止偷换论题、转移话题。

二、准确阐释内涵

分析理解中心论点内涵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准确地加以阐释。准确,既体现在语言的表述上,也表现在先后顺序的安排上。如将“树立崇高的理想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这一中心论点,通过阐释分为三个分论点:

一、理想是奋斗的起点;

二、理想是奋斗的目标;

三、理想是奋斗的动力。

(《理想与成功》)

因为要成功就得奋斗,而没有理想就不会去奋斗(故曰“起点”),即使去奋斗也将失去方向(故曰“目标”),无目的的奋斗就像无浆的船在漫无边际的大海上漂流,“动力”从何而来?显然,这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是从中心论点分解出来的,不仅表述准确,而且顺序排列合理,如果将“起点”、“目标”、“动力”的改成“目标”、“动力”、“起点”,就会显得不合逻辑。

三、合理表述内涵

对中心论点内涵的表述应合理,所谓合理,有三层含义:一是指要把握住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主导与从属关系,表述分论点必须紧扣中心论点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二是指所表述的各个分论点之间既要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又必须界限清楚,不允许出现互相交叉重叠和包容的现象;三是指分论点不宜太多,一般二至四个,过多则会蜻蜒点水,难以深入论证。如话题“读”,一考生将中心论点定为:读,一把钥匙。然后分解为:

①读,一把可以打开心灵的钥匙;

②读,一把可以理解别人的钥匙;

③读,一把能打开心灵黑暗世界的神奇的钥匙;

④读,一把探知未知世界的钥匙。

(《阅读的作用》)

这样一来,原本概括抽象的话题和中心论点,通过对其内涵的合理分解表述,既便于集中阐述中心论点,彻底防止走题现象,又能充分的调动思维,向深度与广度推进,使文章摇曳多姿。

四、内涵阐释法的写作模板和行文思路,可概括为:

 明确内涵——分析理解——准确阐释——合理表达

 即:明确议论文的中心之后,要通过对中心论点的分析、理解其内涵,确定议论文的分论点。同时弄清楚作文的要求,对分解提炼出来的分论点进行准确阐释、合理表达。


【高考印证】

寓乐于教

一考生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有三幸。

一曰伯乐遇千里马之幸。

失意之人皆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言知音难觅,明主难逢,虽有一定道理,但如果能少些激愤、多些理智,从伯乐的角度去思考,我们会发现,虽有伯乐之心,但有时候却难得英才。戴维在化学领域有极大的贡献,但当有人间他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时,他却说是发现了法拉第。在他看来,遇见千里马远比化学领域的发现更加艰难。英才难得,得之并教育之,幸事也。南方科技大学在探索高校改革的道路上,遭遇政策限制,难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但是却有45位优秀学生顶住毕业后可能没有国家承认的文凭的压力,拒绝参加高考,全力支持南科大。如果没有这45位英才,南科大将名存实亡,一次教育改革的探索也可能终结。伯乐大幸,南科大大幸,中国教育界大幸。

二曰教学相长之幸。

得英才而教育之,师生在共同的领域中必定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教学相长。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是“新实在论”的提倡者,但后来他招收了一个叫维特斯根坦的学生,这个学生总是不相信他的研究。但这个学生的“异论”总是有依据,罗素在和弟子的思想碰撞中获得了“新生”,罗素的哲学观也因此转为“逻辑实证主义”。思想的碰撞让二人在哲学研究中走得更远。教学相长,罗素大幸,维特斯根坦大幸,哲学大幸。

三曰价值实现之幸。

天下英才乃祖国之希望,培育希望,树栋梁之才,明天和未来均握在自己手中,既是重担,更是教育工作者人生价值的体现。孔子有三干弟子,得英才七十二,隔代弟子更是无数,孟子就是其中一个。孔子的价值如果仅仅是创立了儒学体系,那么他至多只能辉煌一时,正因为其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儒家思想才遍地开花,孔子的价值才得到体现,我们才尊称其为“圣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孔子大幸,儒学思想大幸。

有此三幸,能不乐乎?有此三幸,能不寓乐于教?

【学·考场速成】

作者紧扣“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有三幸”这一中心论点,运用内涵阐释法,将之分解提炼为“伯乐遇千里马之幸” “教学相长之幸”“价值实现之幸”等三个分论点,显然,作者对中心论点的这一分而阐之是准确的,三个分论点的表述和顺序安排也是非常合理的。特别是统一采用的文言句式,句子短小,表述简洁,避免了行文的啰唆;在分析论点后,又非常贴切地采用反问句点题,使得文章论证有力。


与该技法相关的片断

1、友情是一抹彩虹,染饰我们的生活;友情是一盏明灯,照彻我们的灵魂;友情是一泓清泉,润泽我们的生命;友情是一座火炉,温暖我们的人生。培根说过“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我珍视友情,并尽力遵循别林斯基的见解:“真正的友谊并不是互相要求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我更感念友情,感念友情让我们尽享着“由智慧带来的一切幸福之中最重要的幸福”。(《友情,让我们心花怒放》)

2、亲情是父亲扬起的手掌,颤动的双唇,和恨铁不成钢的怒容;亲情是母亲灼灼的泪水,柔情的呼唤,和温暖舒适的怀抱;亲情是子女肯定的目光,尊敬的语言,和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情的船要靠在爱的港湾,亲情的楼要建在爱的基石,亲情的泉要流在爱的大地,亲情的星要亮在爱的苍穹,亲情的花要开在爱的园圃。(《亲情之歌》)

3、理想是一把可怕的匕首。理想带给我们太多的孤苦寂寥。为了理想,我们需要付出太多的孤苦寂寥。为了理想,我们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我们会被别人嘲笑自不量力,我们会撞得头破血流,我们会屡屡遭受挫折,甚至到头来仍旧碌碌无为。

理想是一把可爱的匕首。为了理想,你将矢志不渝地追求,你的生活因此而充实。诚然,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你将会遇到重重困难,然而,你是否想过,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如果一帆风顺,定会索然无味。相反,遇到坎坷、曲折,我们会尽力去拼搏,去克服,我们的能力将因此得以提升,精神也将因此得以升华。(《理想,一把亦可怕亦可爱的匕首》)

4、思考,是为了不浪费生命。尼采饱受心理的折磨,却从未放弃对生命的思考。他以那敏锐的目光,审视着这个混浊的世界。他的思考,追逐着阳光的踪迹,而从不把生命托付给黑暗。于是在厄境中,他怀恋的是那些充满信任、欢乐,闪烁着崇高思想异彩的时光。他认为,生命,因为这些幸福,而太有魅力了!而在此刻,却有相当多的人轻率地选择了放弃生命。他们始终在问,人为什么而活?或许,真的是社会太让人奔波颠沛,但没有任何持久的理由可以拒绝人们去思考。(《懂得思考》)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