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麟童直言戏曲不景气真正原因,北京竟有演员因合作关系冲突自杀

原文载于1989年10月14日《辽宁日报》第5版,本文摘自《梨园沧桑二十年》一书,李麟童,刘新阳编著,春风文艺出版社等单位出版。

戏曲不景气,京剧尤甚。究其原因,众说纷纭。

诸如:十年“文革”使青年人失去了熟悉传统京剧的机会;年轻人对历史的陌生、文化素质的低下使其无法与京剧产生共鸣;电视机进入家庭;西方文艺品种渗人等等。

我认为这些确是导致京剧舞台萧条的重要因素,但还不是影响京剧自身发展的根本原因,真正妨碍京剧水平提高的是演员队伍的团结问题。

众所周知,京剧要吸引观众,关键要有高质量的演出,而高质量的演出来源于队伍的团结。

近些年来由于政治思想工作的削弱,人际关系的复杂化,文艺界门户之见日趋突出,演员间不团结、不合作已成为通病,有人公然提出“我的戏不准别人唱”(按,这是一个当时非常著名的老艺术家)“我不给别人酸戏”(按,“酸戏”一词不知是错车字还是梨园术语,首次听说,敬请知悉的师友赐教)等等。在北京还曾发生过因合作关系冲突而跳楼自杀的悲剧。

京剧艺术是多部门的综合艺术,没有队伍间的团结合作,继承、改革、提高、发展京剧艺术是不可能的。

好花还要绿叶扶,团结才能有力量。发展艺术,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没有高的质量不要说争取青年观众,就是老年观众也不会花钱买票来浪费时间。

注:原文载于1989年10月14日《辽宁日报》第5版,本文摘自《梨园沧桑二十年》一书,李麟童,刘新阳编著,春风文艺出版社等单位出版。


附:作者李麟童简介

李麟童,1929年生于辽宁北镇,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早年拜焦秀山先生为师学习京剧老生,后问艺于王亚东、关盛明、曹艺斌等先生。擅演剧目有《文昭关》《群英会.借东风》《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谬》《红鬃烈马》《乌盆记》《清官册》《四郎探母》《余太君斩子》《狸猫换太子》《十五贯》《金水桥》等。曾任沈阳市京剧团副团长、沈阳京剧院二团团长、沈阳京剧院院长。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沈阳京剧院艺术顾问、辽宁省老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