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东北找了14年石油,为何错过大庆油田
日本在经过明治维新后,工业和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日本国内资源匮乏,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日本工业和军事的发展。当时的中国在清朝的统治下,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清朝的统治腐朽,国内民不聊生。资源匮乏的日本将眼光瞄向了地大物博的中国,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就在开始谋划侵略中国。

在1931年占领东北之后,就在东北开始了14年的石油勘探。然而,我们所熟知的是,日本在长达14的时间里,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日本一无所获。我们应该庆幸中国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完美的避开了日本人阴谋勘探,但是日本当时为什么没有找到大庆油田呢?
在当时,西方国家都对“海相生油理论”深信不疑;同时这种理论也影响着日本。该理论认为,海洋尤其是浅海水域生活着无数浮游生物,每年都有大量的浮游生物死亡并沉积到海底。陆地上的河流又把大量的枯萎植物和淤泥带到海洋,植物和浮游生物混合在一起,然后淤泥和海水中的盐分又把它们覆盖起来,就在海底形成了一种沉积物。经年累月,这些沉积物中就开始生成石油资源。

海相生油理论

当时日本人对这种理论深信不疑,所以只在靠近海岸的油田周边地区进行勘探,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不正义的终究会失败)在耗费了大量的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之后,日本人将目光投向了当时的东南亚。随后在1941年发动太平洋的战争,暂时打败了美国,之后将大部分的石油勘探设备和技术人员转移到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但也就是这场战争加速了日本的失败。

就这样,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日本错过了大庆油田。其实除了日本之外,美国的石油勘探公司埃克森美孚也曾在我国的多个地区进行过石油勘探,他们同样没有找到石油。所以,当时的外国人一致认定“中国陆相贫油”。

然而,在我国老一辈的地质学家和石油勘探工作者的努力下,我们很快就在陕北、四川等地发现了油田和气田,成功打脸外国人的“中国陆相贫油”;并且中国地质学家创造性地提出了“陆地生油理论”,在此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发现了世界级的特大砂岩油田——大庆油田。


巧合的是,在松基三井的边上,日本人就曾在这里打过1000米深的钻井,只不过当时并没有出油。我们的石油工人,是在松基三井打到1300米的深度时喷油的;如果当年日本人再多打300米深,那么二战的历史就有可能被改写。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