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把起哄理解为“为底层人民群众说话”才会成为网暴的助力
什么是“底层人民群众”,什么是“为底层人民群众说话”?现在网上有很多人不清楚,最起码是理解有偏差,才会在很多时候造成“民意汹汹”的假象。也因为这样的错误认知,才迫不及待的发表不正确的评论,最终成为网暴的助力或组成部分而不自知。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街上有一个彪形大汉在打一个弱女子,一般人看见了都会不由自主地在心里谴责彪形大汉,但是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人并不敢直接说出来。所以在很多年以前,就有骗子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谎称是女子未经家人同意随便出来买东西,抢夺女子手中的财物后扬长而去。等被打女子反应过来,说出事情真相,大家才发现,骗子或者说抢劫犯早已经跑远了。
这种状况是怎么出现的?是因为人们普遍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理,这是多年以来形成的明哲保身的心理惯性,“风清气正”的年代也同样如此。同时最重要的原因是,法治不健全,人们头脑中普遍缺乏法制观念,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恐怕自己出头会有以下两个后果:一是打人者迁怒自己多管闲事,让自己受到额外伤害;二是因为对法律不了解,一旦出手可能管错了违反法律相关规定,从而导致自己好心办坏事。所以这个时候最理想的状态是,有人喊一嗓子大家一起围上去,然后有人报警等警察来处理。
当然现阶段的现实当中这样的事情少了,因为大街上无所事事的人越来越少,能够正确处理突发事件的人越来越多。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很多网暴事件,发生的过程跟上述所举的例子,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某个网络名人对某件新闻事件的发生发表看法,一般很难不带着情绪进行,因为不这样就没有流量。但是大多数时候,网络自媒体人对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并不能进行详细了解,否则就会失去了“新闻的时效性”,所以很难做到“让子弹飞一会儿,等待查明真相。
因此现实当中,“三人成虎”的事情屡屡发生,而且到了现阶段似乎这样的乌龙更多了。也许很多网络名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对于社会上发生的很多事件进行评论,都特意带着对“政府相关部门”谴责的观点,这样的情绪最容易被人理解为“为底层人民群众说话”。因为无论何时,老百姓个人跟政府相关部门相处,都处在弱势地位,双方只要发生问题,解释为“政府部门不顾老百姓死活”,或者解释为某某部门欺负老百姓,是最能得到网民支持的观点,也最容易被底层人民群众说话所理解。
司马大侠今天就发表了一篇微头条,委婉的为自己辩解,说自己之所以被这么多人痛恨就是因为自己一直说实话。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司马大侠每一次引起大众关注,都跟说实话没有任何关系,而只是对上述套路运用的特别纯熟。当然稍加变通的是,每次他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批评基本都是不痛不痒的,真正让他痛下杀手的都是无职无权的著名公众人物,没有例外。
正是因为司马大侠每次都把自己放在了弱者的地位,说出来的话充满了委屈的感觉,很多人就自动无视了他对别人“卖国”、“为资本代言”或者如杨绛先生“无病呻吟”这样的指控。因为他每一次大义凛然的指控,都带着特别强烈的爱国爱伟人等情绪作掩护,恨不得用口水直接把对方淹死。但是等到有人批评他造谣的时候,他就会满腹委屈地告诉大家:其实不是我想这样说,是别人告诉我这件事之后我因为太激动就没有来得及核实。
从司马大侠自己的的角度来说,他是永远不会认为自己有错的,那样等于砸了自己的招牌。因为他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他并不会做任何实事,而且批评别人也不是他的专业,他做记者的时间太短。自从打假气功到现在,除了偶尔在电影里跑跑龙套,别的事基本没做过。文革中从别人,从自己的“带头大哥”处观察学习得来的一切,就成了他的唯一的“技能”。
大多数“底层人民群众”,只看到了他的大义凛然,只看到了一个演员每次提到伟人的名言时充满感情的痛哭流涕,就是看不到每次都是这位“底层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其实除了起哄,除了煽动“底层人民群众”的愤怒情绪,所做的最多的就是造谣。如果是泛泛地批评一些社会现象,那不叫造谣,那叫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具体到某个具体人,运用移花接木和旁敲侧击等办法,把大多数人的愤怒指向自己说到的名人,这不是造谣是什么?
把自己理解的事情强加在自己选定的人身上,用自己的理解和解释,把批判对象与自己的指向对号入座,这是典型的文革时期大批判大字报的手法。反正被批判的人也没时间和精力反驳自己,大字报贴得多了就给人一种印象——我说的一切都是真的!当这样起哄的人在网络上多了,一些无所事事的人就像是苍蝇见到了血,嗡的一声扑上去,从各种能找到的角度去继续撕咬,总能把自己说的所有事情“坐实”。
这样做的人多了,说明了什么呢?只能说明不用做事的人太多,起哄的人太多。只有给这些人“安排点”实实在在的有用的事做,才能改变这些现象吧?一句话,吃饱了撑的,别无解释!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