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呕吐是怎样发生的,有哪些疾病引起,如何治疗?
恶心、呕吐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恶心是呕吐的前期表现,是一种想呕而未呕出的表现,呕吐则是胃肠内容物经口腔排出体外的现象。
恶心、呕吐由很多疾病引起,是对疾病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在呕吐的同时往往伴有其它的症状出现,如果我们仔细询问这些伴随症状,对于疾病的诊断极有帮助。
1、恶心、呕吐的发病机制
呕吐是一个复杂的反射动作,呕吐中枢位于延髓,它接受来自消化道、大脑皮质、内耳前庭、冠状动脉以及化学感受器触发带的传入冲动,直接支配呕吐动作。任何刺激如果达到一定的强度都可引起恶心、呕吐的反应。
位于延髓第四脑室的底面,有一个化学感受器触发带,接受各种体内微环境和外来的化学物质或药物如阿朴吗啡 、洋地黄、吐根索和代谢毒物的刺 激 ,并由此引发出神经冲动,传至呕吐中枢而引起呕吐。
2、恶心、呕吐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1)胃肠疾病:最为常见,如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常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后症状可暂时减轻,如果是幽门梗阻、十二指肠狭窄、肠梗阻等引起胃潴留,则呕吐量大,而且呕吐隔夜宿食,有腐败气味。
(2)肝胆胰肾疾病:如急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胆石症、肾结石等,其呕吐的同时常有剧烈的腹痛或绞痛、发热、黄疸或腹膜炎体征等,呕吐后腹痛难以减轻。
(3)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高血压危象等,呕吐的同时常有胸闷、胸痛、气促,频死感,或血压、心率、心电图的变化。
(4)代谢性疾病:低钠、低钾血症、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呕吐的同时,常有软弱、嗜 睡、神志淡漠、血压 下 降、心律失常等,常有体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失调。
(5)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颅内高压、偏头痛、颅脑外伤等,呕吐常为喷射性,常伴有头痛、头晕、神志障碍、视物模糊,行走困难等。
(6)眩晕症:如前庭障碍(晕动病、梅尼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常有眩晕,视物旋转或天旋地转的感觉,共济失调,呕吐多为喷射性。
(7)功能性疾病:如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癔症等,呕吐而不费力,进食即吐,吐出量不 多,常因嗅到不愉快的气味或看到厌恶的食物时呕吐,有时呕吐后马上又能进食。
(8)其它:如妊娠呕吐、甲状腺危象、青光眼、药物性呕吐、手术后呕吐等,除呕吐外,常各其临床表现。
3、恶心、呕吐的危害
恶心、呕吐的危害轻重不一,年老体弱者呕吐时,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窒息,或发生吸入性肺炎。患者呕吐次数多会引起机体脱水、低钠、低钾等电解质紊乱现象出现。呕吐剧烈时还可发生贲门粘膜撕裂出血,长期呕吐可形成营养不良。
4、恶心、呕吐的治疗
(1)病因治疗:必须针对恶心、呕吐的病因进行治疗,如幽门梗阻的病人只有解除梗阻后呕吐才会停止,代谢性疾病只有内环境稳定后呕吐才会消失,颅内疾病必须降低颅压才能止吐。
(2)药物治疗:止呕药物种类较多,如酚塞嗪类药氯丙嗪、奋乃静;抗组胺药苯海拉明、氯苯甲嗪;抗胆碱药物东莨菪碱、多巴胺受体阻断药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利酮(吗叮啉)、抑制5羟色胺类药物如格拉司琼(凯特瑞)、托烷司琼(呕必停)、拉莫司琼(奈西雅)、阿扎司琼(苏罗同)等。
药物种类多,止呕效果不一,而且针对的疾病也有些差异,如多巴胺受体阻断剂主要针对有胃肠动力障碍的呕吐,抑制5羟色胺类药主要治疗化疗后呕吐,而神经精神疾病所致的呕吐则用酚塞嗪类较多。
(3)家庭护理:有恶心症状前兆时应深呼吸,保持冷静,可适量饮用温盐水;呕吐时应采取前倾位或侧位,防止误吸,呕吐后注意清理口腔异物,少量饮水;遵医嘱服用药物,注意休息。若症状持续不缓解,需就医治疗。
总之,呕吐是上消化道的一种复杂性协调性活动过程,引起呕吐的原因及途径可能一种或多种并存,在选择药物上应从临床上充分分析致吐原因,选择合适的药物,必要时可联合用以提高疗效,并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敬请关注点赞,更多科普详见医学科普文章合集
医学透视镜为你呈现最动容的医学情感故事,最实用的医学科普文章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