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被疫情颠覆的认知,现在知道还不晚

作者:洞见yimo
未来几年,我们先要拼的是健康。
防疫政策改变之后,短短时间,奥密克戎席卷全国。
各地迅速达峰,身边大部分人都是“杨过”或者“杨康”。
高烧不退、水泥封鼻、卧床一周、一药难求。
在经过这一场疫情之后,我们的心态和认知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来坚信的东西被瓦解,许多常识也被颠覆。
经一事,长一智。
那些被疫情颠覆的认知与常识,现在知道还不晚。
01
- 与其沉湎于极度丰富又混乱的外界信息,不如专注于自己。
成为小阳人的七天里,感受最深的除了身体上的疼痛还有思维上的混乱。
今天看网上说,不要吃消炎药;明天网上讲,要吃消炎药。
今天有媒体说,90%的人无症状,明天有媒体说,90%的人有症状。
今天看到消息说,新冠只是大号流感,明天又有消息说,新冠绝不是大号流感。
网上的信息丰富而杂乱,经常自相矛盾,一天一个说法,让人无所适从。
中科院院士高福讲:新冠流行的时代,要警惕“信息流行病”。
互联网时代,很多亦真亦假的信息传播速度比病毒还快。
这个时候,就考验每一个人的信息筛选能力。
过去我们总是不假思索,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
经过一次疫情才发现,与其沉湎于极度丰富又混乱的外界信息,不如专注于自己。
怀疑是独立思考的第一步。
对于外界的信息,要有自己的筛选和分析。
增加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方交叉验证,避免被某一方的观点洗脑。
增强信息溯源的能力,找到信息发布源头,防止被传播过程的差错误导。
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辨别能力。
…

村上春树讲:自己思考自己判断的问题,任何人都替代不了。
这个信息极度丰富的时代,唯一可靠的只有自己。
专注自己,冷静思考,我们才能在这个信息混乱的年代,清醒地活着。
02
- 关键时刻那些最重要的东西,现金买不到,感情投资可以。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任何与疫情相关的感冒药,都被抢购一空。
过去我们总以为手里有钱就能买到一切,但是疫情之下,钱不再万能。
前阵子我阳的时候,烧到39度多,整个人都有点迷糊。
但是点开买药软件,各家都显示缺货,去店里问也都没有退烧药。
快递停滞,所有东西都被卡在路上。
本来身体就不舒服,加上焦虑不安,整个人处在崩溃的边缘。
这时候,朋友得知了消息,开了一个小时的车,把药给我送了过来。
世事多变,有个靠谱的朋友关键时刻真能救命。
古典老师曾提出“生涯四度”理论,分别是职业高度、专业深度、社交宽度、生命温度。
前半生总是在投资自己,追求职业高度、专业深度,让自己变得更值钱,更能赚钱。
可是面临天灾,面对意外,才发现社交宽度与生命温度同样重要。
身边有靠谱温暖的朋友,稳定的社会关系,才是真正让人安心的力量。

莎士比亚说: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
疫情之后,投资亲情和友情,这是我阳过之后生出的感悟。
03
- 教育的最大目的不是知识,生活才是。
疫情期间,“干饭三姐弟”上了热搜。
母亲发着高烧,却依然强撑着给三个孩子做饭,最终体力不支,晕倒在地。
相比之下,有一个男孩的独立则让人动容。

家里人全部病倒,独臂男孩自己做饭,照顾全家人的饮食起居。
洗衣、打扫样样不落。
我们总是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却很少教育孩子如何生活。
当我们被疫情击倒,才发现孩子本身的独立有多重要。
做饭意味着生存,家务意味着自理,一日三餐看似平常,却是孩子未来赖以生存的必需。
周国平说,真爱孩子就应该从长计议,使孩子离得开父母,离了父母仍有能力生活得好,这乃是常识。
父母不可能永远做孩子的庇护所,疫情时代,不要只让孩子安心读书。
在不确定的时代里,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生活。
孩子能够自力更生,才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04
- 对身体不要过度自信,你永远不知道病痛什么时候来。
疫情期间,有个博士感染新冠,在单独隔离时,高烧惊厥。
因为无人照顾,没能及时送医抢救,不幸去世。
没阳之前,感觉它就是个大号感冒,抗一抗就过去了。
阳过之后才知道,我们对自己太自信了,很少有人扛得住新冠的攻击:水泥封鼻、咳嗽不断,浑身酸痛,整夜整夜地睡不着…
高热不退的时候,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容易高烧惊厥。
所以专家建议:千万不要做独居的小阳人。
生病的时候,有家人在身边,发烧的时候拿一块凉毛巾,浑身疼的时候端一杯热水,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安慰。
人到中年,总是想着自己扛下所有。
可是阳了之后发现,一个人再厉害,也有脆弱的时候。
自己倒下的时候,有家人照顾,心里的那份踏实和安心,是再多的金钱也换不来的。

林语堂说:万事不如家居好。
家,是我们永远的庇护所,家,是疫情最好的解药。
无论再多风雨,家人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疫情之后,经营家庭,守护家人。
家人之间彼此守望,我们才能熬过风雨,安然无恙。
05
- 不要再幻想战胜病毒了,共存时代要学会敬畏自然。
在2019年末的时候,疫情刚刚发生。
当时有人预测这场疫情最终的结局是:与病毒共存。
理由是:迄今为止,人类真正意义上消灭的病毒只有天花。
当时很多人嗤之以鼻,认为我们肯定可以战胜病毒。
随着疫苗诞生,很多人都觉得消灭新冠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新冠以超强的变异速度,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我们根本不可能消灭它,除了共存,别无他法。
1918年爆发的西班牙流感,感染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造成了几千万的死亡。
如今人类世界依然能找到它的影子。
2009年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正是西班牙流感的直系后裔。

古生物学家苗德岁说:病毒在地球上存在的历史远比人类悠久,千万年来,一直与人类同生共息。
人类是万物之灵,更是自然之子。
我们只能顺应自然,而不可能征服自然。
人类的力量是有限,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
保护环境,禁吃野味。
学会敬畏自然,保持谦卑,我们才能长久得与自然和谐共存。
06
- 新冠的免疫逃逸不断加强,以后要把健康放在第一位了。
这波疫情高峰之后,我们一直在关注的是:会不会二次感染。
答案是肯定的。
张伯礼院士说:随着新冠的变异速度加快,免疫逃逸还在加强,未来将经历一段时间的疫情反复期。
也就是说,我们将来会面临重复感染。
这一次的折磨让所有人印象深刻。
很多人阳康两周了,还在不停咳嗽,身体劳累、头疼气喘。
为了提高免疫力,应对将来的疫情冲击,很多不良习惯开始慢慢被改变。
过去天天熬大夜,现在不敢熬了。
过去从不健身,现在想去跑步了。
过去一日三餐不规律,现在开始考虑营养均衡、荤素搭配了。

疫情让很多人改变了过往的生活方式。我们开始正式把健康放在了第一位。
因为如果继续透支身体,很可能在未来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过去我们在拼财富、拼能力,未来几年,我们先要拼的是健康。
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
唯有扛过疫情的冲击,我们的所有努力才有意义。
▽
心理学上有个成长型思维。
拥有这种思维的人,善于思考,往往可以在冲击和挫折中获得进步和成长。
这次疫情让人恐惧、焦虑、痛苦,却也是成长的机遇和契机。
肌肉在锻炼之后才能长大,头脑在冲击之后才能进化。
认知的改变,就是疫情留给我们的“心理抗体”。
它让我们更好应对将来疫情的攻击,也让我们更好地成长。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一个人, 身边的人是不是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身边的人是不是靠谱的人, 是该有多重要啊!! 接触什么样的人,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o……
至今我没阳,感觉要有个性思想,可别人云亦云,切实做好自我防护,你自己想想,当初你阳前的时候到底仔细做过什么防护措施?我反正从没开过窗,我住六楼,知道一楼到五楼都开……每人都总结一下,杜绝二次三次感染
健康,身体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