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如何预防和治疗房颤
随着新冠病毒防控措施从“乙类甲管”回归“乙类乙管”后,房颤患者作为高危易感人群,在居家防疫期间,如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呢?
居家期间房颤患者如何自我管理?
•自我心率监测
房颤的心室率控制很重要,虽然现在室率控制范围很宽松,可以在110次/分以内即可,但是因为居家时间久了,很多人会因为情绪压抑或其它基础病导致心率波动。监测方法可采用血压计、自我听诊器、电子手表或手环,其中长时间佩戴的电子监测设备最为理想。这些电子设备可有心电图短时间记录功能,所记录的图形可以线上发给医生诊疗。
•舒缓焦虑情绪
房颤患者,可能存在心烦意燥、失眠焦虑等情绪症状,不要过于疏忽这类症状,有效使用镇静交神药物可以减轻此类症状,有助于减轻房颤带来的不适症状。疫情时代心理问题更容易浮出水面,作为心律失常患者,要做到举重若轻、凡事浮云、心情平和、增强自信,对疾病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做到随时找专业医生咨询并针对处理,但不要过于关注每一次的心悸症状。笑口常开,心宽体胖,好的心情有利于身心的健康。
•注意饮食健康
饮食上注重摄入富含蛋自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肉、鱼、虾、蛋、奶等;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蓝花、卷心菜、青菜,西红柿、柑橘等,一日三餐规律适量,同时注重锻炼,避免过长时间卧床,可以采用“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舒缓运动来有益身心。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如何自我管理?
对于房颤消融术后3个月内的患者,如果没有特殊不适,可按照出院时的医嘱继续用药治疗。3个月左右时前往医院进行复诊,特殊时期延后到情况允许再复诊,也无不妥。如果期间有短阵心慌发作,也不用太担心,这是因为部分患者在消融术后心脏损伤组织修复的过程中(一般在术后3个月内)会有不稳定情况,多数短阵发作,如果持续发作或者发作频繁症状明显,一定及时联系主管大夫或手术医生,必要时前往医院就诊,及时调整药物。
哪些房颤患者需及时就医?
房颤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心慌、胸闷,或者患者憋喘加重、肢体偏瘫,需要及时救助。如果患者出现了快速性的房颤,而且没有常规应用药物治疗,有可能导致脏器的缺血,当出现心慌、憋闷、头晕、乏力等症状,需要及时给予救治。
针对房颤的病人建议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病人会取得更好的预后效果。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有房颤的症状,引起注意并针对的进行检查,如有疾病发生请及时处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期是在阵发性房颤往持续性房颤发展的时候,一旦错过时机,治疗起来将会非常棘手,而且凶险的并发症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降临。所以重视房颤,及时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在国际上提出的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的“房颤转子-胸科标测方法学”,就是通过明确病灶位置,运用新的标测技术,更精准地实施射频消融术。在新技术应用和实践方面,在房颤射频消融领域,也有了心腔内超声代替食道超声的新技术,可以较大程度减少患者检查时的痛苦,提升手术的高效和安全性。即使身处疫情时期,刘旭教授团队依然坚守一线,救治病患。
最后,刘旭教授携其团队祝愿大家抗击疫情成功,欢度新春佳节;同时也呼吁广大房颤患者:“早诊早治早获益”。
刘旭
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医务工作者(2012-2014年度);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上海交大优秀博导;上海银蛇奖提名;中国Rotor俱乐部创始人。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心房颤动诊治中心主任。自199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基础和临床研究,至今累计完成各种心律失常介入手术50000余例,房颤导管消融手术近30000例。
新民网出于传递健康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