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踏歌行 蹄疾步稳奔新程——写在《人民代表报》改版之际

2022



2023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案头的水仙花也因此香气四溢。水仙花开了,春天就来了。


2023年新年伊始,当您翻开新一期报纸,我们像含香吐蕊的水仙,满载春意,以全新的面容呈现在您的眼前,绽放灼灼生命之光。


岁月如歌,情怀依旧,往事历历在目。1988年,祖国生日的那一天,第一张报纸在晨曦中呱呱坠地,报头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同志题写的“人民代表报”激动了代表报人的心。1992年元旦,报纸由周一刊改为周二刊。人大宣传园地春色葱茏,一周结一次果变成开两朵花。1999年新年,报纸由周二刊改为周三刊,代表报蓬勃发展,本固枝荣,根深叶茂。2004年伊始,报纸由四版扩容为八个版面,紧随媒体潮流,首次实现彩色印刷……


创办《人民代表报》,开全国人大系统办报先河,老一辈代表报人,夙兴夜寐、筚路蓝缕,踏踏实实地走好了一步又一步。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每一次重温,都是精神的再鼓舞。


创刊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办报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为人大代表服务、为人大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服务的办报宗旨,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在传统媒体时代,一代代的代表报人,用三十余年时间证明了这张报纸的价值所在;在新媒体时代,我们拥抱变化,改善前行,不断追寻探索新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相继改版人民代表网,创建移动客户端,开通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逐步由单一的平面媒体壮大为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相融合的全媒体传播机构。尤其党的二十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顺应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耕传统媒体市场,拓展新兴媒体空间,在新闻传播力、品牌影响力和宣传实效上下功夫,专业性、独特性和权威性日渐凸显。


此次改版重在重新调整报纸主题定位,合理设置版面内容,科学设计各版栏目,强化内容和形式内在逻辑的统一,以适应人大宣传工作和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以及纸媒发展的潮流。在充实、细化原有版面内容的前提下,《法治周刊》改版为《法周刊》,《民生周刊》改版为《民周刊》,停办《博览周刊》,新办《代表周刊》,全方位聚焦代表工作,突出高度、广度、深度和温度,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讲好新时代“人大故事”“代表故事”,让《人民代表报》名副其实。


赓续老传统,植入新魄力,激发新活力。这不仅仅是“形”的重塑,更是“神”的重铸。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基石,它好比大地之上最巍峨的山峰,它是众山之巅,又沿着大地的走向与众山根系相连,声息相通。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定有人大前行的新足迹,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场景必将更加鲜活、更加生动,更具“独家”意义。这样的新足迹、新场景,需要被记录、势必要传播。


责如山肩如铁,任重而道远。改版新征程上,我们将继续以宣传民主法治建设为己任,以人文关怀为根本,立于人大之高山之巅,俯仰天地日月山川,彰显党的主张、紧随人大足迹,抵达民生所系的一草一木。


报道人大工作创新发展;记录代表工作步履不停;汇聚全过程人民民主磅礴伟力;传播法治力量激荡澎湃……一行行文字,说不尽与数亿选民群众的水乳交融;一个个故事,道不尽与270余万名各级人大代表的深情厚谊。这一行行文字、一个个故事,能够呈现在我们的“字面”和“屏面”,也渗透着无数读者朋友的无尽心血。正是你们一直以来笔耕不辍、倾情“投入”,才有我们人大故事高质量的输出。


今年是人民代表报创刊35周年,感谢一路陪伴代表报前行的读者朋友,风雨征程中,携手共进的情怀,相濡以沫的温暖,永远无法替代。让我们环抱梦想、砥砺并肩,不负时代、不负使命。


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署名文章《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文章指出,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增强宪法自觉,加强宪法实施,履行宪法使命,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在中国式现代化“潮”起之时,在谱写宪法实践新篇章之际,在融媒发展传播新格局下,一张更加开放、包容、求变、图强的人民代表报新的空白版面已经铺开,静待读者朋友笔下的故事,静待我们和你们的故事……


来源:人民代表报

审核:吉卫国 刘丽媛 陈瑞瑞

编辑:刘晶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