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穷身材越胖,美国寡头如何通过“食物生产链”控制穷人体重?

“少吃点,不然会被吃掉的!”

在电影《千与千寻》中,千寻一家人误闯入异界,望着异界似乎吃不完的美味食物,千寻的父母被勾起内心深处的进食欲望,于是,他们开始肆无忌惮地偷吃起来。

这种进食欲望最终演变为贪婪,而被贪欲反噬的人,将会变成待宰的肥猪。

而这一切,都由异界的主人——汤婆婆操控着。同时,她也是这一切的利益所得者。

电影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反映现实问题,而现实的真实情况往往比电影更残酷。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玉米是第一大粮食作物,是人类最重要的谷物作物。2020年,美国玉米产量高达3.6亿吨,与此同时,牛奶、鸡肉和猪肉的产量分别约是1.012亿吨、2040万吨和1230万吨。

假设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全部用于美国人内部消费,那么一个美国人平均一天可以享用11颗玉米、800ml牛奶、一个鸡翅膀、一块拳头大小的猪肉。

上面列举的只是美国农业的沧海一粟。实际上,美国每年还从国外进口大量农产品,农产品的供给远远大于实际的需求,美国人得以享受物美价廉的食物。

曾几何时,“一元炸鸡”被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象征。

我们不禁发出感叹,拥有如此优渥的物质条件,吃喝不愁的美国人一定很幸福吧?

非也!

早在2010年,美国成人的肥胖率就已高达35.7%,哈佛大学研究人员预测该数据率将继续上升,预计在2050年达到45%,差不多半数美国人都会超重!

而过度肥胖会增加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炎以及一些癌症的风险。统计数据显示,与肥胖相关的疾病占据了美国近10%的医疗支出,每年美国人需要为此付出1470亿美元的治疗费用。

一边是量大价廉且的食物供应,一边是肥胖引起的严重健康问题。

这其中,谁为受益者?谁为受害者?谁被蒙在鼓里?谁在操纵一切?

本期,就来揭示美国寡头如何通过操纵“食物生产链”控制穷人体重!


  • 随处可见的“病态肥胖”

长期以来,美国倚靠美元、美军和美媒维持着霸权地位。

正因如此,大众对美国人的形象,主要是富有的山姆大叔、装备先进的美军以及好莱坞电影里面的男女主角。无论是哪一个角色,其身姿形态都十分标致且健康。

但是,上述三种角色只能代表极小一撮美国人,大部分美国人真实的身体状况属于:肥胖!

且不是我们熟悉的前凸后翘型身材,而是橄榄球型身材,实实在在的肥胖。

我们一般认知里面的肥胖指的是,一个人的体脂率超过了正常范围,对身体的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是只要肯管住嘴,迈开腿,就能使得体重和体脂率回到正常的范围。

但是美国人的肥胖大多属于病态肥胖,即:因为不正常的原因造成的肥胖,或是肥胖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会严重危害到个人的身体健康。

总的来说,病态肥胖本质上是一种病!

那为何将近五分之三的美国人都是胖子,并且还继续向病态肥胖靠拢呢?

关于这个问题,美国TLC电视台制作的真人秀节目《我的600磅人生》给出了答案。

节目组邀请了现实生活中深受病态肥胖困扰的人群参加录制,看他们是怎么成为胖子的,又因过度肥胖受到了哪些困扰。

嘉宾一:

37岁的苏珊(Susan),体重达到660磅。

她在年幼时期经历了父母感情破裂,面对压力、自卑、寂寞,她只能通过暴饮暴食的方式缓解,或者说是一种逃避。苏珊很少在公共场所活动,因为肥胖限制了她的行动。

嘉宾二:

50岁的波林(Pauline),体重达到700磅。

与苏珊的经历类似,她的父母在她年幼时期离异,由于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她只能购买相对便宜的“垃圾食品”,进而养成了暴饮暴食的恶习。

肥胖导致波林生活难以自理,背部和腹部时常疼痛。

嘉宾三:

42岁的安杰尔(Angel),体重达到596磅。她童年时期曾是苗条的姑娘,但是14岁时意外怀孕,被迫堕胎,由此她产生了严重的不良情绪,进食是她安抚自己的一种方式。

若干年后,父亲去世,安杰尔悲痛万分,于是她更加放纵自己的饮食。

通过这三肥胖嘉宾的个体案例,我们足以窥探美国人肥胖的直接原因——暴饮暴食。

美国人偏爱高糖高热量的快餐食品,如炸鸡、薯条、甜甜圈、汉堡、可乐等。

一个成年男性一天所需要的热量大概是2500大卡到3000大卡。而一个100克的汉堡约含有500大卡的热量,按照一天三顿,一顿一个汉堡加一杯可乐,摄入热量轻松达到4000大卡,何况这还算是吃得少的。要是暴饮暴食,一天下来摄入12000大卡简直轻而易举。

摄入了过多的热量,同时没有及时通过运动等方式消耗热量,久而久之,糖分在体内转化形成大量的脂肪。脂肪过多一方面压迫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引发各类疾病;另一方面阻碍人体的正常行动,难以开展有氧运动,自然难以减肥。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有一个疑问:

既然暴饮暴食是肥胖的直接原因,那戒掉这个恶习就好了呀;如果暴饮暴食是不可避免的,那就尽量进食低糖低卡蔬菜和水果,这样也能缓解肥胖呀。

为什么,美国人不这么做呢?

答案是:美国人,更确切来说,是广大贫困的底层美国人,他们做不到。

他们也知道暴饮暴食是恶习,也知道过度进食高糖高卡的食品会产生肥胖问题,但是他们别无选择....


  • 在美国,越穷的人,反而会越胖

从《我的600磅人生》节目中,我们认识了苏珊、波林和安杰尔三位嘉宾,他们身上都有两个标签:父母离异、或感情破裂与自身缺乏良好教育。

这两个标签指向了她们在美国的经济地位——他们是美国的穷人。

什么?穷人竟然能够竟然能顿顿吃价格不菲的肯德基和麦当劳的汉堡包、炸鸡和薯条?

是的,美国的穷人确实有足够的钱一年365天,天天吃,顿顿吃汉堡。

这并非因为他们领取到了非常多的救济金和补贴,或是吃汉堡有优惠,而是因为对于美国穷人来说,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快餐食品是最具性价比的。

即:花尽可能少的钱,获取尽可能多的能量。

在中国,肯德基和麦当劳等洋快餐的销售价格普遍较高,一个肯德基牛肉汉堡加一对奥尔良烤翅再加一杯百事可乐,总售价大约是50-70元,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不同会有所差异。

根据统计年鉴数据,202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为106837元,平均每天约300元,若一日三餐都吃洋快餐,那么仅饮食这一支出就花去了一天工资的一半。

所以,在中国,洋快餐的形象往往是价格不菲的,普通工薪家庭的父母只有在奖励孩子时,才会带着他们吃一顿麦当劳或肯德基。

但是,在美国,情况恰好相反。

美国的汉堡价格一般在2-8美元,相较于美国的最低时薪(以加州为例,最低时薪15.5美元),这个价格可谓是相当亲民了。即使没有高学历和特殊技能,只能从事最低端的行业,但只要工作一小时,就能在快餐店饱餐一顿。

因此,在美国,这种快餐几乎是穷人才吃的食物。

跟快餐相反,低糖低卡的水果在美国的价格较高。

以美国人需求量较大的番茄为例,根据美联社报道,叠加通胀和供应链短缺等因素,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番茄价格达到了每磅5美元,换算成人民币是一斤番茄将近36元。

而中国的番茄价格是通常是1-3元一斤。

为何美国的快餐价格跟蔬菜价格相差这么大呢?

这就要提到美国的食品的生产方式了。

美国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国家,其食品生产业也是一个由资本控制的高度现代化的产业。

食品生产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食品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总之下来就是食品生产的工业化。工业化由资本驱动,资本追逐利益,工作追求效率。

要实现最大效率,获得最大利益,就必须要规模化生产,降低边际成本。规模化生产的前提是产品的生产可以被拆分为一个个环节,这些环节有统一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

而快餐食品的生产,正是食品工业化的典型代表。

以炸鸡的生产为例。

从鸡蛋的孵化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到肉鸡喂养的饲料配比、养殖密度、出栏时间,再到肉鸡的宰割和分解,最后到炸鸡使用的调料、油温、油炸时间,炸鸡生产的全过程都是高度标准化,且需要的人力较少(在美国,人力成本非常高),这使得炸鸡生产可以规模化开展。

资本有利可图,自然热衷于生产快餐,谋取利润。

反观蔬菜和水果,种植、收割和加工无法实现高度的标准化,自然难以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且种植过程中需精心管理,人力成本较高;还易产生损耗,不像快餐食品便于输运和储存。

资本对成本敏感,且讨厌风险,因此自然不推崇蔬菜和水果。

资本和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对个人来说,在收益不变的情况,人总是更倾向于付出少一点的成本。既然能“躺着”赚钱,那为什么要自找苦吃呢?

因此,美国的食品生产资本更倾向于为消费者提供快餐食品。

在这种食品生产环境下,美国催生了快餐文化,也向全球各个国家输出快餐文化,肯德基、麦当劳、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等品牌可谓是家喻户晓。

哪怕快餐食品导致了严重的肥胖问题,但对资本而言,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盈利,民众是否健康或肥胖,与我何干?

食品的生产端影响着食品的供需关系,食品的供需关系又进一步决定食品的市场价格。美国穷人无法支付高昂的健康绿色食品,只能无奈地选择快餐。

于是,在“肉贱菜贵”的美国,快餐便成为了穷人的标志。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前委员凯斯勒表示:“快餐食品生产者对食品中的脂肪、糖、盐、甚至连同食物纹理、以及咀嚼时的质感,都进行过精心的研究搭配。”

“虽然其所含的糖和盐超过了人体正常所需量,但却非常可口,可以给人带来“幸福感”,让人在进食时产生强烈的愉悦感,大脑进而会释放出“吃更多”的信号,导致人过度进食。”

如此看来,那么多的美国人养成暴饮暴食的恶习,除了意志力不坚定或贪婪成性等以外,快餐食品的生产者也难逃其咎!是他们为了盈利给美国穷人设下了一个泥潭,这些穷人一旦跳进去,就再难以挣脱,最后丧失健康,沦为资本增值的牺牲品!


  • 资本控制的食物生产链,是寡头的狂欢,也是穷人的悲歌

近年来,美国人肥胖的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重视,有识之士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希望能提供更加健康的食物,改变美国人的高糖、高油、高盐的饮食习惯,解决美国的肥胖问题。

美国人真的能彻底消除肥胖问题吗?

难,太难了,简直是瞎子走夜路,难上加难!

2005年,美国康涅狄格州议会通过禁令,禁止全州各中小学向学生出售高热量碳酸饮料和薯条等垃圾食品。禁令出台后,饮料生产厂家立即骂声一片。

2009年,纽约市卫生局长托马斯博士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发表文章,建议政府向添加了甜味剂的饮料征收每盎司1%的消费税,希望以此增加消费成本,减少公众对饮料的需求。

对此,饮料业持反对意见。

可以看到,美国人也有采取积极措施应对肥胖问题,但是,这些措施能否落实、落实了多少、落实后是否产生实质性作用,美国愈发庞大的肥胖人群数量和比例已经给出了答案。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若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若美国人的饮食习惯改变,首当其中地会影响食品生产资本的核心利益,“动人钱财如杀人父母”,除非得到相当大的物质补偿,否则美国食品生产巨头是不会同意抛弃快餐的。

甚至,快餐食品生产巨头曾通过贿赂的手段买通议员,有些议员本身就持有快餐食品生产企业的股份,他们在议会中形成了阻碍推进食品健康议程的力量。

在公众的呼吁和有识之士的推动下,议会或许有可能通过对快餐行业来说不痛不痒的限制法案,但是一旦法案动了快餐产业的核心利益,想要顺利通过法案是门都没有!

为获取更大的市场,巩固核心利益,快餐资本甚至和其他资本一同联合收割美国穷人。

比如:

迪士尼的动画大片总是播放麦当劳投放的电影广告;

麦当劳的快餐店会在店内打出迪尼斯投放的电影广告;

华纳兄弟在推出《欢乐的大脚》时与“汉堡王”快餐连锁店合作,凡是到汉堡王餐厅购买儿童套餐的顾客可以获得一个可爱的企鹅玩偶......

快餐业和影视业开展商业合作,目的正是让儿童形成对快餐和动画的依赖。而快餐行业的合作伙伴肯定不止影视行业,快餐行业的兴衰也牵动着其他行业的利益。

如此看来,阻碍美国人摆脱肥胖的力量,又何止快餐行业一家呢?

从娃娃时期,美国人就不可避免地接触快餐,并因此上瘾,在各种因素的催化下,逐渐发展成暴饮暴食,他们每丧失一点健康,获利者就多一分收益......


  • 时光鉴说

美国的案例告诉我们,如果不加约束,让资本在食品生产领域自由地生根发芽,最后的结果是必定是极少人获得暴利,代价却是大多数人的健康。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融入世界舞台,摸着石头过河,稳步向前是中国的发展经验。

现如今,中国的现代化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不可否认,论综合国力,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美国,同时也要认识到美国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尽可能地避免这些问题。

因此,“摸着美国过河”或许可以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提供一些正确的思路。

民以食为天,农耕文明是中国的底色,让十四亿中国人吃饱、吃好、吃的健康任重而道远。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