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寒夜客来茶当酒

大寒,冬季的第六个节气,也是全年第二十四个节气。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树木添了一个年轮,大人小孩长了一岁,时光就这么滚滚向前,不留恋任何人,也不等待任何人。这就是“岁月不居”。清代诗人张维屏说,大自然的这种无情,恰恰就是有情:“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每个节气都分三候。大寒第一候,“鸡乳育也。”鸡这时候开始孵育小鸡。鸡,是最重要的家禽,鸡鸣是人间烟火的象征。“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鸡在中国文化中可以写一本大书。第二候,“征鸟厉疾。”鹰隼之类杀伐的猛禽,这时候捕杀猎物特别迅猛、凌厉。唐诗有“征鸟无返翼,归流不停川”之句,写离别难回之意。第三候,“水泽腹坚。”就是湖泊里的水冻得很结实。结冰是从水面开始,此时冻到了深水处。宋代诗人梅尧臣写黄河:“谁当大雪天,走马坚冰上。”五十年前的大别山区,池塘“坚冰三尺厚于墙”,我和小伙伴们开心地在上面奔跑,总被大人呵斥,但好歹没有发生过溺水悲剧。现在的池塘上完全不能立足了,这是气候变暖的显著标志。

大暑相对于小暑,大寒相对于小寒。“暑”是热,“寒”是冷。如果把节气画成一个圆,大暑与大寒、小暑与小寒,遥遥相对,互相呼应。“寒”字从造字上看,表示人在漏水的房屋之中,缺衣少被需要用草来遮盖身体。《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一段描写很贴切“寒”字:那草屋“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虽然烧了一炉火,林冲仍然“觉得身上寒冷”。这种草屋才叫“寒舍”。眼下喜欢开口闭口说“寒舍”的人,大多非富即贵,多少有点矫情。

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之后,太阳开始回归。但是北半球的热量入不敷出,气温继续下降,所以最冷的时刻不出现在冬至,出现在小寒大寒。大寒正值“三九”“四九”时节。“大寒小寒,冷成一团。”古人出门没有汽车,居家没有空调,皇帝也只能派人去抢“卖炭翁”的炭,一般人就更加没有好办法,所以对“寒”的感受比今人更深刻。

“寒”因此在诗词中经常出现,是一个高频词。有春寒,“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有夏寒,“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有秋寒,“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当然最多的还是冬寒,“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在严寒面前,是龟缩,还是挺拔,考验着每一个人,也折射着时代的精神。

大寒和立春前后,有一个中国人最大的节日,就是过年。过年也是成系统的一个节日。从腊八开始,经过小年、除夕、春节、人日(正月初七),到元宵结束,前后超过一个月。其中,除夕和春节,两个最重要的节点常常都在大寒和立春前后。中国的节日,有很多共同点。最常见的礼仪,是祭祖,慎终追远;最现实的要求,是尽量吃好,最节俭的家庭也需要在过年犒劳自己;最核心的要素,是家庭团圆,享受着人世间的天伦之乐。但与其他节日不同,过年更有时光转换的意味,“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辞旧迎新的况味是复杂的,沉重也罢,厚重也罢,时光就是如此滚滚向前,让我们放下过往,敞开心扉,拥抱一个新的时光轮回。

作者:韩可胜

来源: 新民晚报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