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以林:坚守传统,传承狮头扎制手艺丨新春走基层·人物
逢年过节舞龙舞狮是很多地方的民俗。决定一只狮子舞得是否精彩的,除了舞狮者的水平,一只栩栩如生的狮头也尤为重要。1月24日(正月初三),在桂林市灵川县大圩古镇,民间手艺人周以林正在加紧扎制狮头,以备春节期间舞狮闹春活动所用。

周以林和妻子制作狮头。
周以林今年48岁,是地地道道的大圩人。祖上扎制狮头的技艺从清朝开始传承下来,已有近300年历史,到周以林已是第九代了。周以林小时候看到爷爷给狮头上色,被狮头的鲜艳颜色和花纹样式所吸引,便开始跟爷爷、父亲学习扎制狮头。周以林坚守传统工艺,制作的传统舞狮在当地享有盛誉。“周氏纸塑狮头技艺”2019年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狮头制作工序纷繁复杂,十分考验手艺人的经验。“用竹篾扎狮头骨架是制作狮头的第一步,它决定了狮头能否呈现出威武的气势与灵动感。狮头在色彩运用上有着严格的规定。传统的狮头主要有黄、蓝、青三种颜色,皆用于节日庆典等喜庆场合……”说起狮头的制作,周以林一脸兴奋。

周以林正在给狮头上色。
而要做出栩栩如生的狮头,主要有四个步骤:扎、扑、画、装。用竹篾、纱纸为主料扎出狮胚,以纱纸、纱绸为原料扑狮,用油彩上色,连接各个部位……完成上述程序,需要20多天。扎制狮头是一项需要精磨细琢的工作,像周以林这样的熟手师傅,一年最多只能制作出20来只狮子。

周以林在扎制骨架。
“一整只狮子能卖6000元,一年扎制的收入近10万元。”周以林说,由于传统扎制狮头的工艺繁杂,耗费时间长,单凭这门手艺难以维持生计,愿意学习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好在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一些人开始关注这门老手艺,也有村民想来拜周以林为师。

精美的狮头吸引了游客的目光。
“今年扎制狮头的订单明显增加了。”周以林说,光是大圩古镇周边的村子就订了好几只。他相信,随着旅游的复苏,在兔年春节,大圩古镇一定热闹非凡。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夸大其词
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