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奇妙夜|东风夜放花千树/红灯高掛香满路
文/张天星
春节的最后一天,农村定格在农历正月十五,称之为元宵节。这一天,举国上下,同庆元宵节。最显著的过节特征是吃元宵(汤圆),挂红灯笼。吃汤圆表示幸福圆满的意思,春节圆满过完,一年幸福满满。红灯笼是喜庆、红红火火的意思。这一天晚上,城市农村都要挂红灯笼,有的地方,还专一举办大型灯会,所以元宵节又叫灯节。
元宵灯节,历史悠久,最远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时候还有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天上有个神鸟,是玉皇大帝的宠物,误飞到人间,被一位猎人误射而死。天庭震怒,要在正月十五派火神下凡,火烧人间。玉皇大帝的小女儿是善良之神,偷偷将消息传递人间,让人们作好应对准备。是灶王爷给人们出主意:正月十五天一黑全民掛红灯笼,甩火圈,放焰火……把元宵节闹得天翻地覆,而且要一闹三天。正月十五,火神下凡一看,别烧了,人间已经烧起来了。打道回府,汇报玉皇大帝。人间免去了一场灾难。传说未必当真,但元宵灯节一闹三天倒是真的。灯节是正月十五晚上开始,正月十八结束。
史书记载: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朝吕后专权,密谋叛乱。汉刘邦死后,宗室齐王刘襄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拥立刘邦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以示庆贺!自此,正月十五就成了中国传统民间节日——元宵节。
元宵节到唐朝、宋朝,更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把传统性的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典型和彻底。唐朝苏味道的诗《正月十五夜》写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侬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从诗中可以看到,元宵节的晚上宫门大开、君民同乐,元宵节彻夜同欢的热闹场面。吃元宵,观花灯,猜灯谜,踩高跷,舞龙,舞狮和跑旱船等等样样俱全。更重要的是,元宵之夜,封建社会对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禁足得以解除,女人可以和男人一起到大街上去玩,这是破天荒的解放,也算是沉沉黑夜里透出的一絲亮光。所以元宵之夜古代男女演绎出很多浪漫的爱情故事。所以有人说:元宵节是中国的情人节。
宋朝辛弃疾有词《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这首词,把男女青年在元宵节观灯、邂逅、互相寻找,爱慕求合的情景写得生动形象、惟妙惟肖。
欧阳修也躲不过一个“情”字,他在元宵节写的《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我年少时在南阳老家看内乡宛梆,有个戏名叫《陈三五娘》,至今记忆犹新。书生陈三在元宵灯节与黄五娘相遇而一见钟情。但五娘父母嫌贫爱富,却将女儿许配给富家子弟林大。五娘执意不允,却又难违父命,只能暗中饮泣。陈三为了接近五娘,卖身为奴,潜入黄府。五娘知道了陈三来意,又喜又惧。后在丫环的帮助下,月黑风高之夜逃出黄府,远走高飞,有情人终成眷属。在明清小说传奇中,这种文学作品比比皆是,连武则天女儿太平公主也是在赏灯时揭开了情人薛绍的面具,抱得情郎满意而归。由此可见,元宵节被称为中国古代青年男女的情人节而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现在新时代的青年人,有充分的恋爱自由,婚后性格不合还可以离婚。不结婚男女还可以做异性朋友,封建社会的禁锢残余基本上已荡涤殆尽。元宵节可以会朋友,平常工作之余也可以会朋友。找到情投意合的有共同爱好和奋斗目标的人,婚后天天都过情人节。现在过元宵节,尊重传统文化节日,对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更是“忆苦思甜”日。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并赋于元宵节以广义大爱,使古老而年轻的元宵节更加熠熠生辉。
元宵节到了,祝福中国的男女老少喜度元宵佳节,祝福大家元宵节快乐!幸福圆满,平安吉祥!
——2023年2月4日癸卯兔年正月十四日写于南阳寓所。
作者简介:张天星,笔名实磊,中国金融作协会员。退休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干部,曾任《农业发展与金融》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党委宣传部部长等职。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