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唯一一位试图后宫干政的妃子

明朝虽然有276年的历史,但是从未出现过后宫干政,这在封建王朝是相当少见的。要知道,清朝就出现了一个慈禧,其他的朝代更是比比皆是,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虽然没有出现后宫干政,但是却出现过一位妃子试图后宫干政,这位妃子就是李选侍,然而事实证明,她是不自量力。

明朝自从开国以来,就定下了不允许后宫干政的规矩。

不过,历朝历代向人们证明,规矩始终都是规矩,人活着规矩有用,人要一死规矩也就变成了一张废纸。

但出乎意料的是,或许朱元璋其他的规矩变成了废纸,但是他的这一条规矩却伴随明朝走完一生。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明朝的前几任皇后都是实打实的楷模级别。

朱元璋的马皇后自然不必说,那可是开国皇后,与朱元璋同甘共苦。

而朱棣的徐皇后更是如此。要知道,朱棣可是与朱元璋一样,靠造反起家。不同的是,朱元璋造的是别人的反,他造的是自己人的反。

朱高炽的张皇后相当的能活,一直活到他的孙子明英宗那一辈才去世。

碰巧的是,明英宗不到十岁继位,根本无法处理朝政,满朝上下也就只有她德高望重,群臣主动要求她垂帘听政,但是她却一口拒绝,原因很简单,老祖宗有规矩。

明宣宗的孙皇后与前面的三位皇后比起来也丝毫不落下风,能够在国家危亡时刻顾全大局,拥立明宣宗的庶子朱祁钰继承皇位,而不是只顾自己,去拥立明英宗那连话都不会说的儿子朱见深。

有了这四位皇后的以身作则,在这之后的妃嫔要是想后宫干政,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承受不承受的住群臣的谩骂,又或者报复。

况且后宫干政必须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皇帝年幼,皇帝要是不年幼的话,怎么可能甘愿被后宫干政?

而明朝年幼继位的皇帝仅仅只有三位,第一位就是明英宗,第二位是明神宗,第三位是明熹宗。

明英宗碰上的张太皇太后、孙太后,都是楷模级别的人物,自然不会后宫干政。

而明神宗的母亲李太后出自于商人之家,相当的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撑不起明朝这个大家庭,将权力全部下放到首辅张居正的手中,也因此产生了“万历中兴”。

明熹宗的运气就没有那么好,李选侍就是她父亲明光宗的妃子。

说起明光宗,那可是大名鼎鼎,当了三十八年的太子,却仅仅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而且他的死也相当的离奇。

在他即位的那一天,郑贵妃给他送了八位美女。郑贵妃为什么要给他送美女呢?因为郑贵妃与他有纠纷。

郑贵妃是万历一生当中最宠爱的妃子,没有之一。万历为什么宠爱她呢?

因为她不同于其她的妃子,其她的妃子温柔贤惠,只有她大胆泼辣,给万历那无趣的皇宫生活带来乐趣。

可惜的是,她生的儿子是次子,因此她费尽心思想要废掉朱常洛,但群臣不答应,李太后也不答应。

群臣不答应可以理解,毕竟他们是大臣,有义务维护正统,但李太后不答应,这就很难理解,这有李太后什么事呢?人家继承的是朱家的江山,又不是她李家的江山。

因为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是宫女出身,李太后也是宫女出身,正所谓兔死狐悲。

那八位美女朱常洛高兴的收下,但这并不代表不计前嫌。原本万历留下遗诏,在他驾崩之后,册封郑贵妃为太后。

但是册封一事却一直提不上日程,郑贵妃清楚,这是故意的。原本高高在上的第一宠妃,到头来只能住进“冷宫”。

由于郑贵妃的存在,朱常洛活了三十八年,窝囊了三十八年,在这三十八年里,他从未放纵过自己,而现在,他终于能够放纵自己。

一口吃不成胖子是不假,但是朱常洛却仅仅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将自己变成了瘦子。

“是夜,连幸数人,圣容顿减”——《明实录》

身体出现了明显的衰弱,当然要吃药补救,要不然怎么再接再厉?

先是吃了一副泻药(他努力工作的过程中,借用了药物,而那种药物一般都比较上火),再吃两粒红丸。结果呢?死。

至于他是死于工作过度,还是红丸,那就不得而知,任何史书中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记载,没有后人考证。

朱常洛一走了之,但是却给群臣留下了一个烂摊子。要知道,朱常洛的妃子李选侍可不是什么善茬。

当时,朱常洛奄奄一息的时候,她就已经向群臣展现出了她彪悍的一面。

先是强迫朱常洛册立她为皇后,又当着群臣的面怒斥明熹宗。

只要是个正常人都可以看得出来,李选侍不简单,更何况还是朝廷的那群老狐狸,事实也是如此。

朱常洛是在皇宫里驾崩,而群臣的居住地点都是在宫外,还没等群臣入宫,李选侍就已经将明熹宗控制起来。

目的很简单,挟天子以令诸侯。当然,群臣不会让她的梦想成真。

由于身份的原因,群臣并不能够前往后宫,幸运的是,他们有一个盟友,那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

关于王安,只需要提一点就足够,他是陪伴在朱常洛身边最久的一位太监,可见他的可靠程度。

王安强行将明熹宗从李选侍的身边抢走,到文华殿继位。

不过继位归继位,登基归登基。虽然群臣已经承认明熹宗是皇帝,但是该走的过程还是要走,毕竟继承的可是明朝江山。

而登基的时间必须是良辰吉日,这个良辰吉日就是九月六日。

但当时才是九月一日,在这五天的时间里,明熹宗住在慈庆宫。

皇帝不是住在乾清宫才对吗?因为当时李选侍正在乾清宫,明熹宗要是也住在乾清宫的话,那不是羊入虎口吗?

到九月六日登基完毕,李选侍已经从乾清宫迁移到哕鸾宫居住。

哕鸾宫是什么地方呢?是妃嫔专用的养老之所。

难不成李选侍会心甘情愿的前往哕鸾宫?怎么可能。她的迁移来自于群臣的谩骂以及明熹宗的怒火。

群臣是怎么骂她的呢?骂她是武则天。

这句话的分量相当的恐怖,可以指她祸乱朝廷,也可以指她勾引明熹宗。

武则天当年是唐太宗的女人,后来又变成唐高宗的女人,而唐高宗是谁呢?是唐太宗的儿子。

再加上当年明熹宗年仅十六岁,正值青春。

“武氏之祸,再现于今,将来有不忍言者。”——《明史》


群臣骂的都这么难听,再加上她当年仗着朱常洛的宠爱,经常欺负明熹宗的母亲王才人,史书上甚至留下王才人的死与她有关的记载。

“皇考选侍李氏恃宠,屡行气殴圣母,以致崩逝,使朕抱终天之恨。”——《明实录》

群臣、皇帝一致对她下手,她要是能够撑得住,那才怪。

不过造化弄人,她竟然一口气活到了康熙十三年,别说明熹宗,就连明思宗都被她熬死。

李选侍的落幕对于明朝而言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如果单从目前来看是一件好事,但要是往后面来看,那就难以肯定。因为如果有李选侍的话,肯定不会有客氏,而没有客氏,就不会有魏忠贤。

举报
评论 7
  • 少见多怪。患难见真情,朱见深只喜欢万贵妃,别人能怎么样?同样,朱由校就喜欢客氏,李选侍又能怎样?

  • 笑话,权力皇帝留点,太监抢点,文官抢点,已经很紧张了,后宫再分一杯羹,还能愉快的玩耍吗?

  • 她是西李康妃,生了皇八妹。 东李庄妃,是崇祯养母,地住要比康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