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揭示了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满江红·写怀》——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看了一部电影,总感觉应该写点什么说出来。因为我觉得,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被喜剧化的,至少满江红这首词不应该被喜剧化。我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通透,我的赏析是否能被屏幕前的各位接受。我只想按我对这首词的理解来赏析出一些东西。

闲言少叙吧,回头来看看这首词。

《满江红·写怀》,词牌名满江红,来源于一种名为满江红的小型浮水植物,秋冬季节时叶片内含有大量花青素,大片聚集时呈一片红色,故得此名。

这样一点点介绍背景对这首千古名篇而言,实在是有些慢热。我也不想念这些百度就有的东西。如果各位对诗词背景感兴趣,可以自行搜索,下面我就直接切入正题了。

满江红,除了是一种植物,还是一种描述,满江都是红色。再配合这首词的内容,相信大家也想到了。能令满江红遍的除了植物,还有鲜血。江水,被士兵的鲜血染红。

通常来说,词牌名跟一首词的内容会有所联系,满江红这首词也是一样。它用三个字为我描绘了一片惨烈的战场。词名,写怀。为什么写怀,为什么要摹写心里的情绪。想必写下这首词的岳飞将军,是看到了什么,或是想到了什么。他看到的想到的一切的一切,都在这首词里。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开头便是一段人物和环境的描写。我怒发冲冠,登高凭栏远望,急骤的风雨刚刚停歇。我们读诗词应该去想象作者描绘出的场景,代入其中。身临其境才能感同身受。一个将军无比愤怒地登高远望,他看到了战场上的狼藉。满地的鲜血被急快的暴雨冲刷进河里,染得江水鲜红。这样的一副惨状摆到一位将军面前,他怎能不郁闷,怎能不惋惜。于是他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他抬头仰望天空,心中一片爱国热情充盈。他可能是心有郁结,呼吸沉重,想大口呼吸时看到了辽阔的天空,或者是借助仰头来让泪水回流,或是被远处的大雁牵扯了思绪。无论如何,他抬头了,于是时间就此定格,这幅可以流传千古的名画被文字记录下来,传颂至今。我们是有多么幸运,才能在千年以后再通过文字见到这场景,感受作者的情绪。这就是诗词的神奇之处,这就是我热爱它的原因。我们将自己代入这位将军。他在想什么?他想的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多年来所建立的功名基业,如尘土般微不足道,八千里转战路遥遥,经历了多少风月,又见过多少次的月亮。少年儿,你要记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好男儿自当忠心报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岁月,消磨时光,只落得满头白发,待得年老体衰之时,空叹岁月如梭,徒自悲切。写完这段文字时,我压抑的情绪已经控制不住。岳飞将军的功名为什么如同尘土?这首词内含的感情,只是为了劝年轻人珍惜时光,建功立业吗?

我觉得,不止如此。可我暂时不去剖析,我要继续讲这首词的下片,结束之后,放到一起总结。而这首词的下片,也能解答一部分读完上片后,你内心的疑问。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靖康之变的耻辱,此时仍未被洗刷。我等臣子的怨恨悲痛,什么时候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冲向贺兰山,把它削作平地。我的壮志满盈心胸,饿了就啃食侵略者的血肉,谈笑间若口渴,便要饱饮蛮子的鲜血。等我收复了旧日山河,便要班师回朝,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下半片激情澎湃,我写稿时的情绪完全被控制,根本找不到说话的机会,只能不情愿地读完译完,再慢慢谈我的理解和感受。想理解这首词,就要在理解过程中加入写作时间。创作背景有三个说法。一是第一次北伐时,二是第二次北伐时孤军深入不得不退守鄂州后,三是岳飞将军入狱之前。从三个背景深入理解,便有多重含义。我们就索性不去理睬什么时间,从三个角度一同深入,同时收获多种理解。赏析文学作品,本就无需顾虑太多,感受诗词之美,才是赏析的精髓。

我从整篇词的角度,来谈谈我的理解。

为何三十功名尘与土?我有两重理解,第一种理解是,三十年来的所有功名利禄对我来说就像灰尘般微不足道,我将拭去前尘过往,创立更新更好更伟大的功业,更好地报效祖国。而第二重,则要回头看向此时的京都临安。此时远在临安的皇帝陛下,竟受了奸臣蒙蔽,将我过往的战绩都当做尘土,听信小人谗言而不相信前线将军的判断。八千里路上我的所作所为,只有云与月能见证。如果不能抗金成功,老来我也只能抚着满头白发,徒呼奈何。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的呼喊,又似他对当今圣上的劝告,陛下,不要再畏缩胆怯了,白白浪费时间,只会让前线的将士白了头,让天下的百姓寒了心。

他的呼喊,龙椅上的那人听到了吗?没有吧。

听不到呼喊的统治者,将当年靖康之变的耻辱视若无物,把臣子百姓的屈辱当做笑谈。岳飞多想为国效命,收复失土啊。可是奸臣当道,忠心为国的武官又能有什么言辞?啖肉饮血的恨意又有多少是向着那秦桧去的?满腔的壮志与愤恨只能寄托在这首满江红中,流传给以后的子孙品尝。我品尝到了,我很悲伤。

背景的三重说法,刚好给这首词蒙上了新的滤镜。如果第一次北伐成功的岳飞,遇到第二次北伐失败的自己和即将入狱的自己,会有怎样的交流与冲突?满怀壮志的他又是否能预料到未来的自己竟会有如此下场。未来的国家会如何,他也看不到。一切的一切,只能留给后人想象。前尘往事做土,只有江水东流。我又能体会几分古人的感受。

这是一首感情激荡,气势磅礴的好词,我低微的笔力与脑力只能赏析到这种程度,未来的我,再读这词可能又会有不同感受。但那都是后来的事情了,就以后再说吧。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