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邱书院首届“仁春堂杯”散文大赛入围作品▏陈立仁▏卞庄玩龙灯

刊头题字:尹祥君 葵邱书院书画顾问(著名书法家)

图/网络

卞庄玩龙灯

文/陈立仁

我家乡江南常州卞庄每年过年都要玩龙灯。

无论是正月初七的邮灯,还是正月初十至十三到卞庄七村和附近村庄玩耍的“唱春调龙灯”,或是正月十五“闹元宵调龙灯”,只要铜锣乐鼓响起,一条村街整个就被拥挤得满满当当的,一面面色彩艳丽的旗帜,一身身披红着绿的艳装,构成一条彩色的河流,缓缓流动。在人声喧嚣中,铜锣敲打,乐鼓相伴,清脆而又欢快,高昂而又嘹亮。那舞龙灯的人,身穿彩衣,腰系红绸带,头扎红巾,双手擎龙,在龙头的舞引下,边调边组成各种队形,舞得精彩,“单龙戏珠”“引蛇出洞”“龙头穿花”“金龙绕柱”“青龙升天”“苍龙啸天”“地滚龙”“盘龙”“倒挂金钩”“双龙抢绣珠(球)”“群龙呈祥”等不时地变化着。玩龙灯的高潮是嘘花。是时,一人举“宝珠”在龙头前上下左右逗舞,另一个人举着龙头随之追逐,抢夺“宝珠”(俗称“抢宝”),还有十余人举着龙身随着龙头腾挪盘旋,两旁“接龙”者用土制花炮喷射,锣鼓喧天,金光飞屏,舞龙时隐时现,令人目不暇接。

卞庄玩龙灯最有趣的是“唱春调龙灯”“送福讨彩”。民间传说,龙灯玩到哪户人家门上,主家要摆香案甚至三牲等祭品和放鞭炮接灯,这时的龙灯在激厉的锣鼓声中翻滚舞动。待锣鼓声一停,举龙珠的人就会说唱起“唱春”吉祥话。吉祥话有现成的,也有随口编排的,都是对主人家的祝福。卞庄调龙灯“唱春”最常用的,是“正月新春调龙灯,祝福主家发财又好运;一来恭喜双富贵,二来恭喜保长春;三来恭喜儿孙登科早,四来恭喜家宅兴;五来恭喜财源进,六来恭喜年寿高,七来恭喜六畜旺;八来恭喜福滔滔。”如那个人家讲究,龙灯还要玩进这个人家的堂屋,旋转一周后才出门。出门时,主家也要放鞭炮送行。有的人家还要为龙灯挂一条长长的红绸带,发几个红包,许的是善愿,讨的是吉利。

卞庄老一辈人说,卞庄龙灯起始于唐代,迄今有布衣龙、草龙等几种。调龙灯先要扎龙灯,扎龙灯的竹子必须是上好的生长多年节长无虫且韧性极好的竹,颜色上要用喜庆味浓的大红大绿。龙头的骨架扎成后先糊上彩纸,彩纸上贴满用金箔纸,把龙头装扮得目光炯炯、须髯飘飘、威风八面。扎灯的人来到卞庄庵开工前,先由篾匠师傅烧黄钱纸“破竹”,然后除了要洗干净双手外,还要从燃起的草堆(俗称“烟蓬”)上跨过,为的是对龙王的恭敬和去人腥。首次举龙灯的人也要经过这个程序,这是世人对龙文化的一种虔诚。

龙灯扎好后,由当地德高望重的人士到水井或河边主持“开光点睛”的仪式,将龙的灵魂请来附到纸龙身上,这样的龙灯才有灵性,才是真正的龙了。“开光点睛”仪式结束就可以开始舞动了。舞龙灯时,动作很是复杂,龙头前那个举宝珠的人要摆出各种武术招势逗弄,领舞者要手持龙头,舞动大口贲张的龙头做势欲吞口前的宝珠,支撑龙身的数十人要紧密配合翻动,整条龙在铿锵热烈的乐鼓声中跟着龙头或翻飞腾挪或扭动前行,忽而左右蜿蜒,似巨蟒翻身;忽而腾空而跃,似鹤翔长空;忽而俯冲直下,似破浪入海;忽而长身摆游,似金蛇蜕皮……

卞庄玩龙灯,当地乡村有一个传说:唐太宗在位时,一日早朝,太宗对尉迟敬德说:“夜来朕得一梦,梦见采菱河龙来告寡人道:昨日,玉帝命他在午时施云布雨,以解地方上连日干旱之苦。他说自己为赢得与城内一算命先生打的赌,一时糊涂将玉帝吩咐的城内行三点,城外行七点雨的布雨令调换了。因错行了布雨,导致城内雨水过多泛滥成灾,而连日干旱的城外因雨水过少旱情未得到缓解。他因此违犯了天条,该丞相魏征断罪,朕许救之。朕欲今日于后宫里宣丞相与朕下棋一日,须直到晚乃出,此龙必可免灾。”唐太宗答应救采菱老龙的性命,结果命没救成,还在魏征斩采菱老龙时助了三阵清风,害采菱老龙丢了性命。老龙恨太宗,冤魂不散,到冥府告状,阎王决定三堂会审太宗。太宗行贿了魏征的好友、冥府的崔判官,许诺给崔判官阳间一年的南瓜,给阎王阳间一年的山芋(传说那一年人世间种的南瓜和地瓜都绝收,就是因为这事的缘故),于是阎王减轻了对太宗的处罚,判决太宗一是正月十五要调龙灯,二是二月二龙要抬头,三是五月端阳要划龙船,四是六月六要龙相会,以超度采菱老龙的亡魂,表达太宗对失信过错的忏悔之情。此后的每年正月,太宗就命人用纸竹扎成采菱龙的形象,焚香请采菱龙的魂灵到阳间附于纸竹扎的形体上,享受人间供奉的香火美食和世人的朝拜,并由世人举着它在阳间游玩十天。于是民间就有了玩龙灯的习俗,并且代代相传。

卞庄有句俗话,说“玩龙灯的是疯子,看龙灯的是‘傻子”。可是一到大年头上,“锣鼓响,脚底痒”,谁都愿意当“疯子”,穿上五颜六色的花衣服,千姿百态舞动起来;谁都愿意做“傻子”,不管天寒地冻,总是追着玩龙灯的到处跑着傻看。表演的白天没玩够,晚上接着玩;白天没看够,晚上继续跟着看。

看玩龙灯也是一种享受。那种透着原始野性的最自然、最朴素的美,总会深深地影响你、感染你,令你心驰神往,百看不厌。有一年大年初八这天,我看到,男人们叼着烟撒欢地去撵玩龙队,女人们穿着花衣服,你拉我扯地跟在玩龙队后面看。村街村道上都是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调皮的小孩子不时地在路边点燃“小鞭炮”扔向人群,吓得好多人不时慌忙躲闪,孩子们则乘机钻到里边,好看个清楚。稍大一些的男孩们则爬上临街房顶,喊叫着喝彩,撒彩色长纸条。也有大人让孩子骑在自己肩头上看的,也有扶着孩子站在墙头上看的,临街住户,也有老年人趴在窗口翘首观望的。似乎少看了一眼,就丢失了点什么,或者少得到一点什么似的。在卞庄老百姓心中,不玩龙灯,不观看玩龙灯,那就没有年味,那就不是过年。

卞庄人爱玩龙灯、爱看玩龙灯,图的就是热闹,开心。加入了表演参与了观看,所有的心事都放下,所有的家务先搁下,所有的忧愁销声匿迹,不闹够不罢休。

淡忘了很多事情,而给我带来热闹和快乐的卞庄玩龙灯,却是一直留在心中,是那样丰厚、健美、醇香地成为我的眷恋,令我思念,令我向往……思念着,向往着,我耳边就响起了令人心醉的鼓点;眼前就显现出那翻飞腾挪的龙灯,舞动的龙灯中,显耀着卞庄人的好心情,显耀出一个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作者简介】:陈立仁,江苏省常州市人,作品散见《芒种》《民间文学》《羊城晚报》等报刊。多篇作品曾获全国小小说征文一等奖,被《小说选刊》等转载,并入选《中国小小说精选》等多种年度选本,有作品被列入多个省、市中考、高中语文模拟考核分析试卷。

葵邱书院投稿邮箱:kuiqiushuyuan@163.com

欢迎新老朋友投稿葵邱书院!

壹点号葵邱书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