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到了叛逆期怎么办?家长需做到四点,让孩子拥有健康青春期
-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叛逆期的少年”作为一个特定的敏感词汇,是家长们谈之色变的存在,印象中乖巧的童年期一过,孩子就跟脱缰野马一样搅动全家的心脏。听话懂事的孩子去哪里了?
不少家长在孩子成年后还百思不得其解,尤其进入竞争残酷的高中时期,对孩子的不可控感就更加明显。

这个阶段的孩子被叛逆心理裹挟,互联网让他们面对巨大的外界诱惑,家长们常说:“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他却越来越叛逆。”
那么到底该怎样和他们融洽相处呢?
“巨变”的青春期
在当前国内的教育环境下,升入高中的孩子迎来了人生第一次重大的转折点,他们面对的不再是一视同仁的基础教育,倍增的学科时刻提醒他们竞争和压力。
而在孩子的身体发育上,这个时期正是最敏感的青春期,他们开始有了自主的判断却又往往没有耐心和自制力,除了学习对其他的一切都感兴趣,是这个阶段孩子们的通病。

2016年,读高二的陈诺就是个让父母头疼的孩子,明明上高一时他的成绩还不错,在班上能排到前十,老师也表示只要孩子好好发挥,考一所好的大学没有问题。
陈诺的父母平时都忙于自己的工作,也没有太多时间来管孩子,便主动为他添置了电脑当做奖励。
可这个奖励进家门没多久,陈诺妈妈就发现她能见到儿子的时间越来越少,以前加班回家儿子都会主动来帮忙拎包递水,如今只能看到冷冰冰的卧室门。
“妈,你别吵我,我要查点资料……”一开始父母路过陈诺房间能看到他确实在查学习资料。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陈诺关上了房门。

图源网络
有一天半夜,陈诺爸爸看到儿子的门缝里透出光,推门一看是陈诺在打游戏,他戴着耳机一脸兴奋,全然不知已经凌晨2点,隔天就有一场重要考试。
陈诺爸爸很是生气,直接冲上前去拔了电脑电源,当他把陈诺耳机摘下来时,陈诺根本没有意识到错误,反而因为父亲打断他游戏直接跟爸爸吵了起来。
“你知不知道,我的队友会骂死我!我们好不容易打到……我要是输了,就不读书了!”
向来乖巧的陈诺一反常态,他的暴躁反应一时让陈诺爸爸楞在当场,之后便是失望透顶和怒不可遏,父子俩甚至动起了手,直到妈妈出面安抚,父子俩才收了手。

让陈诺父母没想到的是,这次的事件直接加速了陈诺的退步,他还兑现了自己“输了游戏就不学习”的“承诺”。
从那天后他的成绩一落千丈,高二时直接到了班级垫底。
陈诺的父母很是后悔,他们觉得一切的问题都出在电脑上,他们尝试不让陈诺碰电脑,但陈诺学会了偷钱去网吧,甚至和社会上的小混混交往。
劝诫、责骂甚至是体罚,陈诺的父母不论怎样做,此时的陈诺都拒绝沟通,家长的每一个举动都在把孩子越推越远。
陈诺正在“青春叛逆期”的旋涡里,荒废学业、性格暴躁甚至已经沾染不良恶习,孩子为什么突然变成了这样?

从内而外的巨变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变化几乎是一夕之间就翻天覆地,但他们看到的只是孩子表达出来的外部情绪,最根本的改变来自于孩子的大脑发育。
父母们其实早就经历过一次孩子的巨变,那是在孩子的婴儿时期0-3岁。随着大脑的发育,婴儿开始探索、犯错来试探边界,寻求对自我的认同。
很多2岁左右的婴儿会开始对父母说“不”,这就是孩子大脑前额叶片的发育,让他们开始思考,但婴儿期的思考太过稚嫩,家长往往能很好应对。
到了孩子进入高中迈入青春期,前额叶片的发育往往是飞速状态,但还没进入成熟阶段。

这段时间的孩子表现的情绪化又很自我,他们对于边界的触碰往往表现在追求刺激和冒险上。
看重哥们义气、挑战父母权威、不再当乖宝宝早早睡觉、注意力也从学习转移到花花世界上,这些让父母们抓狂的表现正是大脑正常的发育过程。
青少年们就像是2岁的坏脾气宝宝放大了几倍,他们时刻标明自己的态度,即使身体还没长大,他们也标榜自己已经是个大人,可以自己决定如何学习生活。
身体的发育也加速了孩子到青年的转变,青少年开始更加在意自己的外貌和形象,也就是开始“爱美”了。

青春期青少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本就是准从正常的成长规律,但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往往杀得父母措手不及,让父母感到担忧。
但青春期也不都像父母看上去的那样糟糕,随着大脑灰质减少,用不到的神经突触被淘汰替换成更高级版本。
孩子们看问题更加抽象并形成逻辑,归纳和独立思考开始替代死记硬背。事实上,这些突然“开窍”的青少年确实越来越靠近成人。
此时的青少年有些“别扭”地看待所有问题,独立意识和自我反省压倒了以前对父母的顺从,对于他人的评价更为看重,他们开始重塑自己融入同龄人的群体。

陈诺之所以开始和父母对着干或许并不是出于他的本心,他的表现来自于他的大脑和身体的发育,让他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 他开始有了隐私意识,关上的卧室门代表他不希望父母时刻能查看他的举动,这是形成自我认同的必经过程;
- 游戏上、网吧里、社会上的这些新交的朋友,是陈诺未曾有过交集的圈层,他被这些新朋友接纳认可,这些同龄人对他的影响显然超过了父母;
- 他开始染发开始拒绝穿校服,认为认真学习的孩子不够“酷”,也来源于他对形象的在意,被自大又自卑的矛盾心理裹挟。

突围孩子的青春期
很多家长似乎一开始就很敌视孩子的“青春期”,他们无视孩子的成长,总渴望孩子能自动变好,再次成为乖宝宝,忽视了孩子们的青春期是一场宝贵的“蜕变”。
青春期中孩子们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指印,他们需要完成自我独立的任务,才能顺利度过青春期,如果没能完成他们可能长久停留在青春期无法真正成熟。
这些任务包括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主、找出真正的自我、追求与众不同、同伙伴交流,最重要的是学会离开父母。
父母们在孩子身上付出的金钱和心血,本就是推着他们成熟,能顺利进入社会,本质上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自我的人,青春期的叛逆正是自我的觉醒。

在孩子最迷茫的当口,家长的压制和疏远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接纳,很可能会产生消极的自我认同,成为缺乏自信的人。
聪明的父母往往在孩子迈入青春期时已经设好家庭的“栅栏”,他们允许孩子进行自我探索,同时又给孩子明确了家庭的原则。
在孩子尝试探索世界建立社交关系的时候,站在他们的身后,当他们需要帮助和依靠的时候坚定的和他们站在一起。
当一个“放风筝的人”,不论孩子想飞多远,这根线是父母和孩子的羁绊,也是父母对孩子的保护。

此时的家长要特别做好4点,来调整和孩子的沟通。首先,就是保证家庭环境的安全和稳定,这是孩子内心安全感最强大的来源。
孩子的变化出现后,一定要让他们知道父母始终都是爱着他们的,这种爱是自然而然的,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顺从才施舍的“恩赐”。
给予孩子“有求必应,不问不应”的空间,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小秘密,父母的只要安静的守护就可以了。
然后,父母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知道亲子关系的最终一定走向分离,此时的父母要学会适应孩子即将离开自己。

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在父母眼中必将不再透明,过度的管教对个性的磨灭,只能让孩子选择逃离,甚至主动拥抱能让他上瘾的新事务,和父母越来越远。
其次,高中的孩子容易在意自己的身体和外貌变化,甚至不少人会因此焦虑,父母对此切不可忽视。
“你一点都不胖”这样的表达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敷衍,只有认真的倾听并帮助孩子解决他的痛点才能让亲子关系更牢固,万不可忽视孩子的真实感觉,以自己的审美强塞给孩子。
在这个阶段家长要特别注意“性教育”,对于性别意识、防性侵知识、对权利的认识等,这些价值观的塑造都是中国家长比较欠缺的,可以适当求助专业的培训机构。

最后,在和孩子沟通时,或许我们要多练习“YES,and……”这个句式,让孩子明白家长并不是在指责而是真诚的给出建议。
重视信任孩子的想法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的认可,重新把父母纳入自己的阵营,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不做那些危险的事情,加深对彼此的认可。
孩子们开始学会天马行空抽象的考虑未来,家长可以示范理性的抉择,但却不可让其变成喋喋不休的说教。
接纳孩子真实的样子,帮助他们找到自我,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个人都有发光的点,作为家长用平静的心态去给孩子抚平毛躁非常重要。

结语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也终将走上自己选择的人生,在放风筝的时候我们手中的线或许真的不能拉的太紧,放手让他们自由的飞翔,适时给予拥抱抵御电闪雷鸣和风暴。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度过青春期。
参考文献:
《青少年心理学》
《青春期行为与社会》
《青春期理论》
《青少年心理基础》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