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挤眉弄眼”,当心这种疾病在作怪!

健康教育处方
为进一步强化居民个人健康责任,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贯穿于全生命周期,提高公众健康自主管理能力和水平,滨州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市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编撰制作了涵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18个类别共计107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滨州”微信公众号及市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开设专栏,分次展示107个健康教育处方,供市民在日常健康管理和就诊时参考。
6-3 儿童常见疾病健康教育处方儿童抽动障碍
一、什么是抽动障碍?抽动障碍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运动性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抽动,严重者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自伤行为、品行障碍等症状。二、抽动障碍的原因?抽动障碍目前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其发病是遗传、体质、生物、心理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中枢神经递质失衡,纹状体多巴胺活动过度或突触后多巴胺受体超敏感为其发病机制的关键环节。常因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被人提醒、伴发感染等而诱发。三、抽动障碍有哪些临床表现?其主要表现为一种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起病年龄2-21岁,以5-10岁最多见。病情通常在10-12岁最严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1。抽动的表现复杂多样:面部肌肉抽动如眨眼、斜眼、扬眉、皱眉、咧嘴、耸鼻、作怪相等;头颈部肌肉抽动如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躯干部肌肉抽动如挺胸、扭腰、腹肌抽动等;上肢抽动如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等;下肢抽动如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等;喉部肌肉抽动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或随地吐痰,或发音时重音不当,或有时不自主骂人等。四、抽动障碍如何治疗?抽动障碍在儿童期的发病率较高,有人统计认为其发病率可达6%-12%。不会影响智力及身体健康。一般预后良好,大多数随着身体的发育和年龄的增长这些情况会得到改善,只有少数会持续到成年,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治疗。目前抽动障碍的治疗主要包括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轻症一般是进行心理行为疗法;对中至重度患儿,单纯心理行为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要加用药物治疗。1)心理行为治疗:是改善抽动症状、干预共患病和改善社会功能的重要手段,包括习惯逆转训练、暴露与反应预防、放松训练、阳性强化、自我监察、消退练习、认知行为治疗。2)药物治疗:对于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的中至重度抽动障碍患儿,单纯心理行为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要加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要有一定的疗程,适宜的剂量,不宜过早换药或停药。3)神经调控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脑电生物反馈和经颅微电流刺激等神经调控疗法,可尝试用于药物难治性抽动障碍患儿的治疗。五、若怀疑孩子有抽动障碍,家长该怎么做?若孩子得了抽动障碍,不要误认为“调皮捣蛋”而施以打骂、责罚,这给孩子的成长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更不要听信偏方的治疗,可能对孩子的肝肾会带来严重的损害等。针对该病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


来源:健康滨州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