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健康丨世界肾脏日:突发风险可致急性肾损伤?你对肾脏病知多少?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姬薇

2023年3月9日是第18个世界肾脏日,主题为 “人人享有肾脏健康——应对突发风险,关心弱势群体” 。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陈香美院士领衔,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医学部共同发起了2023年世界肾脏日主题活动。

急性肾损伤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害性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陈香美院士就今年世界肾脏日进行主题解读,她指出:“急性肾损伤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害性大,医院内由于急性肾损伤导致的死亡比一般情况下死亡风险高出10倍,同时还可引起其他器官功能的改变。在弱势群体中,突发风险是急性肾损伤的高危因素。”

“其次,老年人本身就是弱势群体,容易受各种外界影响而导致肾脏损害,严重可发展为尿毒症,主要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和糖尿病肾病所致。”陈香美院士表示,为此,我们着力在全国各地、各医疗机构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工作,应对突发风险,关心弱势群体,致力于人人享有肾脏健康。”

老年人是肾脏疾病发病高风险人群

老年人是肾脏疾病发病的高风险人群。北京医院肾内科主任毛永辉教授说:“老年肾脏是非常易感的器官,容易发生急性肾损伤或由急性肾损伤发展成慢性肾脏病等。在感染性疾病大流行时,老年肾脏病患者做好疫苗接种,坚持规律复诊,时刻注意尿量,做好饮食管理,保持良好的情绪,这些都有助于整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肾脏是糖尿病最容易导致损伤的器官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超1.4亿,糖尿病带来的最大危害是导致全身各个器官的损害,尤其是心、脑、肾、眼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大内科主任倪兆慧教授表示:“肾脏是糖尿病最容易导致损伤的器官,如果出现蛋白尿,就可能是肾功能受损,慢慢就可能发展成尿毒症。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保护肾功能,定期检查肌酐、尿素氮和肾小球滤过率,测血糖和尿蛋白等。”

贫血和慢性肾病之间的关系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何娅妮教授表示:“贫血是常见的临床疾病状态,特别是一些慢性疾病危重症在突发事件中大量失血的患者。肾脏可以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一旦患上肾脏病,促红细胞生成素合成就会减少,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导致贫血的发生。贫血患者到医院就诊,通过肾功能检查,可及时了解肾功能情况。”

透析患者如何面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面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时,部分透析患者的治疗可能会被迫中断。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医学部副主任医师李平副教授表示:“首先在透析的间期,保持干体重,也就是要限制饮水和食物的量,做好自我生活管理;其次,要做好隔离、营养支持、自我监测、对症处理、抗菌药物治疗等,提高疾病的抵抗能力,全面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

对于肾脏病而言,科普工作非常重要

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医学部主任蔡广研教授表示:“对于肾脏病而言,科普工作非常重要。相较于其他疾病,肾脏病临床表现更为隐匿,很多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阶段。因此,医务工作者和患者都应该重视早期发现肾脏病,提倡治未病的先进理念,普及肾脏病防治知识,让患者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养成每年定期体检的好习惯,提升肾脏健康素养。”

生活方式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慢性肾脏病辅助方法

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主任李文歌教授表示:“我国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慢性肾衰在持续增多,已经成为导致慢性肾衰第二位的病因,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对于肾脏病的防治,科学普及和临床诊治同等重要,要提高肾脏病医护人员对科普重要性的认识,让广大慢性肾脏病患者了解肾脏病基本的常识,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此外,生活方式也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辅助方法。”

李文歌教授举例说:“尿毒症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时,医护人员要给患者讲清楚血液透析的原理是什么,患者为什么一个星期要做三次血液透析,每次四个小时,血液透析能够解决患者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解决不了,这样患者在透析的间隙就能有效地控制饮食,并服用一些必要的药物,才能保证患者长期、高质量的生存,取得一个好的疗效,所以在肾脏病领域科普的推广是非常重要。”

呼吁: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纳入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管理与监测

会上启动了肾脏科普走基层——“百城千院”系列活动,旨在推动肾脏健康科普行动落地百城,扎根千院。

与会专家共同宣读《2023年世界肾脏日倡议书》,提出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对慢性肾脏病患者非常重要,呼吁在公共卫生政策层面,优先考虑慢性肾脏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和疾病诊治;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纳入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管理与监测;开展应急演练,以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遇到突发事件时,医疗卫生机构应尽可能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均等可及的医疗服务;患者应自备急救包,包括食物、水、医药用品和病情记录等,以备紧急之需。

聚焦

呼吁医疗健康行业重视女性健康并加强投资

长期以来,女性健康领域始终存在投资缺位、科学研究数量不足与医疗服务有待改善等问题。近日,女性健康企业欧加隆携手学界、政府、研发、投资等多方力量,共同呼吁医疗健康行业应重视持续怠忽女性健康将导致的深远影响。

女性占全球人口半数以上,其中母亲主导了约80%有关孩子的医疗健康决策。尽管如此,女性健康领域的新药研发仍面临巨大缺口。2020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仅有1%的医学研究与创新项目投资于肿瘤以外的女性特有疾病领域。

研究显示,女性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或多或少受到不同特有疾病的影响。而这些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或管理手段,涉及更年期综合症、生殖健康、孕产妇健康、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聚焦

构建可持续罕见病诊疗生态及保障体系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教授表示:“罕见病药品研发成本非常高,但患者体量、预算影响及药品在真实世界表现存在不确定性,因此罕见病与非罕见病药品采用同一套医保准入标准具有局限性。应当从治疗价值、健康效益、独特性和社会需要等角度探讨并构建我国罕见病用药医保准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适当提高年治疗费用阈值,科学纳入罕见病药品,实现罕见病高值药品保障。”

为了进一步帮助罕见病药物可及性减负,孙洁教授建议:“借鉴浙江、青岛、江苏等地经验,鼓励经济条件好、保障水平高的地方探索建立省级罕见病专项基金。另外,还应当加强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对罕见病的保障,将部分疾病负担高、临床需求迫切、临床疗效确切、医保目录尚不能覆盖的罕见病药品尽量全部纳入普惠险保障范围。设置并优化普惠险产品有关罕见病的保障责任,适当放宽既往症的限制,优化免责条款的设置,为罕见病患者构筑起一张‘医有可保’防护网。”

聚焦

北京、广州提示登革热输入风险

近日,广东、北京等多地提示登革热输入风险:天气趋暖,东南亚成为热门出境游目的地,出境旅游需密切关注疫情动态,注意防范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327期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