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我妈40年的婚姻,我终于明白:感情里命苦的女人,往往都是自找的

“我爸妈结婚40多年了,日子依旧过得鸡飞狗跳,吵闹、打骂就是不变的日常。”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

网友的爸爸比较大男子主义,性格急躁,从来不做家务,也不体贴网友的妈妈。

为此,两人经常吵架。

可他爸却毫无悔改之意,每次在气头上,就甩出一句“那离了吧”。

而妈妈只要一听“离婚”俩字,立即就怂了。

一边悄悄抹泪,一边向爸爸服软,说“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爸爸的好胜心得到满足,便不再提离婚的事,可当两人再度争吵的时候,这一幕又会一遍遍地上演。

网友小时候一直以为,是为了自己,妈妈才一直忍受爸爸,所以心中十分愧疚。

长大后,她几次尝试劝妈妈结束这段婚姻,不承想,妈妈竟平静说道:

“都这样过了几十年,还什么离不离的,忍一忍,一辈子就过去了。”

网友这一刻才恍然大悟:

“其实,妈妈从来没有想过逃离,她早已习惯在这段婚姻里唯唯诺诺地活着。”

而爸爸之所以每次都能趾高气扬地甩出那句杀手锏,也是认定妈妈没有离开的勇气。

来源:全景视觉

帖子看到这,我不由想起一句话:

“你现在的生活也许不是你想要的,但绝对是你自己找的。”

因为总是低声下气,所以对方才敢肆无忌惮;

因为习惯了卑微讨好,所以才处处受尽欺压。

感情里命苦的女人,背后从来都是有迹可循的。

习惯性讨好的女人,总在关系里受苦

人们时常以为,只要自己付出多一点,忍受多一点,便能换来对方的理解和爱。

却忘了,人性向来是恃强凌弱,你越是放低姿态,对方往往就越发张狂。

央视《社会与法》节目中,讲述过山东女孩王月的经历。

她在十年间,曾遭遇三次情感创伤。

第一次,她不顾家人反对,和当时的男友私奔到上海。

到了上海,王月任劳任怨地工作,晚上回到家还要给男友做饭、打理家务。

而男友,整日无所事事,靠偶尔打零工混日子。

此外,男友的控制欲也极强,不许王月和朋友往来,所有的行为都要一一汇报。

而这些,王月都默默忍受了。

结婚后,王月为了照顾孩子,辞职当起全职主妇。

这下男友没办法继续混下去,不得不承担起养家的责任。

可情况并没有好转。

只要工作稍有不如意,男友回到家就会对王月和孩子大发雷霆,甚至是动手。

而王月,依旧选择了忍让。

王月以为自己的容忍和付出可以感化男友,没想到换来的,是他一次又一次的拳脚相加。

直到被打得陷入绝望,她才鼓起勇气离了婚。

来源:全景视觉

王月的第二段感情是经朋友介绍认识的,男人其他方面都不错,唯独爱喝酒。

而且每次一喝醉酒,就翻旧账。要么说王月是结过婚的“二手货”,要么说她是带着孩子的“拖油瓶”。

面对这些刺耳的言语,王月想反驳又没有底气,只能继续忍气吞声。

而这样的隐忍,依旧没能换来幸福,换来的只是继续被家暴。

第三次,王月终于遇到一个温柔体贴的男人,从不让她做家务,还主动接纳王月的孩子。

王月被感动到了,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托付给对方,甚至不问男人的工作和过往。

直到警察找上门,王月才得知男人涉嫌诈骗,并偷偷以王月的名义办理了多张信用卡和贷款用来挥霍。

最后,王月也因涉嫌洗钱罪被警察带走了。

细细想来,王月的不幸,有“遇人不淑”的缘故。

可同时,也少不了她的卑微软弱。

“你可以爱一个人到尘埃里,但没有人会去爱尘埃里的你。”

那些习惯性付出的女人,纵容了伴侣的傲慢,也滋养了伴侣的粗鲁。

情感关系如同博弈,你越讨好忍让,别人就越肆无忌惮。

讨好型人格的本质,是情感不成熟

女性时常被规劝:要忍让、要宽容、要顺从。

似乎掌握这些“生存智慧”,便能推开幸福之门。

可现实真的是这样吗?

并不尽然。

有位心理咨询师分享了朋友慧慧的案例:

慧慧和老公结婚十年,表面看起来和睦幸福,实际上内心非常煎熬。

明明自己吃不了辣,可还是迎合老公的胃口假装喜欢;

明明自己不喜欢做家务,还是强装贤惠承包下所有家务。

每天下班回家,老公只需要往沙发上一躺,而慧慧则要马不停蹄准备晚餐,吃完饭继续洗碗、拖地、收拾孩子。

大多数时间,慧慧忙完已是深夜,走进卧室,老公早已倒在床上呼呼大睡。

慧慧觉得委屈,想要和老公聊聊,可说着说着两人就吵了起来。

见老公生气了,她便不敢再表露自己的委屈和想法,生怕两人吵得无法收场。

如此辛苦忙碌多年,慧慧活生生把自己熬成了黄脸婆,可老公却对她没有半分感激之情。

结婚十周年纪念日那天,她还意外发现:老公出轨了。

慧慧愣住了,她想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不好?

最后,情绪崩溃的她被确诊为中度抑郁症。

毫无疑问,慧慧活成了世俗意义的贤妻良母,可同时,她却将自己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来源:全景视觉

就像马德在《将自己活成一道风景》书中所写:

“讨好了所有的人,就意味着要彻底得罪了自己,辜负了真实的内心。”

“讨好型人格”的本质,是感情观念不成熟,即便委屈自己也要重视他人的表现。

因为严重缺乏信心和安全感,所以时常担心关系会破裂,别人会离开。

因为没有直面冲突的勇气,所以不知如何处理矛盾,只能俯首称臣,甘当顺从者。

经营情感关系是需要智慧的,不是靠一味取悦对方、逃避矛盾就能有好的结局。

如果一段感情一直有某一方在牺牲,那么这两人注定是不合适的。

毕竟,牺牲往往带着惨痛的代价。

她们什么都好,唯独对自己不好

每次看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都会由衷为松子的遭遇叹息。

作为女儿,松子自小乖巧懂事,为了讨父母欢心,时常做鬼脸逗笑,可父母的目光却始终在妹妹身上;

作为老师,松子对学生热心善良,学生却反过来陷害她以至于丢了工作;

作为伴侣,松子对感情真心,甚至言听计从,却被一次次欺骗、伤害。

松子奉献出自己全部的热情,最终还是孤独凄凉地离开了人世。

而导致松子不幸人生的原因,不是其他的事,正是她“太好了”。

她不敢反抗不公、不敢表露心声、不敢大声说NO,只能在被欺凌中悲伤、绝望。

来源:全景视觉

我的朋友媛姐也是这样。

每次公公婆婆数落她,她总是笑呵呵地听着;

老公对她发脾气,她也会体贴地说“你心情不好,发泄完就好了”。

还有一次,老公让媛姐把新买的护肤品送给妹妹,媛姐虽然非常不舍,还是强迫自己送了出去。

事后媛姐向我诉苦,我反问她:“你不愿意又为什么要同意?”

媛姐低声说道:“我不想因为这件小事闹得一家人不愉快。”

是啊,很多人都是这样,因为不想让别人不开心,自己就一步步反复退让。

她们看起来什么都很好,唯独对自己不太好;

她们看起来比谁都大度,唯独对自己不大度;

她们看起来是那么和善,唯独对自己不和善;

她们把温暖和包容都给了别人,唯独忘了自己,忘了自己也会痛,忘了自己也需要被照顾。

这些压低自我感受和诉求的行为背后,无不透露出内心的自卑。

很多女性在情感中,总会因此无意识地否定自己的价值,抬高对方的位置。

为了掩盖自卑情结,她们努力地迎合他人情绪、爱好和需求,期许赢得别人的喜爱。

而这种放低自我的取悦,最终只是各取所需将就过日子罢了。你满足于他人的零星温暖,他人享受着你的取悦示好。

这不是真正的相爱和认同。

亲密关系中,如何摆脱讨好元素

不难发现,牺牲自我成全一段关系的想法背后,早已不是行为上的卑微,而是内在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发生扭曲。

如同一列脱轨的列车,行驶速度再快,路上风景再美,也无法载你驶向幸福的终点。

所以,不要等待别人来温暖你的世界,要摆脱讨好,你需要率先回到自己的正轨。

以下有4点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找回自我。

1.降低对他人的期待。

所有讨好的起点,都是对他人期待过高。

希望从他人身上找到依靠,希望有人帮自己遮挡风雨,是荒谬而可笑的。

现实很残酷,世上没有谁能真正庇佑你,除了你自己。

在任何一段关系中,期待越多,往往越卑微,因为输不起。

“把期待降低,失望就会接近为零。”

多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好好生活,对他人的关注少了,期待也会随之减少,自然不会再畏惧失望、卑微相迎。

2.勇敢表达内心真实感受。

有人问:“一段关系最好的样子是怎样的?”

有个高赞回答说得很透彻:“你在这段感情里可以大胆做自己。”

需要委屈和压抑来成全的关系,就像是被关在黑屋里的种子,没有阳光照耀,永远开不出鲜艳的花朵。

不喜欢的事大胆说出来,不想接受的要求果断去拒绝。

勇敢表达自己的心声,没什么可羞怯的,每个人的感受和想法值得被看见,被倾听。

更何况亲密关系是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倘若你对此都轻易妥协,那么还会有谁会在意你。

来源:全景视觉

3.树立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生活中最不值钱的,是没有原则的退让和善良。

尤其在感情面前,你的底线模糊不清,幸福也就难以靠近。

所以,不管你有多在意对方,一定要守住原则和底线不放,比如:

在乎可以,控制不行;吵架可以,辱骂不行;生气可以,动手不行。

身为女性,我们必须要尊重自己、疼爱自己,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欣赏。

4.拓展认知边界,提升自信力。

心理学上有个经典理论:个人构念论。

意思是当一个人的认知较低时,思维就会趋向单一,缺乏弹性,不易在生活中做出更有利的决策。

很多人不敢走出一段坏的关系,归根结底还是认知不够,进而缺失自信心。

所以,只有不断拓展认知边界,才能逐渐悟透感情真相,与对方平等对视。

没事多读书、多阅人、多行路,让内心丰富起来,自信从容地看淡来来去去。

最后,愿所有女性都能给自己建立一座精神宫殿,活得自在惬意,笑看云卷云舒,静听细水长流。

“自私”一点,大胆爱自己。

作者:李可沫,个人公众号,可沫姑娘。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本文未标来源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