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有了智能回收机,垃圾减量三分之一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0日讯一个空饮料瓶怎么迅速换钱?闲置多年的旧衣物怎么处理?近日,汉阳区引进一条前端回收、中端物流高效清运、后端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垃圾分类全品类全循环产业链。居民在小区就可以分类投放,积分提现,这些从垃圾中分离出来的可回收物,将被细分成80个类别循环再利用。
小区引进智能回收机
居民排长队扔废品
在汉阳龙阳1号小区,工作人员介绍智能回收机。通讯员供图
20日上午,在汉阳区龙阳1号小区,不少居民拎着纸箱、空塑料瓶,来到一台芳草绿色的“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前,熟练地扫码、投放,屏幕显示重量和金额,随后居民手机提示音响起,积分到账,整个过程不到半分钟。
“自从小区有了这台机器,我们扔纸箱和塑料瓶真的好方便,积分还可以提取现金。”居民刘先生说,可以投放纸类、金属、塑料、织物等,机器自动称重,每公斤1元。
“这个回收机的操作,对老年人特别友好,我们不会扫码,可以输入手机号码,机器仓门就会打开,投放废品后自动称重,积分提现,非常方便。”70多岁的李老先生说,以前纸箱和空瓶舍不得丢,攒多了再卖,家里堆不下,就放在楼道,现在有了这台机器,随时可以下楼投放,邻里关系也和睦多了。
工作人员介绍废弃泡沫处理程序。通讯员供图
江女士带着孩子下楼,拿着几大包旧衣服来扔,她对记者说:“孩子长得快,小了的衣服、球鞋,还有旧毛绒玩具,不知道怎么处理,扔了可惜,不扔堆在家里占位置。现在我们知道这些东西可以回收循环再利用,为我们解决了旧衣处理的难题,更加环保。”
据了解,该小区去年引进2台智能回收机,供不应求,居民经常排起长队,今年1月增加至7台。龙阳1号小区物业环境经理介绍,引进智能回收机后,居民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更自觉地参与垃圾分类,小区楼梯间堆放的杂物也大量减少,以前积存杂物中有不少是易燃物,现在安全隐患也随之减少。
满仓包裹智慧派单
中转站一天一清
分拣中心。通讯员供图
当天,龙阳1号小区的一台智能回收箱装满了,系统收到满仓信息,立刻派单,距离小区最近的清运员收到派单信息后,立刻开车前往。他到达后,打开这台回收机,拖出装满的回收包裹,再更换一个空袋。
装满的回收包裹会运往哪儿呢?为提高收运效率,“爱分类•爱回收”在汉阳区江堤街建立了一座中转站。
自动称重台。通讯员供图
“回收包裹进入中转站先称重,这是为了将后台数据与称重区重量进行比对,最大限度减少误差,更好服务居民。”“爱分类·爱回收”武汉地区运营负责人姜潘成介绍,在中转运输阶段,所有回收物包裹均有唯一识别码,实现全链条数字化,可追溯。“也就是说,每一包回收物来自哪个小区,一查就知道。”
压缩打包的可回收物。通讯员供图
“设立中转站,是因为分拣中心距离中心城区较远,回收物包裹在此集中打包,再统一封闭运输至分拣中心。一天一清,保证可回收物尽量不在中转站过夜。”姜潘成说,该中转站大概可以覆盖周边300台智能回收机,今年计划再建设2座中转站。
末端分拣中心分类打包
精分成80个类目
存储衣物的料仓。通讯员供图
所有可回收物包裹经中转运输,进末端分拣工厂,再怎么处理呢?
位于蔡甸区的爱分类(武汉)分拣中心于2月中旬已正式投入生产,最大处理能力达到180吨/日。
走进分拣中心,第一印象就是干净整洁。车辆进入工厂,通过无人值守系统自动称重,数据实时上传到后台服务器与系统对接。
可回收物经过输送机送到分拣平台。通讯员供图
可回收物经过输送机送到分拣平台,工人们在流水线对可回收物进行分拣,分别放入标有衣服、黄纸板、花纸板、油壶、PET瓶、鞋子等名称对应的投料口,进入料仓临时储存。随后,铲车将料仓里物料送入打包机压缩,打包好的物料运送到存料区分类储存,等待出货。
分类料仓。通讯员供图
“所有可回收物在分拣中心会被精分成80个类进行处置。部分可回收物先经过粗分,再进行精分,例如织物、塑料等。”姜潘成介绍,分拣中心二期计划增加塑料、织物精分分拣线。以塑料为例,全自动分拣线可以根据塑料瓶的颜色,利用光学机器进行区分,同一种颜色的塑料自动分到一起,更加方便。
据了解,通过把可回收物从生活垃圾里分离出来,可以实现1/3以上的垃圾减量,让这些再生资源免于和其他垃圾一起被焚烧填埋,让它们物尽其用,循环再生。这些回收物可以再做成什么呢?姜潘成用塑料举例说,经过再生处理,塑料可以做成雨伞、手提袋等物品。其余可回收物则销售给下游商家,实现市场化运作。
汉阳区生活垃圾分类专班负责人汪浩海介绍,按照《2023年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相关要求,2023年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60%以上,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为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截至2023年3月15日,汉阳区6个街道30个小区累计引进“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69台,覆盖人数2.56万余人,从去年引入以来居民投放次数达到24.1万人次,累计投放可回收物731.9吨,从源头实现生活垃圾减量。(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周玉琴 肖赟 曾鹏)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