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公临终遗言:若后代出高人,一定要杀,不然必造反,果然应验

这是一位帮着唐高祖李渊南征北战,平定天下的开国功臣,也是民间流传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徐茂公。

他叫李勣,本姓徐,名字是世勣,字懋功,后来因为战功显赫,才被李渊赐姓为李。

照理说,如此响当当的大人物,大都看重后代的前途,会对他们严加管教,让其继承自己的衣钵,光宗耀祖才是。

可是,为何李勣会在临终之际,早早料定自己的后代一旦成了“高人”,太出类拔萃,就会后患无穷呢?

瓦岗寨出征

李勣生于隋唐乱世,擅于计谋,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一展抱负的想法。

他入江湖比较早,结交了不少豪杰朋友,也很快熟悉了打打杀杀那一套。

李勣曾说,自己年少时暴虐成性,喜欢杀人,直到大了一点,才变得比较能控制自己。

17岁,他投靠了翟让在瓦岗寨创办的起义军——瓦岗军,给他们出了不少计谋。

他曾建议瓦岗军,说要去郑、宋这两个州运河附近,打劫官家或私人的财物,这样才不会对附近的老百姓造成困扰,进而获得他们的支持。

李勣的足智多谋给瓦岗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没在草创时期就被官府围剿掉,而且队伍越做越大,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瓦岗军在民间声势浩大,其在运河附近劫掠贡品和粮草的消息,也开始在朝堂上闹得沸沸扬扬。

隋炀帝杨广再也看不下去这帮“土匪”在自己手底下胡作非为,便传令下去一定要将他们清剿干净。

瓦岗军统领翟让得知这个消息后,心里泛起嘀咕,知道杨广这次是有备而来,他们草台班子恐怕抵挡不住,便有了逃跑的想法。好在,李勣劝住了他。

李勣说,逃跑等于没有胜算,而扛下来他们赢的概率会很大。

他还想到了诱敌深入,将其一网打尽的办法。

他让翟让好好利用他们在瓦岗寨的地形优势和群众基础,一旦杨广派来的将士们进了他们的包围圈,就群起而攻。

李勣很好地调动起了瓦岗军的积极性,最终将朝廷的那些士兵们绞杀了个干净。

经此一役,瓦岗军名声大振,而李勣在瓦岗军中的地位,也到了几乎无人可以撼动的地步。

随后,李密接替翟让成为了瓦岗军的首领,而瓦岗军也成为了反抗隋朝暴政的头部力量。

李密很快自封魏公,还让李勣担当了右武侯大将军的职务,二人的联手让杨广在朝堂上寝食难安。

最终,杨广决定派出时任江都通守的王世充来率兵讨伐他们。

面对王世充的来犯,李勣不慌不怂,他使出奇招,在洛水两岸打得王世充毫无还手之力。

王世充还在这一战中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之后看见李勣的军队就要转身逃走。

这一仗的胜利,让李勣再度加官进爵,成为了东海郡公。

而在他的辅佐下,李密手下的瓦岗军也更加成长飞速。瓦岗军的兵力很快涨到了二十万众,拿下了包括长江、大海、汝州和魏郡等好几个地方的土地。

李勣厉害归厉害,奈何李密居功自大,昏庸无度,瓦岗军很快因此迎来了颓势。

为了争夺权力,李密甚至设计杀害了翟让,还想把李勣从瓦岗军中驱逐出去,这造成了瓦岗军内部的混乱。

很快,他们在北邙山被王世充的部队打了个稀烂,剩下来的一点人力还都去投奔李渊了。

得知李密战败的消息后,李勣并没有惊慌。

他转而借着自己的声望,在黎阳以东重新组织起了一支强军。

只是,他并没有自己称王的打算,转头就将自己组织起来的这批力量,交给了李密。

他知道李密已经投诚于李渊的大唐朝廷,就让他把自己手底下的这些资源,都一并交出去。

他本来就有投诚的打算,但觉得如果是自己直接去李渊面前邀功,未免会丢了李密的脸面。

李勣心中,还留有对李密的许多情分,知道自己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他的领导和栽培。

靠着他自己一个人,实在是走不到今天这个地步。

所以,他并不居功自傲,更不想把自己的功绩建立在李密的失败上。用他对长史郭孝恪的话来说,这是让他感到羞耻的事情。

他依旧称呼李密为魏公,认为这都是魏公的功劳。

其实,从这里大概就能看出李勣对后代的忧虑了,他如此的忠君大义,换成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

如果,他的后代手底下有这么庞大的资源基础,只要他是个普通人,自然会有叛变的想法。

后来,李渊见到李勣把使者派了都城,却没有第一个来见自己,心里挺纳闷,就问郭孝恪这是怎么回事?

郭孝恪一说,他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不住感叹:李勣真是个忠臣,心里还想着自己的旧主,不居功自傲,很识大体,用他很放心。

他先后封李勣为莱国公、曹国公,还给他赐了姓,可以说是对他万般赏识了。

唐廷的功勋

李勣在归顺唐廷后,也为李渊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帮助平定了王世充和窦建德,胜军归来时,和李世民一起穿着金甲,坐着兵车,出入于太庙,一时风光无二。

后来,他还被任命统领河南地区,带兵去攻打鲁王徐圆朗,最终斩杀了徐圆朗。

在玄武门之变中,他虽然没有站出来支持李世民,但李世民上位后,对他还很是优待。

贞观十七年,在李世民描绘的功臣画像中,李勣就是二十四功臣之一。

有一次,李勣身患重病,医生说要用胡子烧成的灰入药,才能治好。

李世民知道后,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胡子剪了下来,给李勣当作药引子。

李勣感激涕零,跪下来给他磕头,头都磕出血了才停下来。

李世民看了,只说自己并不是为了他个人,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不想白白少了他这样一位能干的谋臣,可见李世民有多赏识这位臣子。

李世民还曾在一次宴会上,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给李勣。

他看重李勣忠心耿耿,之前在被李密抛弃后,还能把自己取得的战功都归给他,料想自己去世之后,他也能一心为李家王朝着想,不会辜负了他的苦心。

李勣对此感激涕零,咬破了手指,用鲜血立下誓约,说自己一定不负皇帝所托。

两个人喝得尽兴,李世民还把衣服脱了下来,给李勣披上。

李勣在震慑突厥来犯的事情上也很有功绩。

他执掌并州大都府时期,再没有突厥方面的力量,对唐朝的治理,带来太多的挑战。

李勣后来接连被封为英国公、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司空等,官位至正一品,成了朝野之中,数一数二的人物。

李勣病逝的时候,八十六岁。

李治得知这一消息,悲痛难耐,赐给他谥号“贞武”,还给他赏赐了棺木,准许他在昭陵给自己陪葬。

身后的乱子

李勣功高盖主,临死之前,没有想着再多活几年。

当时,家里人给他请了不少的医生、巫师等等,他都不让这些人进门。

他说,自己只接受李治,还有皇太子李弘送来的药,不让子孙们过渡操劳。

他对自己的命数看得清楚,知道自己不过山野农夫,有幸被明君赏识,才爬到了如今这个位置。

对此,他已感激不尽,实在不敢再向上天要求更多的寿命。

他已经活了八十多岁了,觉得活够了,不想再费尽心思,找药吃,勉强维持生命。

皇帝送来的药,那是君主的心意和赏赐,他只能收下。

他一生见证了从隋文帝到唐高宗六位皇帝的兴衰,看到了隋朝的灭亡,也见证了大唐的兴盛,在时代更迭中吃尽了苦头,看遍了人情冷暖,对于人世或许真的再没有什么留恋了。

说起身后事,他只有一件放心不下。

他担心自己积累一辈子的声望,可能会因为子孙后代毁于一旦。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看到了房玄龄、杜如晦和高季辅,这三个惨痛的教训。

这三个人的孩子,房遗爱、杜荷、高正业,都和皇室成员勾结,密谋发动政变。

事情败露后,要么被杀,要么被贬,还都让家族其他无辜的成员受到了牵连。

满门清誉,被彻底毁掉,这是李勣很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他当时病重,突然回光返照,便马上摆了一席家宴,让自己的弟弟,也是当时的司卫少卿李弼,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子孙后代。

他说,一旦发现他们品性不好,结交了什么不好的人,或是有谋逆之心,可以直接打死,向皇上请罪。

李勣所说的“高人”,未必是指他们才气、能力有多高,更多的是指心气高,野心大,不甘为人臣。

垂亡之际的李勣,定当是想起了自己年少时期的心气。

他知道,自己骨子里不是甘于寂寞的人,有建功立业、征战天下的野心,害怕后代也遗传他这一点,害怕他们不能像自己一样好好控制,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李勣还下令,说自己的身后事一切从简。

他不想自己的棺木里,塞满黄金宝玉,只想穿着平常的朝服,安安静静地入土。

对于陪葬的物件,他也选得非常简单,说只要做五六匹马,一个帷帐(用黑布做顶,四周用白布做好),帐里面放十个木偶。

他还命令自己的姬妾,如果愿意留下来养育自己的孩子,就留下,其他的都准许离开。

李勣深谋远虑,奈何李弼并没有履行好他临终的嘱托。

李勣的孙子李敬业从小就颇得他这位祖父的真传,武力高强,但是脾气也很大。

李勣在临死遗言中,大抵就是李敬业,只是不好再说的明白一些。

在《隋唐嘉话》中,甚至写道李勣想借着打猎的机会,直接把他这个会惹祸的孙子给杀了。但终归血脉相连,他不忍心动手。

李弼也一直不忍心处理掉这个年轻人,结果在他死后,终于留下了后患。

武则天执政时期,李敬业起兵叛变失败,遭到了武则天的诛杀,连带着李家满门抄斩。

李勣的官位和功勋自然也保不住了,这正是他最害怕的事情。

李勣早已看出武则天有当权的势头,毕竟他和李世民、李治都相处过。

作为一朝臣子,他认为自己并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去干涉皇帝的家事,他只需履行好臣子的职责就够了。

在他心里,谁当皇帝并不重要,武则天再怎么说,也是李家公认的媳妇,她肚子里的孩子,也是李家的血脉。

待武则天百年之后,这天下依旧只会是姓李的,实在用不着去干叛乱风险这么大的事儿。

他没有把这些跟李弼和李敬业都说明白,料想他心里也是都了然的,只是没想到,他们一家子还是在这上面栽了跟头。

不过,人死之后,哪里还管得了那么多呢?

生前,李勣已经做了那么多的大事,世人根本无需再借后代闯下的祸端,对他过多地苛责。

立武则天为皇后一事上,李勣也是当着李治的面表明过自己的态度的。

长孙无忌、褚遂良都站出来坚决反对。只有李勣觉得,这是李家家事,臣子们不用给什么意见,按照李治自己的想法去做,就可以了。

正是李勣的这句话,给了李治立武则天为后的勇气。

在武则天的册封仪式上,李勣还是手拿册封诏书的大使,亲眼见证武则天登上了皇后的位置。

此后,武则天一定感怀着这位深明大义的忠臣。

如果李敬业没有谋反,就算李家再没有给朝廷做什么贡献,也必然可以享受一代又一代的荣华富贵,这是李勣为子孙后代挣来的。

神龙元年,唐中宗李显复位之后,恢复了李勣的官爵,还为他重新修建了坟墓。

在武成王庙中,李勣位列十位历代名将之一,他还被评为第一等的前朝功臣,也算是拿回了属于自己的荣耀吧。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