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民政局:多方联动确保平安清明
2023年清明节将至,这是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传统祭祖祭祀节日。今年清明节受扫墓客流与踏青客流相叠加效应影响,客流、车流明显增长,对全市祭扫服务保障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带来新挑战。错峰祭扫、预约祭扫、部门协同、应急处置……昆明市民政局要求各县(市)区民政部门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因地制宜制定工作计划和应急预案,确保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活动安全有序、文明祥和。同时,稳步推进殡葬改革,认真落实各项殡葬惠民措施,大力改善殡葬基础设施建设,丧葬礼俗改革更加深入人心,殡葬改革工作取得很大成效。
“十个要求”
助力“安全有序、文明祥和”
扎实做好清明安全祭扫和服务管理工作是当前的第一要务。近年来,经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昆明已连续15年实现“平安清明”工作目标。3月3日,市民政局召开专题会议提出“十个要求”,提前谋划安排今年清明节相关工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做好清明祭扫安全管理和服务保障。3月14日,昆明市民政局印发《昆明市2023年清明节期间文明祭扫安全保障工作具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关键岗位、重点时段和重要场所的安全管控责任,建立民政牵头,公安、民宗、交通运输、应急、消防、林草、卫生健康、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工信等部门密切配合的应急保障机制,细化部门职责分工,在重点区域实施祭扫人员限流和分流,加强对祭扫场所火源管控,严密防范踩踏、火灾等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全面实现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的工作目标。
为确保“平安清明”目标得以实现,昆明市民政局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清明祭扫安全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市级联席会议和现场会议,明确市、县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任务和部门协作,安排部署工作任务,并签订安全责任书,市县乡村层层压实责任;成立4个专项督导组,自3月起开始持续对全市开展全覆盖督导检查,进一步加强统筹调度,清明前后明确专人值班值守,及时汇总分析上报每日工作情况,并健全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快速有效稳妥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同时,及时总结分析,补齐薄弱环节,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推动清明节祭扫安全管理和服务保障工作有效做法制度化、管用经验长效化。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成立清明节祭扫专项检查组,昆明市民政局采取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明察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范围的殡仪馆、经营性公墓、农村公益性公墓等殡葬服务机构开展专项督查工作,全面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做到排查无遗漏、无死角、无盲区。
“两升两降”
殡葬改革扎实增进民生福祉
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强化组织领导,把殡葬改革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近年来,昆明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殡仪服务公益属性,以群众反映问题为导向,成立由昆明市民政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市级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殡仪服务价格秩序规范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常态化。昆明市民政局全面履行牵头责任,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建立督查检查制度,定期对各殡仪馆服务收费情况进行督查检查。
昆明市民政局重点对市殡仪馆、西郊殡仪馆开展的殡仪服务项目逐项逐条进行规范,明确具体服务名称、标准,降低收费价格,发挥2个殡仪馆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规范收费管理,严格区分基本殡葬服务和延伸性服务项目,坚决杜绝基本殡葬服务捆绑其他消费项目,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延伸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委托第三方进行成本核算,并积极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服务对象代表等对服务项目、收费共同会商论证,并通过网站公示论证结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满后分别向市级机关报备。各殡仪馆均在显著位置公布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文件依据、减免政策、举报电话、服务流程和服务规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规范完善消费告知单,坚持客户自愿选择,明码标价,实现透明服务。
深入开展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经整治,市殡仪馆殡仪服务收费项目由37项减少为16项,其中,基本服务收费项目4项,延伸服务12项,提供免费服务11项。昆明西郊殡仪馆参照市殡仪馆规范流程,收费项目从50项减少为16项,其中,基本服务收费4项,延伸服务项目12项,提供免费丧葬服务项目8项。全市各殡仪馆延伸服务项目和收费价格大幅减少,惠民免费服务项目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实现了“两降两升”的工作目标。
下一步,昆明市民政局将参照市殡仪馆和西郊殡仪馆服务项目收费价格的做法,推广规范细化服务标准,指导规范全市殡仪馆服务项目收费价格。
文明祭扫
方式多样“走心”又“有情”
昆明现已建成殡仪馆10个,经营性公墓20个,农村公益性公墓222个,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服务便捷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全市加大惠民殡葬投入力度,有效满足基本殡葬需求。各级民政部门惠民殡葬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给予火化费补助,有效减轻群众治丧负担,使全市特殊困难群体切身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关怀。
又是一年清明时,市民政局始终将方便群众祭扫作为工作重心。3月26日,各县(市)区民政部门启动清明节期间的应急值守工作,全力做好清明节文明祭扫安全管理,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各殡葬服务单位通过媒体实时公布祭扫场所群众祭扫情况,提醒公众错峰祭扫、文明祭扫、安全出行,积极倡导敬献鲜花、绿化植树、踏青遥祭、网上纪念等文明低碳的祭扫形式,引导群众逐步树立文明低碳祭扫观念,自觉文明低碳祭扫、节地生态安葬。同时,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昆明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配合做好各公墓相关公交服务及保障工作,根据清明节的客流特点,增开前往祭扫地区的公交专线车,对客流集中的线路调整班次密度,切实保障群众祭扫出行需求。采取线上线下预约、错峰、限流等具体可行办法,尽可能降低祭扫人流密度,增加群众现场祭扫体验感。
3月22日,昆明市民政局联合市文明办,发布《2023年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广大市民树立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祭扫理念,在社会上广泛掀起用文明行为表达对先人哀思的文明风尚,做到媒体上有图像、广播上有声音、报纸上有报道、群众心中有认同,全力营造全社会缅怀英烈、慎终追远、理解支持文明低碳祭扫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电话预约、线下服务等传统模式依旧得以保留,以满足不同群体尤其是老年人的需求,设立绿色便捷通道,保障特殊群体祭扫需求。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手段,免费提供代敬鲜花、代挂黄丝带和代写心语卡等简约文明的代客祭祀服务项目,努力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温馨的殡葬服务,积极创建“无烟陵园”,组织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等活动,不断提高公众满意度,将文明节俭治丧转化为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昆明日报 记者方圆)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