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一碗水端平,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无意中刷到一个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的演讲。
她说:“家里有两个孩子的,一定不能一碗水端平。”
因为在老大出生的时候,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所有的东西都是他一个人的,包括父母的爱。
但凡你少给他一点,他都会觉得失去了很多。
很多父母觉得手心手背都是肉,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可是,越这样做,最终的结果就是每个孩子都不觉得你好。
要想养出相亲相爱,互尊互助的孩子,做好这4点足矣。

01 树立老大权威,让老大负责管理老二,参与照顾老二
演员孙俪家的一对儿女相亲相爱,让人很是羡慕。
在一次采访中,孙俪曾说,他家小花妹妹很多事情都是哥哥教的,就连小花的名字都是哥哥取的。
一次,孙俪陪着哥哥等等看动画片,里面有个小老虎叫小花。等等说:“妹妹在妈妈肚子里。”就这样,女儿出生后就叫小花了。
被赋予起名权的等等对这个妹妹很喜欢,也很认可。他还会经常陪妹妹玩,一起画画,一起阅读,在哥哥的照顾下,妹妹很多习惯的养成让孙俪省心不少。
有句古话说,长幼有序。
养育孩子也是一样,多尊重,多关注,多引导老大,树立老大的正面形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
《家有俩宝:二胎家庭有话说》的作者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爸爸正陪哥哥读书,妹妹拿着一本书凑过来,非缠着要爸爸给她读。
只见爸爸抱起女儿,温柔且坚定地说:“现在是陪哥哥阅读的时间,你可以和哥哥一块听。你实在想听这本书,可以问下哥哥,明天可不可以读你手里这本。哥哥同意了,爸爸明天就给你读。”
最后,在爸爸的引导和坚持下,女儿放弃耍赖皮,主动和哥哥商量明天先陪谁读书。
其实,养育二孩,只需要把重心偏向老大一点,事事尊重,件件询问,降低老大的失去感,让他获得更大的资源和权力。
老大自会起到榜样的作用,用和耐心去引导老二。
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父义母慈,兄友弟恭。
我们常说,“老大,你要让着弟弟妹妹,要照顾他们一些。”
只强调“兄友”,却忘了教育老二要做到“弟恭”。
让老大参与照顾老二,并教老二对老大恭敬有礼,感受到尊重和爱意的老大,自会传递给老二更多爱意,才能真正做到兄友弟恭。

02,两个孩子有冲突时,把裁判权交给老大
知乎中有过这么一个问题,你最讨厌父母的哪些行为?
其中一个回答,引发很多讨论——最讨论父母动不动就说,你是老大,让着一点小的。
一次去朋友家玩儿,7岁的姐姐和3岁的弟弟在院子里骑车玩。
弟弟突然从自己车上下来,拦在姐姐前面,拉着她的车,非要骑姐姐的车玩。
姐姐玩的正高兴,自然不愿意给弟弟,于是,姐弟俩你推我嚷地吵了起来…
朋友听见老二哭了,立马跑过来对姐姐说:“姐姐你去骑另外一辆,把这个给弟弟,他小一些。”
本来没哭的姐姐,这时既委屈又生气地大喊大叫道:“不给,我要骑!”
结果,本来高高地兴两个孩子都哭闹起来。
其实,二孩家庭中,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不可避免。
当孩子发生冲突时,父母不要轻易介入孩子的冲突,让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
小孩子的脾气像六月的雨,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如果家长拉偏架,很容易让矛盾激化,造成另一方的怨恨。
在孩子们发生矛盾时,父母只需要在确保孩子们不伤害对方的前提下,静心观察,耐心等待,由老大去解决,还可以锻炼老大处理问题的能力。
你相信老大,老大自信有爱。

03,不要在孩子面前去批评另一个孩子
爱子七不责中有这样一句,当众不责。可很多父母批评孩子,却从不避讳。
在二胎家庭中,你经常当着一个孩子的面批评另一个孩子,没犯错的那个孩子在你的潜移默化下,也学会了批评和指责。
而被批评的那个孩子,很有可能什么都没记住,只想着让自己赶快逃离那个地方。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不妨把孩子叫到房间里,耐心温柔地告诉他,哪里错了,应该怎么做。
孩子也有自尊,也要面子。你越顾及孩子的面子,孩子越自爱。

04,不要拿孩子做比较
你看看,弟弟比你小,都认识这么多字了。
吃个饭都比妹妹吃的慢,你说你还能干啥。
你成天都只会惹我生气,你看弟弟多知道心疼妈妈。
……
这样的对话,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父母原本以为,这样说会让老大改正,激励老大变得好一些。殊不知,这样只会让老大越来越自卑。
心理学上有一个“自证预言理论”。
当父母总是贬低孩子,孩子的大脑就会产生“我很糟糕、我不行”的观念,并用各种行为去“证明”父母的话。
不仅大脑会“变笨”,整个人生都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是双胞胎也有不同的兴趣,喜好。
我们没有必要要求每个孩子都一样,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优点,按照孩子的个性,去理解,接纳孩子,而不是像公园里的园丁那样,把每棵树都修成一样的形状。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懂得偏向老大一点。
让老大即使有了弟弟妹妹,依然能感觉到父母的偏爱。
同时多让老大去做决定,给足老大安全感,他就会自觉的去爱护老二。
表面上看是父母偏心老大,实际受益人却是老二。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