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广东十位名人故居,有些是你不知道的

广东地处中国南方,历史悠久、文化繁荣。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广东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名人。这里将会介绍十位广东名人以及他们的故居,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

陈慈黉故居

陈慈黉(1843一1921年) 又名陈步銮,广东省饶平县隆眼城都前美乡人。

后来族人集资创设陈生利行(后改为陈元利行)于新加坡,联泰国、新加坡、香港、汕头经营于一环;61岁时回乡,捐资修桥筑路,倡建新村,创办成德学校。

陈慈黉故居,坐落于广东省饶平县隆眼城都前美乡。占地2.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由四大宅第院落构成:善居堂、郎中第、寿康里和三庐书斋。共有506个厅室,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其中,前三个宅以典型的潮汕民居风格为主,由驷马拖车组成,中间是中国式“硬山顶”平房,外围则是两层洋楼,形成一个内低外高的庭院。建筑采用了西方的建筑形式和材料,如大理石等。装饰上融合了一些中西方的元素,包括中国传统的花鸟图案和几何纹路。善居堂是故居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其占地6861平方米、202个大小厅室的规模至今仍未完工。

此外,故居中雕刻有许多名师名匠制作的潮州金漆木雕和石雕,还有著名书法家华世奎、吴道镕等人的作品和历史名人朱汝珍等的墨迹石刻匾额或楹联。故居因其建筑风格和文化艺术价值而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和“潮汕的小故宫”。

李光耀祖居

李光耀 (1923年9月16日—2015年3月23日),是新加坡共和国的首任总理兼内阁资政,是新加坡国父,是人民行动党创始人之一。1959年,李光耀开始担任总理长达31年,1990年卸下总理职务,转任国务资政和内阁资政继续掌权,直至2011年才从内阁退休。

中翰第位于中国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党溪村,为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祖居。2005年4月19日,公布为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月13日,公布为梅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李光耀祖居旅游景区:建设旅游休闲购物街、湿地公园、入口景观区、度假别墅区、生态农庄休闲区、田园观光区、景观湖观赏区、客家古村落参观区、果林采摘区、登高观景区等。大埔将李光耀祖居旅游景区工程列为“2014年重点建设工程”,

蔡楚生故居

蔡楚生(1906年1月12日—1968年7月15日),出生于上海,中国内地导演、编剧、制作人。

1932年,独立执导个人首部电影《南国之春》。1934年,自编自导剧情电影《渔光曲》 。该影片由民国著名电影人厉麟似等审定并推荐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九名,被誉为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

蔡楚生故居位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集星村,2005年8月16日公布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梁启超故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署名作梁超,字卓如、宏猷、任甫,别号任公、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故居位于中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南郊的茶坑村,是梁启超出生、成长的地方,1989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建筑群建于清光绪年间,建筑面积412平方米,由故居、怡堂书室、回廊组成,砖木结构,是富有当地特色的民居建筑。 有一处是村口的“奎楼”,俗称“文昌阁”,后来成为“宏文社学”的所在地。

区寿年故居

区寿年是来自广东罗定的人,出生于1902年,于1957年去世。他的字是介眉,是蔡廷锴的外甥。1931年,他升任粤军第十九路军七十八师师长。在1932年的淞沪抗战中,他表现出了坚定的抗敌意志和勇敢善战的素质,受到了各界和舆论的高度评价,国民政府还授予他青天白日勋章。之后,区寿年率领部队参加了抗日战争的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在国共内战期间,他担任整编后的中将兵团司令,在1948年6月的豫东战役中被粟裕所部俘虏,直到1950年才获得释放。之后,他于1954年当选为广州市政协委员,并在次年成为市政协常委。不久,他最终在广州辞世。

区寿年故居位于中国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罗镜镇新街,为罗定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时间为1994年6月8日。

区寿年故居的历史年代为民国。

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字同甫,号南轩,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和思想家,也是清末民初时期百科全书式人物之一。康有为早年留学日本,受西方文化影响,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主张借鉴西方先进制度加以改良而非盲目抵制外来文化。他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实现民主、宪政和平等,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维新派代表之一。康有为的著作颇丰,其中包括《大同书》、《新学伪经考》、《华夏文明史》等,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康有为故居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苏村,又称“延香老屋”,是康有为出生、成长的地方,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康有为故居是一座典型的珠三角地区民居建筑,总面积81平方米,始建于清代中期,部分毁于抗战时期,1983年修复。1987年在旁新建康有为纪念馆。

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字逸仙,中山为其起的洋名,原籍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和杰出领袖,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声。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即国民政府成立后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一理论指引了中国革命运动的方向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又名中山市民俗博物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街道翠亨村内,成立于1956年11月,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孙中山故里旅游区的核心景区之一。

建筑始建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由孙中山的兄长孙眉从檀香山汇来资金,孙中山主持修建而成。这座故居是一座中西合璧、独具特色的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周围有一道围墙环抱着庭院。

楼房外立面采用了西方建筑风格,红色墙壁上镶嵌着白色线条,采用绿色釉瓷瓶式栏杆,前廊分别在上下两层施以7个连续拱形装饰。此外,楼顶女儿墙正中央雕刻有一个光环,并且下方还塑出了一只口衔钱环的蝙蝠。据说,这是因为蝙蝠被认为是招财的吉祥物,而钱则象征着财富和好运。

相比之下,楼房内部则采用传统中国建筑风格进行设计。楼房内的装饰十分考究,包括了精美的木雕和石雕,以及不同风格的花窗和木楼梯等。此外,大量使用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吉祥图案,如龙、凤、麒麟、蝴蝶等,寓意着美好愿望和祝福。

孙中山故居不仅是一个古建筑,更是一件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记录了孙中山的家庭生活和革命事业,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相融合的独特风貌,也是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探访的重要景点之一。

李焘故居

李焘(1544年—1625年),字若临,号斗野,人称槎城之魁,广东河源上城石狮人(今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上城)。

李焘故居又称石狮李屋位于中国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上城。始建于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与明代云南巡抚李焘有关。至今,历经多次修缮。1986年3月,公布为河源县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建筑。2006年,列为河源市文物保护单位。

叶剑英故居

叶剑英(1897年0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叶剑英故居落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雁上村,2001年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叶挺故居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男,汉族,中共党员。 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广东归善县(今惠阳区)客家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 、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叶挺故居位于中国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为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叶挺故居是一幢规模较小的客家围屋,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为两进院落式布局, 面宽15米、进深16米、高5米,有四房两厅带厨房和天井。门前有一禾坪,长36米、宽20米,有围墙。邻近故居有一方亭,边长5米、高4.8米,亭柱间有0.8米高的护栏,北、西、南面各有一入口,叶挺少时常在此读书,故后人称读书亭。

故居大门左边的过道房为叶辅平的卧室,右厢为叶秋平居室,东面一间为叶挺父母卧室。厅堂西边为仅有几个平方米的小卧室,是叶挺夫妇居住的地方。卧室大门对面,有个小小的储物室,叶挺居室西边,为叶挺革命活动物件陈列室。

举报
评论 2
  • 陈济棠故居

  • 廖仲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