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貌如何换新颜?广安区这个乡镇的场镇“变形记”给出了答案

街道宽敞洁净,休闲广场体育运动设施齐全,沿街店招文创整齐划一......这些变化无不彰显着广安区彭家乡场镇的新形象。

场镇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纽带。近年来,我区按照“统一设计、试点推进、分批实施”的原则,全域谋划统筹推进乡镇场镇建设,切实提升场镇品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彭家乡幅员面积18.88平方公里,辖5村1社区,共3841户12483人,个体商户327户,原场镇存在基础设施差、风貌环境差、公共服务弱,安全隐患多,群众意见大等问题急需改造,然而在改造之初却遭遇了一系列难题。“场镇改造的时候,我们就担心万一工程突然停下来,还有质量问题。”场镇居民李德福说道。

面对群众的问题,如何解决?彭家乡坚持“场镇怎么建、群众说了算”,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同时用好场镇群众监督力量,让老百姓参与到场镇设计、施工、质量监督全过程。

彭家乡向阳社区党委副书记刘厚均告诉记者,在项目开工前,社区干部就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召开了坝坝会,将工程内容、标准及预计成效向群众讲解清楚。实施过程中,也组织场镇党员代表、社员代表成立监督小组,负责整个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监管,有效防止了工程实施走样。

在广泛发动群众,用好群众力量的同时,彭家乡还积极用好区级领导协调力量、专家团队指导力量、乡社干部推进力量,确保改造提升全程保持最高速度。“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区级领导每周2次调度项目建设情况,每周至少1次到现场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高质、高效、安全。”彭家乡乡长杜先锋说道。

在彭家乡党委政府的努力下,从规划到实施,群众的意见快速统一。改造也顺利启动,历时4个月,彭家乡管道改造、道路改造、厕所改造、店招文创等工作全部完成。看着眼前的一切,老百姓们心里乐开了花。场镇居民白晓林告诉记者,以前街道没经过雨污分流,出行很不方便,现在经过改造,宽敞洁净,出行方便,还增加了体育运动设施,大家都非常高兴。

群众的满意,离不开彭家乡党委政府在改造过程中对于人行路面标准、门面包装、危旧设施处理等特殊细节的把握。

据彭家乡一级主任科员王道平介绍,因为场镇路面不平,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就采取了分段找平的方式,同时根据老百姓晾晒需求,适当调整透水混凝土粒径,让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特别是晒粮食,有了更好的条件,另外就是场镇以前“蜘蛛网”非常严重,通过主网下地、入户网靠墙的改造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

改造提升是第一步,建好之后还得管好。如何管?成了一个难题。彭家乡党委政府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开展集体研讨,终于探索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我们明确了场镇住户门前包安全、包绿化、包设施、包卫生、包秩序的‘5包’责任及公共区域管护责任,确保场镇提质改造长效惠民。”杜先锋说道。

据了解,我区按照“全域谋划、分类推进、分批实施 ”工作思路,将全区乡镇分为“中心镇”“特色镇”“一般镇”三大类 ,分别确定改造重点、改造时间,全面推进场镇改造提质,力争2025年前创成省级百强中心镇2个。区住建局易林果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大龙镇、大安镇等场镇改造,实现全区场镇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大提升,人居环境大变样。

全媒体记者 | 杨浩 廖小兵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