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八位主演和配角群演

《智取威虎山》剧本《智取威虎山》是根据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改编而成。自1958年夏天由上海京剧院创作演出以来,历经数度重排,先后演出数千场,堪称经久不衰的红色经典,而戏中的曲调唱词也早被全国人民唱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时至现在还被人们时常唱起。

1958年《智取威虎山》不约而同地被几家京剧院团看中,但最终真正保留下来的,就只有上海京剧院的演出版本。《智取威虎山》中的经典唱段,至今令人过耳难忘。上海京剧院目前拥有《智取威虎山》的唯一版权,任何其他院团想演出该剧,都必须要向上海京剧院购买到版权,而理所当然的,只有上海京剧院演出的《智取威虎山》,才是最原汁原味的。

彩色京剧电影《智取威虎山》,拍摄于197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上海京剧院演出。导演:谢铁骊,主演:童祥苓、沈金波、施正泉、齐淑芳、张佑福等,1970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上映。电影中演员表已列出主演人物:杨子荣---童祥苓,参谋长---沈金波,李勇奇---施正泉,常宝---齐淑芳,常猎户---张佑福,李母---王梦云,座山雕---贺永华,栾平---孙正阳。
这八位带电影字幕的演员:其中三人已经去世,一位没有消息,四位还在世。

其中,沈金波老师于1990年逝世,享年64岁;施正泉老师于1996年逝世,享年70岁;何永华先生于2006年逝世,享年84岁。

张佑福老师,上海京剧院的演员,他的资料几乎找不到。

在世的演员是杨子荣的扮演者童祥苓,王梦云老师,孙正阳老师,小常宝扮演者齐淑芳(定居美国)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时还有两位B角演员。1969年,上海京剧团《智取威虎山》剧组来北京拍电影,需要两名B角演员。“旗手”亲自指示把李崇善和张学津两人调到《智取威虎山》剧组。李崇善跟童祥苓一组,张学津跟沈金波一组。

1969年5月,B组演员在人民剧场彩排。第二天一早,少剑波的A角演员沈金波来找李崇善,原来他嗓子水肿,没音了,让李崇善接下晚上的演出。李崇善出色的演出顶住了各方压力。从那以后,《智取威虎山》就变成A、B制,两组演员来回倒。

除了主演外,剧中还有一些战士,小分队人物共17人。有申德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侦察排副排长,主要表演是:第一场与杨子荣共同侦查归来,第三场同杨子荣带领钟志成、吕宏业、罗长江侦查追踪野狼嚎,第九场取回情报。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卫生员(女),小说里是叫小白鸽,主要表演:救护李母,帮常宝申请入山剿匪。

还有小郭,战士,主要表演:压审栾平,第七场为李母送水。战士钟志成,主要表演:在杨子荣、申德华带领下追踪野狼嚎,第七场到李勇奇家做工作,被参谋长耐心说服,第九场向参谋长请战。战士吕宏业,主要表演:在杨子荣、申德华带领下追踪野狼嚎。战士罗长江,全剧第一句台词:罗长江 停止前进!(众战士列队)罗长江:报告参谋长,来到三岔路口!

剧中的群众演员有:张大山,铁路工人,主要表演:曾经收养常宝(常宝唱词中),援助李母,带领大家拥护解放军。李勇奇妻,主要表演:第二场夹皮沟遭劫中,孩子被土匪抢走并摔死,后为李勇奇挡子弹而死。

剧中的反面角色有:匪参谋长,在第二场,第五场、第六场多次出现。匪连长,最后一场中杨子荣多次向其下命令,称其“三连长”。去除座山雕、栾平及匪参谋长、匪连长,主要人物还有匪副官长,其他(匪参谋长、匪副官长外)六金刚,匪小兵甲,其他匪徒约5-8人。

匪参谋长和副官长是上海京剧团演员孙正琦、陈正柱两位老师,在《磐石湾》一剧中分别扮演黑头鲨和丁文斋。

全剧演员约50人。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