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将”都有哪几位?他们有什么过人之处?

#历史开讲#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 被乱世左右 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随着这首熟悉的旋律进入今天的主题。

曹操想必大家都比较的熟悉,之前文章也有提及过,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翻阅一下。话说曹操之所以能三分天下,除了自身的领导能力以外,少不了手下的拼死血杀。其中有五个人在曹操远征天下的时候,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且个个都是战功累累。并被后人称为“五子良将”。

他们分别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安远将军于禁、车骑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当然,虽然他们都是名将,不过具体状况和能力完全不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五子良将”都有什么过人之处。

前将军张辽

张辽,字文远,今山西朔州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君择臣,臣亦择君。张辽在吕布败亡之后归入曹操麾下,一生征战沙场,战功显赫,说他是曹操帐下第一大将也不为过。提到张辽不得不提这么一个典故 “八百破十万,威震逍遥津”,“张辽之名,能止江东小儿夜啼”,也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

在合肥之战,张辽以7000守军,800死士,击退孙权十万大军,斩将杀敌无数,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 “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

此战不但扭转了曹魏当时在东部江淮战区的战略劣势,更彻底破除了东吴此前对魏军的“心理优势”,反过来给对手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也是这一战最大的历史意义。据说后来张辽染病,依旧令孙权非常忌惮。黄初三年,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病逝于江都,谥曰刚侯。据记载,唐朝在建立武庙时,张辽亦凭逍遥津之战,入围古今六十四名将之列

右将军乐进

乐进,字文谦,今河南省清丰县人。东汉末年名将。后来跟随曹操,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然而乐进有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个子比较矮。史书上都说他“容貌短小”

一个个子矮的人却能成为当世名将,必然有其过人之处,他在官渡之战中击杀袁绍部下淳于琼,此后又斩落大将严敬,甚至还击退过关羽。虽然乐进在众多三国将领中的知名度不算高,但论功绩还真没几位能和他相比。

自从乐进跟随曹操以后,可以说曹操时期的大小战役几乎没缺席过。曾战吕布、远征张绣、攻下邳、包围小沛、官渡之战、平袁谭袁尚兄弟、进攻荆州、战关羽等等,他的战斗经验还是很丰富的。乐进这位冲锋队长,不仅仅是骁勇善战,他还有专属于自己的特殊技能,这个技能叫做“先登”,翻译过来就是身轻如燕,翻墙入城,快人一步,冲阵斩将。他不仅是一位冲锋在前的肉装战士,更具有刺客的特殊技能,趁着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乐进早已闪到了敌人身后,令敌人猝不及防。

乐进的本事让很多三国时期的有名大佬都在他手里栽过跟头,比如说什么吕布啊,张绣啊,张超啊,刘备啊,袁谭啊,淳于琼啊,甚至是关羽,这些名人统统都被乐进收拾过,而且还是一点便宜都没占到,在这其中,吕布更是被乐进收拾过两回。

曹操被封为魏王时,看乐进,在数次战役中都有军功的份上,所以分了乐进五百户食邑,封乐进的一个儿子为列侯,而乐进本人则升官为右将军。至此之后,乐进退出了历史舞台,就在合肥保卫战之后的第三年,乐进去世了。

安远将军于禁

于禁,字文则,今山东泰安宁阳县磁窑镇西太平村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于禁最初是跟随曹操好友鲍信的,后来鲍信为了救曹操战死后,才经人举荐给曹操。有了这层关系,曹操对于禁也就没有了猜疑。于禁跟随曹操之后,跟其他将领一样,也需要南征北战,大小战役基本上都参加过。后来,于禁被封为左将军,假节钺。简单来说就是先斩后奏的权利,可见曹操对于禁的认可非同一般。

对于违反军纪的好友也是说杀就杀,经常用军法处置那些违反军纪的人。可见,于禁治军是出了名的严谨。甚至,连曹操都非常纵容的青州兵,都被于禁进攻过。对此曹操说他是“胜过古代名将”

后来,关羽围攻樊城时,于禁率领七军,共三万人,去樊城协助曹仁。虽说樊城被关羽攻打,但没有被包围。不想,曹仁命令于禁、庞德等屯驻在樊城北部的低洼处(汉水河道的改道处)。

由于当时是秋季,关羽利用秋雨过多、汉水暴涨,将于禁连同庞德打的全军覆没。最终庞德宁死不屈,于禁率军投降,后被关押在荆州江陵。曹操得知于禁兵败后,哀叹良久,说:“于禁与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

于禁投降之后,后来到了东吴。孙权向曹魏称臣的时候,把于禁送了回去。并安排于禁守护曹操陵墓。然而,曹丕让人将于禁战败乞降等事画于陵壁,于禁看后惭愧发病而死。五子良将中,他的下场可以说是最惨的。

车骑将军张郃

张郃,字儁乂,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张颌在讨伐黄巾时是韩馥的手,在韩馥被袁绍打败后归顺袁绍,并且在攻打公孙瓒时立下不少战功。然而在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走投无路情况下率众投降于曹操,并得以重用,随后跟随曹操平定北方,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后来,张郃随夏侯渊驻守汉中,在夏侯渊被杀后暂代主帅。

魏明帝时期,在诸葛亮的多次北伐中,张郃先后随曹真、司马懿前往对抗,多有表现,是三国时代最令刘备和诸葛亮惮忌的魏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张郃奉命救援陇右,在街亭大败蜀将马谡,导致诸葛亮撤兵;张郃在军中时间久,深得人心。可能由于司马懿资历太浅的原因,张郃处处和司马懿作对。司马懿也知道不除张郃,自己永远都无法彻底掌控军权。

所以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由于诸葛亮粮尽退兵时,司马懿派张郃追击。张郃说:"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司马懿不听,还是逼迫张郃去追。导致张郃追到木门谷的时候中了蜀军的埋伏被乱箭射死。

右将军徐晃

徐晃,字公明,今山西省洪洞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徐晃早年跟随杨奉征战,后来归顺曹操,并在徐州之战、官渡之战、攻打冀州、白狼山之战、南郡之战、渭南之战 、凉州之战、汉中之战等重大战役,屡立功勋。他有勇有谋,堪称曹魏集团的中流砥柱。樊城一战中,徐晃率领大军追击关羽,更是连破关羽十重围堑,一举解除了樊城之围。

因为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魏建立后,徐晃被加封为右将军。其后,徐晃跟随夏侯尚击败蜀将刘封并夺取上庸。

太和元年(227年),徐晃去世,谥号为壮,配享太祖(曹操)庙庭。

在曹操麾下,“五子良将”每战必身先士卒,战力惊人,攻时陷阵,退时断后,成为曹魏时期的主力战将。可以这么说,他们五个人是曹魏集团一统天下不可缺少的关键所在。

万水千山总是情,给个关注行不行? 人间自有真情在,随手点赞也是爱!

下期我们来探讨下“蜀中五虎“。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