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女研究生杨元元,带母上学2月后宿舍自缢,10字遗书让人唏嘘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9年11月26日,杨元元选择在宿舍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但从她的10字遗书中可看出,这对她本人而言好像并不是死亡,反而更像是新生。

这个优秀的女研究生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是什么将她逐步推进了深渊?她留下的10字遗书又写着怎样让人唏嘘的内容呢?

杨元元:永远缺席的女主角

2009年11月26日,上海海事大学预计上演一场莎士比亚的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中的女主角,正是在海事大学攻读研究生的湖北女孩儿杨元元。

时间已过八点,可是剧中的女主角一直没有出现,很多同学感到纳闷儿的同时,也在心中酝酿着埋怨之词。

可让很多同学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焦急万分的时候,这位女主角却悲痛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永远也登不了台了。

将近九点同学们终于得到了消息,杨元元在宿舍的盥洗室内自杀身亡了。

据当时海大保卫科看到现场的人回忆,那天杨元元将枕巾和毛巾,紧紧的首尾相连绑在了一块,而另外一头,则被死死的缠绕在了洗手盆的水龙头上方。

她本人背对着洗手盆的方向,那条自制的“绳索”紧紧缠绕在了她的脖子上,甚至由于寻死时的力度之大,脖子四周都被磨损的鲜血直流。

保卫科人员发现之后,立马惊慌失措的用剪刀割断了毛巾,将杨元元抱到了地板上平躺。

医务人员也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可哪怕立马进行了心肺复苏和一系列的抢救措施,但杨元元还是没被救过来。

随即校内人员在杨元元的桌子上发现了一封遗书,在偌大的一张纸上,却只写着简单的10个字——“我想活出我自己的样子。”

杨元元的母亲得知女儿自杀的消息之后,哭喊着奔到了女儿的尸体旁边。但令很多人奇怪的是,她的眼神里看不出多少的悲伤,反而更多的是震惊和惊慌。

女研究生毫无预兆的自缢身亡,一时之间将上海海事大学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外界人士对于此件事情的说辞,更是多达了几十个版本。

校园霸凌、学习压力大、私生活不检点等一系列的外界猜测,如洪水猛兽般的将校内和校外人员皆搅得不得安宁。

或许生前一向沉默寡言的杨元元,也没料到自己的死亡将会带来如此大的轰动局面。随即海事大学为了防止外界的说法愈演愈烈,便通过官方发表了声明。

在声明中海事大学明确的表示,校方已经竭尽全力的去帮助杨元元母女。虽然最后的结果是令人悲伤的,可是在道德层面上,海事大学已经做的完全符合人道规范。

学校的官方声明,确实极大程度上压制了外面各种版本的以讹传讹。可随即杨元元的母亲望瑞玲却开始发声,只不过她和校方的说法大相径庭。

望瑞玲不仅第一时间驳斥了校方帮助她们母女的说法,更扬言要追究校方人员救助不力,并且造成女儿死亡悲剧的责任。

一时之间这件事情形成了两极分化的局面,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真相被揭露,群众的愤怒情绪转向了杨元元的母亲望瑞玲。

因为此件事情的轰动性极大,所以杨元元本人的生前状况和人生履历也被爆了出来。

了解过事情来龙去脉的群众,都十分心疼这个原本自强不息并一直信奉着“知识改变命运”的女孩儿。

大家都觉得杨元元之所以走向死亡,完全是因为最亲的家人。

变得越来越陌生的母亲

在开启大学生活之前,母亲望瑞玲在杨元元的眼中,一直都是一个勤劳温婉的形象。她本人一度将母亲,视为自己最有力量的榜样,可这种想法却在之后的事件中逐步消散。

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杨元元是不幸的,因为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为疾病撒手人寰了。之后母亲带领着她和弟弟在一个封闭的小县城里,艰难地维持生活。

那时候的母亲在杨元元的眼里,就是一个伟大的“超人”,她为了能够让两个孩子的日子过得舒坦一点,没日没夜的去工厂打工来挣取那些微薄的收入。

虽然母亲只有小学文凭,可是她经常告诉杨元元,一定要好好学习,只有知识才能够改变命运。

正是因为这句话,让杨元元一直对母亲刮目相看,可殊不知这句话,也成为了她一生都在追寻又想要极力摆脱的矛盾。

1998年杨元元迎来了高考,也正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她第一次与母亲发生了争执。同时也让她发现了这么多年,都没能察觉到的母亲的另一副面貌。

由于自小没有父亲,杨元元经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别人的欺负,这让她从小就希望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想要学习法律专业。

可母亲却极力否定女儿的想法,她给出的理由也让杨元元震惊。望瑞玲竟然只是觉得前往大连学习法律离家太远,来回不方便。

这是杨元元第一次发现母亲和自己印象中发生了偏差,原本那个不辞辛劳也要供自己上学的母亲,竟然会如此固执且以不可理喻的说辞,来阻挠自己的梦想。

其实从这时已经可以窥见,杨元元的母亲对于女儿是有着极强的掌控欲的,她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想让孩子脱离自己,去拥有独立的人生。

但杨元元终究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哪怕这种孝顺在如今的我们看来是一种愚孝。

她不忍心让母亲为了自己伤心难过,再加上那个时候弟弟也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学业,家里两个学生无疑给母亲增添了极大的负担。

考虑到捉襟见肘的生活情况,杨元元最终填报了武汉大学的经济学专业。

只是那时杨元元不知道的是,自己向母亲妥协了一次,之后还有很多次在等待着她。往后一次次的妥协和压力,竟成为了自己的催命符。

母亲步步紧逼,杨元元无奈妥协

2001年杨元元已经成为了大二的学生,虽然对于经济学专业的掌握也算是得心应手,但她一直对法律课程念念不忘,并在心里酝酿着考法学研究生。

正在她对未来生活充满规划时,家里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他的弟弟考上了武汉大学,第二件则是母亲原本居住的工厂要拆迁,如果交不出住房费用就需要搬离。

弟弟上大学意味着家中需要更多的钱来供他读书,第二件事则代表母亲成为了无家可归的人。

杨元元哪怕是在大学读书期间,所有的学费都是靠东拼西凑,以及自己起早贪黑做兼职,勉强能够维持住的,所以也没办法改变这个现状。

在这个艰难的过渡时期,杨元元也对母亲很是心疼,可让她没想到的是,母亲面对这个困境,没有寻找解决办法,而是把“出路”放在了上学的她身上。

在工厂拆除后不久,母亲就大包小包的找到了学校里的杨元元。

望瑞玲没有再次找住所,而是表示要和杨元元一起住宿舍,给出的理由便是宿舍不要钱,而且校内的吃喝都非常划算。

这番说辞彻底打破了母亲在杨元元心目中的形象,这样理直气壮的占便宜说法也让这个腼腆的女学生无比羞耻,似乎最后一丝尊严也被母亲夺走。

对于这种不合规的行为校方也很为难,但在考虑过后还是予以了默认态度,他们也觉得作为贫困生的杨元元实在是困难,应该给予照顾。

而这样的选择也让望瑞玲更加有恃无恐,一段时间之后她便在校内干起了一些小买卖,每天早上在宿舍楼门前卖早餐。

望瑞玲对于眼下的生活感到很自在,可杨元元本人的心情却越来越郁闷。

虽然校方默许了母亲的行为,可是杨元元的室友却对于这一现象持非常反感的态度,毕竟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宿舍里多出来一个家长,各种不方便让人无法忍受。

久而久之,杨元元的情况便在班里传开了,虽然之后校方也贴心的专门为这对母女安排了宿舍,但越来越多人还是选择了疏远,她几乎没有了朋友。

怀着这样极痛苦的心情,杨元元终于拿到了大学毕业证,让她欣慰的是,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自己成功考过了上海海事大学的研究生分数线。

这也就意味着,她将脱离这段令自己悲伤的学习经历,能够满怀期待的去拥抱更为理想的法律专业和生活状态,也能够摆脱母亲的跟随。

但窒息的生活依然没能放过她,哪怕进入繁华的大都市上海,杨元元也依然没能摆脱掉纠缠自己的母亲。最后也让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个繁华的都市当中。

压倒生命的稻草:母亲重男轻女

进入上海海事大学杨元元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和其他同学一样结识新的好友,反而是将自己埋进了无限的悲伤之中。

因为母亲竟然还是要跟随着她,而且出于校方的规定她并不能像以前一样和自己住在宿舍里。杨元元只得向辅导员写申请,希望将母亲安置在校内。

在写一份份申请书的时候,杨元元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并不是因为申请的内容多么繁琐,而是每次提笔写下自己的情况时,她都会忍不住的落下泪来,打湿纸张。

最后望瑞玲再一次通过女儿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可是她并没有像以前一样满足。因为她的儿子此时也在大学里面,需要高额的金钱来支撑吃穿用度。

她自己毕竟年龄已大,没有办法去赚到太多的钱接济自己的儿子,所以便开始多次逼迫杨元元去找兼职工作。

哪怕学习任务再重,杨元元也得不分昼夜的打零工。在此期间她当过售货员,刷过盘子洗过碗,也给别人当过家教老师,所有能挣钱的兼职她都愿意去试一试。

但可悲的是,自己起早贪黑挣来的费用,最后都得交到母亲的手中。

同样是学生,弟弟就可以享受美好的大学时光,而自己却要始终背着母亲这个巨大的阴影,这让杨元元的生活无比压抑。

最让她感到窒息的是,这样也就算了,可和自己朝夕相处的母亲,竟已经让她感觉不到一点点的亲情。

她完全不心疼自己的女儿,而是好像一个监督者一样,只是时刻盯着女儿能否老实的干活挣钱养家。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元元无论是身体状况还是精神状态都越来越差,让她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就连最热爱的法律专业,也丝毫不能让她提起兴趣。

最后在极大的压力之下,杨元元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再看她留下的简短的十个字,朴素的愿望让无数网友唏嘘,她真得只是厌倦了没日没夜被母亲操控和纠缠的生活,她是那么想要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样。

在得知这些过往之后,无数人对望瑞玲产生了气愤之情,正是因为她的步步紧逼和重男轻女思想的压制,让这个原本有着一片光明的女孩儿彻底消失了。

可哪怕面对着外界的舆论,杨元元的母亲也依旧坚持向校方讨要说法,并一口咬定是他们救治不及时,才导致自己的女儿丢掉了性命。

这件事情一直闹了很长时间,最后上海海事大学只得通过法律的途径向望瑞玲进行了金钱补偿。

可是望瑞玲的做法真的是在为女儿讨公道吗?这是事件落下帷幕之后,很多人都会问出的一个问题。

答案似乎也已经藏在杨元元的经历中了,根据过往的情况来看,望瑞玲对于金钱的执着远大于对女儿的爱意。

对于杨元元的离世,很多人都感到十分惋惜,如果没有家庭的拖累,她也许能拥有一个十分辉煌的人生。

人毕竟不是坚不可摧的,往往亲情的打击会更为致命。

在杨元元入土为安之后,她的坟前刻着一段墓志铭,“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希望她能够在另一个世界自强不息,真正的拥有快乐和自由。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