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学起来!医护走进校园,带着孩子们变身“急救侠”


“如果有人发生意外,我也能用学到的急救知识去帮助他们!”

今天(5月29日)下午,在中国心肺复苏周到来之际,苏州九龙医院心肺复苏培训基地的医护们走进胜浦街道吴淞幼儿园瑞翔分园,通过知识讲解和现场演示,手把手为近40名幼儿园的孩子们科普心肺复苏急救知识。



“急救电话是多少?”“什么时候应该拨打120?”“如果我们身边有人突然晕倒了,应该如何处理?”

课堂伊始,九龙医院的医护们向小朋友提问,小朋友们踊跃举手,并给出了自己理解的答案。



据了解,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若不能快速有效急救,轻则功能受损,重则死亡。心血管疾病、创伤、溺水、触电等意外发生,都可能导致呼吸、心脏骤停。

对突发心脏骤停的人来说,每延迟急救1分钟,成功率就下降10%,心脏停跳10分钟后,抢救的成功率几乎为0!

如果在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大约有50%的抢救成功率,这被称为“黄金4分钟”,如果使用AED配合进行电击除颤,成功率高达90%。而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心肺复苏是延续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方法。

然而,在我国,急救培训普及率不到1%,且我国心脏骤停80%都发生于院外。因此,掌握心肺复苏这项急救技能是挽救生命至关重要的通道。

心肺复苏普及教育应从儿童做起, 近年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



现场,医护们用简浅易懂的语言和动作为在场的小朋友们科普及演示了心肺复苏的常识与动作。



“遇到有人昏迷,先拍打肩部大声问,‘喂,你怎么啦?’”现场,护士老师半跪在“患者”前,告诉孩子们,如果在拍打后昏迷者还没有反应,应该大声呼救并寻求老师及家长的帮助,及时呼叫120,然后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九龙医院院前急救主任王中查向幼儿园老师介绍心肺复苏的要领:救助者双膝跪于患者右侧,找到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5-6cm。

现场,小朋友们都轮流进行了心肺复苏按压的体验,在幼儿园老师和医护带着操作几次后,孩子们的动作也逐渐规范化。



此外,教学现场,医护们通过生动的视频案例,给孩子们讲解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并进行了急救动作示范,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起应对突发状况的自救及求救意识。

九龙医院心内科主任游斌权表示,让孩子从小接触和学习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了解急救知识,知道何时应该寻求帮助,如何拨打电话求助是一项重要的科普任务。



“希望孩子们通过培训,不仅自己能够对急救技能有所了解,也能带动父母以及身边更多人一起学习急救技术,培训更多‘第一目击人’,提高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游斌权介绍,接下来,这类急救技术培训课程还会走进更多中小学、科研机关、社区等地,向更多人推广及科普急救知识。

举报
评论 2
  • 孩子们都聪明的孩子应该可以适当调整一下心态教中医知识

  • 心肺复苏普及非常重要,亲闻一个小朋友在家看到奶奶倒地不省人事,哭了几个小时,不知道求救,直到家人回家后送奶奶到医院错过抢救时机不治身亡,类似悲剧很多,但凡有点急救意识和技能或许就能挽救很多条生命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