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六位“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再造之人
无论曾经多么强盛的王朝都会倒台,这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但在这些国难危急的时刻,也总有人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再次将这国祚绵延数十、甚至数百年而不倒。
在中国的历史上,就有六位为国家绵延“续命之人”,那么,他们都是谁呢?
凯旋而归,国祚绵延
第一位是为西汉平定了七国之乱的名将周亚夫。西汉王朝爆发的那场震动政权安稳的七国之乱的源头还要追溯至汉高祖刘邦分封的那些刘姓诸侯王。
这些诸侯王不但拥有独立的封地,还能在封地上组建武装队伍。诸侯国的势力坐大后,就会威胁到王朝皇权的安稳。
公元前157年,汉景帝刘启继位,之后汉景帝与近臣晁错共谋这削藩大计。
然而晁错的削藩行动过于激进,引起了这些同姓诸侯的不满。公元前154年,在吴王的主导下,发动了一场七国叛乱。汉景帝在得知后,立刻任命周亚夫为太尉,命其出兵平乱。
虽然七国之乱声势浩大,可这些诸侯内部却存在矛盾和分歧,才给了周亚夫平乱的机会。他先是让景帝之弟梁王刘武拖住吴王叛军,再从后面断其粮草,叛军不攻自破。
吴军被灭后,周亚夫乘胜追击,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其他诸侯的叛军。
七国之乱原是一场会撼动汉朝统治根基的叛乱,但周亚夫却为汉朝平息了这场劫难,所以汉朝景帝才有机会创造后来的文景盛世!
第二位挽救国家于危难水火的是东晋年间的谢安。
虽然谢安年少有名,出身名门,可他却一心只想归隐山林,过自由快活的日子。但就在他游山玩水的时候,谢氏家族因无出色的子弟出现而走向了衰落。
此外,公元383年,统一了北方的秦主苻坚对东晋王朝发动了一场进攻。为了再次光耀门楣,为了东晋王朝的延续,谢安挺身而出,在淝水之战中直面苻坚的80大军。
要知道,此时谢安的手中只有8万人马。为了赢得这场战争,谢安先是与之前被苻坚所俘的晋将朱序互通了消息,让他在秦兵出战的时候在前方散播秦兵已败的讯息。
秦军有80万人,前方落败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引起了后方士兵的骚动不安。就在秦军大乱之时,谢安命晋军对秦军发动猛烈进攻,人心浮躁的秦军因此而大败。
淝水之战的胜利,也代表着谢安保护了东晋,为王朝延续了气数。
挽救水火,捍卫王朝
第三位是唐将郭子仪,他为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乱。
虽然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可他却也耽于享乐,荒废了朝政,致使地方节度使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于是,就让这些节度使生出了不该有的野心,就比如说这安禄山和史思明。
公元755年,安禄山就连同史思明一同发动了反叛起义。叛军一路席卷而来,兵临洛阳城下,这个时候唐玄宗就任命朔方军节度使的郭子仪担任平叛的主将。
在分析了天下形势后,他直接攻入了安史的老巢,逼得史思明不得不退回来镇守。在八年的苦战后,郭子仪从叛军手中夺回了洛阳和长安,镇压了这场叛乱。
而这个时候的唐朝统治者也由唐玄宗变成了唐肃宗,他曾对郭子仪说“吾之家国,由卿再造”!
第四位是这南宋将领李庭芝,他是王朝最后的捍卫者。公元1276年,宋恭帝献出临安将南宋拱手相让给了元朝,自此南宋覆灭。但是却拒不投降,他驻守扬州,抵抗蒙军的来袭。
就算是蒙军拿来了南宋皇帝的诏书,命他开城门,李庭芝还是拒绝了,他说道“奉诏守城,未闻有诏谕降也”。
但苦守扬州了十七个月后,扬州城还是破了,李庭芝惨死于蒙军手中。虽然南宋帝国无比懦弱无能,可这李庭芝却坚硬强大,不愿降敌。
延续命数,力挽狂澜
第五位是这明朝的于谦。公元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与瓦剌的一战中兵败被俘,可国不可一日无君,就在明朝内部慌乱不堪之时,兵部侍郎于谦站了出来。
他先是召集了明军,开展了一场京城保卫行动,再是与皇太后商讨后将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推上皇位,是为明景帝。在于谦的主导下,明朝政局逐渐安稳。
在面对瓦剌大军来袭之际,于谦亲自与明军一同抗击。在他的鼓舞下,明军士气大涨,打败了瓦剌。如果没有于谦的话,明朝可能就会亡在明英宗的手中。
第六位,也就是最后一位挽救帝国危机的是明朝首辅张居正。他是做了一场政治改革,不但提高了明朝国库的收入,还让百姓过上了富足安定的生活,这是一个双赢的政举。
张居正所制定的是这名为一条鞭法的改革,改变了自唐朝以来的税收制定。而他也成功扭转了明王朝的衰退之相,为帝国续命了近50年之久。
在张居正改革之前,朝廷陷入了粮食危机,导致民怨沸腾,内乱频发。在他施行了一条鞭法后,填补了空虚的国库,让大明王朝开始有了余粮。
以上的这六位人物都是为岌岌可危的王朝延续了气运,再造了帝国。
但其中李庭芝比较特殊,因为他在扬州城的抗敌时南宋皇帝已然投降,而他的誓死不降只是为了让城中的南宋遗民不那么轻易地落入蒙军手中,遭到他们的迫害。
假如南宋皇帝不投降的话,说不准李庭芝还能再为王朝续上一段时日!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