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人眼中的中国人竟然是这样的?通过表象逐一分析解读实质
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去和外国人的走进来,中西方文化形成了交融,传统的东方文化和激进的西方文明产生了强烈地碰撞,互相了解也越来越多,那么欧美人是怎么样评价中国人的呢?听起来非常扎心但又道出了很多实情,但是大部分他们只看到表象,并没有看到本质,下面我就对他们的评价进行分析和解读。
原文翻译过来大意是这样的:中国人跟我们真是不太一样,中国人看上去好像是为了家,每个人都在努力的奋斗,但其实呢?他们既不会生活,也不爱家,更不爱自己,他们真正爱的是什么?他们真正爱的是钱,他们的确非常勤奋、非常吃苦,比我们更加注重储蓄,但是我们认为这并不代表他们更会赚钱,只是比我们更会节约、省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是通过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来实现自己的财富积累,我们认为的人生是享受过程,他们认为人生是比谁的财富更多。
点评:表象的确是这样,中国人非常勤奋,非常能吃苦,他们也不是爱钱,只是喜欢安全感,自古以来中国人饱受战乱、封建王朝的更替之苦,没有哪个体制会保障老百姓的利益,历来的大饥荒饿死过很多人,中国人的打算很长远,所以广积粮无非是为自己、为后人储备安全感。他们赚钱也不是比谁的财富更多,是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大部分人的财富没有过自己的安全线,不敢乱花,除了少数暴富的人,绝大多数人一生也没有攒多少钱,随着现代人观念的转变,他们也敢花钱,但背负着房贷车贷等,还有一家老小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你让充满责任感的他们怎么敢乱花钱呢?
接着看欧美人眼中的中国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们既不去酒吧,也不度假,甚至周末都不休息,有的夫妻还长期分居,把孩子交给老人,自己外出拼命的工作,我们认为这样很不人道,他们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根本就不跟孩子一起玩耍,也不关心孩子是否快乐,只关心他们考了多少分,他们都在说努力赚钱是为了下一代,但好像每一代都说是为了下一代,但我们就不明白他们到底哪一代,才会真正的享用省下来攒下来的这笔钱呢?
点评: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中国由于南北、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经济状况差异非常大,有些人不得不出去打工,经济落后的地方解决不了那么多人的就业问题。
对下一代能提供物质保障,让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就不错了,即使是两地分居他们也心甘情愿,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积累的钱只够勉强生活的,一辈子攒的钱如果得一场大病或给孩子买房提供帮助就归零了。中国人骨子里认为下一辈就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所以后代享福就是自己享福,血脉亲情、无私奉献的爱是很多外国人不理解的,但这就是东方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他们对子女的爱很含蓄,大多数不怎么直接表达,加上观念上有差异,这就叫代沟,所以平时不太爱沟通,但子女一旦有事情即使拼了命也要护他们周全。实际上子女过了三十五岁大部分都能理解父母,因为他们自己也活成了父母的样子。大部分人不敢花钱是因为没有钱、挣不到钱,越是缺什么什么才重要。
再看老外评价最精彩的部分:我们认为人的生命非常短暂,这样的拼命没有享受就结束了,这样活一辈子很不值得。在我们眼中夫妻长期分居几个月就得考虑离婚了,他们虽然存了那么多钱,但是说实话我们并不羡慕这样的生活,我们甚至觉得做金钱机器人的人生是非常可怜的,根本就不会生活,不懂得生活。
点评:中国人口众多,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20%的人口,本身内卷就很厉害,加上各种福利制度的不完善,所以国人心中缺乏安全感,挣钱也就是心理寻求保障的一个过程。有钱谁都知道享受,近年来中国发展迅速,但目前来说,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人均收入与发达国家相差较大,国情就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国人还是会节俭过日子。
总体来说欧美人还是看到了问题的表象,也确实和大部分中国人很符合,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入,没有看透本质。现实中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年轻人思想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那么保守,即使欠账日子也要过好一点,他们也不是金钱的奴隶,只是缺钱会使一家老小的生活都陷入泥沼和困境,生老病死都需要钱。
但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分配制度的越来越公平,各种福利和保障制度的越来越完善,中国人的思想能变得更开放一些,敢于花钱、敢于享受生活!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