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这样煎煮才能发挥最大药效!服用和存放,一定要注意这些事项
几千年来,中医药护佑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简单的几味草药,煎煎煮煮就成了治病良方。好多患者在医生开具中药汤剂后,不知道如何煎药,担心自己煎得不当,影响疗效。煎好药之后,服用的时候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同时拿了很多天的药物,又如何贮藏呢?别担心,我来教您
中药的煎煮是指把抓回的中药放入砂锅里的一种煮食方式,可加入凉的饮用水,浸泡20~3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物,将药砂锅放在炉火上用中火煎煮。
一般情况分两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后,把药液倒出150~200毫升,叫头煎药:然后,再加温水适量(若药渣放凉再煎煮时应放凉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药。有时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是第四煎。
最好用砂锅、砂罐。一是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二是因其导热均匀,保暖性好。其次,可选用不锈钢锅。
煎药忌用铁、铝等金属器具,首先是因为这些金属元素本身也具中药的某些性效,恐与病情不合;其次是这些器皿表面有些物质容易与药液中的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可能导致疗效降低,甚至造成伤害。
煎药正确程序
煎药的时间
从水开后算起,分为三种情况: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分钟。
中药煎煮前需要浸泡中药饮片吗 ?
中药饮片煎煮前进行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能缩短煎煮时间。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药物可浸泡20~30分钟,以根茎、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更长时间。
煎药时入药方法
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人药方法。
1.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以下三种情况需要先煎。
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如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灵磁石、代赭石、海浮石、礞石、自然铜、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龟板、鳖甲、穿山甲、龙骨、龙齿、鳖甲、水牛角等等,可打碎先煎30分钟。
②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等,要先煎1~2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③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
2.后下:
花、叶类以及部分根茎类等药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时容易挥散或破坏而不耐煎煮者宜后下,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
①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细辛等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入药即可。
②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等应后下。
3.包煎:
将某种药用纱布包起来,再和其他药一起煎。须要包煎的主要有三类药物,一是细小种子类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青葙子等,煎药时特别粘腻,如不包煎,容易粘锅,药汁也不容易滤除:二是有些药物如蒲黄、青黛、海金沙、灶心土等,煎时容易溢出或沉淀,需要包起来煎煮;三是有些有绒毛的药物,如旋覆花、枇杷叶等,如不包煎,煎煮后不易滤除,服后会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呕吐等副作用。
4.另煎:
一些名贵中药如人参、西洋参、虫草、鹿茸等宜单煎或研细冲服,否则易造成浪费。
5.烊化:
胶质药物如鹿角胶、阿胶等,不宜与其他一般药共煎,需要另放入容器内隔水炖化,或以少量水煮化,再兑入其他药物同服。
煎汤代水 一般体积庞大吸水量较大的药物如丝瓜络、灶心土、金钱草、糯稻根等先宜与水煎煮,将所得的药汁去滓后再煎他药。
溶化 如芒硝、玄明粉等亦可溶化冲入汤剂中应用。
生汁兑入 如鲜生地汁、生藕节、梨汁、韭菜汁、姜汁、白茅根汁、竹沥等,不宜入煎可兑入煮好的汤剂中服用。
合药冲服
某些贵重的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药物,如人参粉、牛黄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全蝎粉、肉桂粉、甘遂粉等,将药末合于已煎好的煎剂中搅拌后服。
注意事项
1.器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药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锅或不锈钢器皿等,切忌铁、铝等易腐蚀器皿。
2.浸泡 如同打豆浆前需要浸泡黄豆一样,煎煮中药前,应先用冷水将中药浸泡1—2小时(除用醋、酒泡的药),要20分钟。
3.用水 煎药用自来水即可,水量要浸过药材表面1—3厘米。药材过多或易吸水的可适当增加。
4.火候 煎煮时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药液后,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5.锅盖 通常,刚开始煎药时须盖紧锅盖,待水沸时可用两根筷子撑起锅盖,留些缝隙让蒸气排出。有些中药含有挥发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类药物以及西洋参等贵重药材,煎煮过程中其有效成分易发散到空气中,则须盖着盖子熬。
6.操作 煎药时要注意搅拌药料,让药液充分煎透。每剂中药一般煎两次,第二次时间可略短。
7.时间 熬药时间长短直接影响药效。中药煎煮时间从药液煮沸之后开始计时,一般治疗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药熬10—15分钟即可,补益类中药则需煎煮40—60分钟,其余的中药煎煮20—25分钟即可。
8.再热 为节约时间,很多人会一次煎制出几天的药量,药液再加热时一般不需要煮沸,只要达到饮用温水的温度即可。通常采用文火,药液刚有沸腾即可,放凉些饮用。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加热中药一般不建议用微波炉。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用微波炉加热中药时,产热的过程可能使药材在分子水平遭到破坏,失去一部分效能。医院煎煮的用塑料袋密封的汤剂,最好将其放到器皿里,再倒入热水加热。
9.存放 保存时要放到密闭容器里,置于阴凉处或冰箱冷藏室,前者可存放2天左右,后者一般可存放5天左右。
服药时间
由于大多数的食物会对中药的吸收产生影响,一般药物建议在两餐之间,大约饭后2小时服用,可以减少食物的影响。有些药物服用时间与病证有关,如健胃消食药以及对胃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用;补虚药、治疗胃肠疾病的药宜饭前服;攻积导滞药、驱虫药宜空腹服药;安神药、缓下药宜睡前服等。
另外,服药时间宜根据病位上下、病情轻重、药物剂型、病症特点来决定。如午前宜服发汗解表药及益气升阳药,而安神药等应在睡前服用,具体可以咨询医生或药师。
服药期间忌口
一般我们会提醒大家服药期间宜忌食辛辣、生冷、油腻的食物,当然也会有一些比较特别的服药食忌,常包括两种:
一种是病性忌口,与疾病的性质有关,如患热症及外感病的患者服用期间宜忌食辛辣、肥甘、油腻、煎炸食物;寒凉病症患者服药时宜忌食生冷或性质寒凉的食物;
另一种是药性忌口,与药物的特性有关,如服人参时忌食萝卜,服茯苓时忌食醋等。
存储
最后,中药也受到慢性病患者的青睐,有时候会一次开具比较多的药品在家中常备。但是,如果贮存不当,很容易影响其质量,从而降低疗效,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家庭贮存中药一般应存放在洁净的阴凉干燥处,不应存放于阳台、厨房炉灶或靠近水池及阳光直射的地方。如果是煎煮好分成袋装的中药,应该保存在冰箱里,这样有利于减慢中药变质速度。
正确煎药,保证疗效,您学会了吗?
我是@中医陈争友,你身边的中医朋友[心]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