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情报员被捕,伪军在饭碗里藏纸条,却对不上暗号

作者:武陟东旭

1942年4月一天,在日军的一个牢房,新四军运河支队情报员赵兴兰遇到了一件蹊跷事:一名伪军出现在自己身边,他说要营救自己;但是赵兴兰给他发出接头暗号,对方却根本听不懂。

赵兴兰犯了嘀咕,这个伪军是不是在故意试探自己?想从自己身上探听到八路军的秘密?

对于这样不可靠的接头,不理睬就是。

但是,他万一是自己人的话,自己就可能失去出去的机会。

赵兴兰思来想去,心中很是纠结。

赵兴兰是淮北人,原来是教书先生,抗战爆发后加入组织,1941年参加了参加八路军运河支队。

运河支队由苏鲁边之峄、滕、铜、邳地方抗日武装组编而成,隶属于八路军115师,初创时就已经有1500余人,在淮北一带很有名气。

赵兴兰虽然是读书人,但是他身高马大,还会武术,他很想扛枪上战场,直接跟鬼子干。

可是,他的顶头上司、淮北第三地委书记兼淮北军区第三军分区政委康志强不答应。

康志强说:“你是文化人,又非常机灵,去当情报吧。”

赵兴兰一听不乐意:“我想杀敌立功当英雄,不想当卧底。”

“别小看卧底,当好了能顶十万兵,也能当英雄。”康志强说。

赵兴兰一听也有道理,表态说服从安排。

就这样,在1941年,赵兴兰成为八路军运河支队的情报员。

此后,淮北的日伪军据点和哨卡,经常出现一个头戴礼帽的富商。他身穿长衫,嘴叼香烟,鼻梁上架着一副墨镜,经常骑着自行车,出入酒馆、赌场甚至妓院。

那年头,有很多县长都没有自行车,骑自行车比现在开跑车都拉风。

这个“富商”,就是赵兴兰。

遵照组织安排,赵兴兰打入了伪军控制的商会,开始收集传递情报。

康志强没有看错人,赵兴兰胆大心细,是做卧底的料,他多次出色完成任务,还护送过到延安参加七大的陈毅。

陈毅对赵兴兰赞赏有加,说他智勇双全,是个出色的情报员。

但是,在危机四伏的情报战线,优秀如赵兴兰,也经常遇到危险。

1942年,康志强交给赵兴兰一个任务。

这时候的康志强,已经是新四军第4师10旅政委,早在1941年,部队就整编为新四军。

康志强交给他一份蜡封的情报,要他尽快送到运河支队。

赵兴兰接受任务后,骑着自行车,戴着墨镜从泗洪出发了。

接近哨卡时,几名伪军突然出现,将乌黑的枪口对准了他。

赵兴兰当时正骑着自行车,两手握着车把,猝不及防。

不过在伪军扑来的时候,他是有时间掏枪的,但他想到自己身上有情报,就打消了掏枪的念头。

他首先做的,就是把蜡封的情报吞到了肚子里。

在赵兴兰看来,跟情报相比,自己的生命微不足道。

就在他将情报吞到肚子里的同时,另外几名伪军冲上前去,将赵兴兰扑倒在地,将他捆绑起来,捆得结结实实。

那么,赵兴兰是如何暴露的?

原来,一个叫韩霞光情报员中了敌人的美人计,被日伪军逮捕,变节投敌出卖了赵兴兰。

在敌人监狱,赵兴兰并不恐惧,因为身上的情报处理掉了,没什么可担心了。

敌人得知他是一个重要人物,傍晚就开始审讯。

伪军小队长正襟危坐,瞪着牛蛋眼,凶巴巴地说:“赵先生,知道今天为什么叫你到这里来吗?

赵兴兰一脸迷茫:“长官,我不明白,该不会是谈生意的吧?”

听了这话,伪军小队长哭笑不得:“你是明白人,我们不会无缘无故让你到这里来,全招了吧,省得受罪。”

赵兴兰继续装傻:“长官,我怎么越听越糊涂。不知你要让我说的是什么,我的商业秘密吗?”

伪军小队长一听,鼻子都气歪了,他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别装了,你是新四军的情报员,快把情报交出来,保你没事。”

赵兴兰明知故问:“什么情报,我不懂你说的话。”

伪军小队长向旁边的打手一挥手说:“来啊,给我搜!”

打手一拥而上,除了搜出一把手枪,其它什么也没有。

伪军小队长如获至宝,把玩着手枪,冷笑着说:“你还有什么话说?”

赵兴兰见不以为然:“兵荒马乱的,带枪防身有什么稀罕的?”

“韩霞光认识不?他说你是八路军的情报员.”

赵兴兰眼睛一瞪,反驳说:“他说我是就是?我还说你是呢。”

“我看你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敬酒不吃吃罚酒。来人,大刑伺候!”伪军小队长气急败坏,开始下令给赵兴兰用刑。

敌人给他坐老虎凳,往他指头缝里打竹签,又是灌辣椒水,将赵兴兰折腾得死去活来。

敌人将他打昏了,再往他身上泼冷水弄醒,继续逼问。

这时候的赵兴兰,体无完肤,伤痕累累,就连动一下,甚至呼吸一下都钻心的疼。

但赵兴兰就是不开口,让敌人没了脾气。

伪军见问不出情况来,只好将他送回牢房。

敌人见硬的不行,就开始来软的,他们让赵兴兰的岳父和妻子出面劝说,希望他回心转意。

谁知,赵兴兰的岳父深明大义,伪军在的时候假意劝说女婿。伪军走了,虽然有日军在场,他们不懂中国话,岳父就告诉赵兴兰:“就是掉脑袋,也不能当汉奸,给我们丢脸。”

敌人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又用美人计。

这一天,牢房里进来了一个娇滴滴的女子,抚摸着赵兴兰,假惺惺地说:“你真是个英雄,宁死不屈;不过好汉不吃眼前亏,你就招了吧,皇军可以给你50两黄金,然后我们远走高飞,到南洋做生意。”

赵兴兰故意说:“我不想要黄金。”

“那你要什么,我回去给你转达。”

“我要日本天皇的人头!你能给吗?你给我滚出去!”赵兴兰咬牙切齿地说。

那名女子非常尴尬,灰溜溜离开了。

此后几天,敌人没有再提审,赵兴兰也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从参加革命的那天起,他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只是他心中遗憾,没有看到赶走日本鬼子的那一天。

这一天,一名伪军士兵给他送牢饭,用指头在碗底敲了两下。

他走后,赵兴兰在碗中的米饭中,找到一张小纸条,上写着四个字:“救你出去。”

赵兴兰心中暗喜,心说很可能是组织来救自己了。

当然,这也可能是敌人的花招,想诱使自己上钩。

是真是假,赵兴兰都考虑要试一试。

第二天,伪军再次来送饭的时候,他向对方说了暗语:“姥姥几亩地?”

如果对方是八路军,就会回答说:“一亩三分地。”

对方听了,好像没有听懂,根本就没有接话。

这一来,赵兴兰心里犯了嘀咕,他判断这名伪军并不是自己人,其中有诈。

可是过了两天,那名伪军又来了,碗底又放了一张纸条,上写道:“明天押解你去徐州,半路听秘书长邵小平安排。”

赵兴兰分析,此人可能是自己人,因为不在一个系统,暗号或许对不上。再说自己是单线联系,别人确实不太可能知道暗号。

再说了,即使真的是敌人的诡计,自己反正豁出去了,大不了就是一死。

第二天,牢门打开,来了一个汉奸,自称是徐州日军宪兵的秘书长,名叫邵小平。

邵小平把看守支开,悄悄对赵兴兰说:“一会到卞塘岸边,你往水里跳。”

接着,邵小平让几名日军把赵兴兰押上一辆汽车,然后向卞塘乡西门驶去。

到了卞塘岸边,邵小平让赵兴兰下车,等待船来。

这时候,烈日当空,几个日军渴得喉咙直冒烟,邵小平问道:“太君,口渴了吧?”

日本兵连连点头。邵小平赶紧殷勤地给了几名日军大洋,说这边有自己守着,让他们去不远处的路边茶摊喝茶。

日军一走,邵小平使了个眼色,赵兴兰没有多想,纵身跳到了河里。

附近,“刚好”有一条小船开了过来,将赵兴兰弄上了船。

邵小平随即掏出手枪,向河中连连开枪,河面泛起一团血水,漂上一具尸体。

喝茶的日军听到枪声,放下茶碗匆匆赶来,他们发现河面上漂起一具尸体,都以为是犯人跳河被打死了,此事也就算了结了。

原来,邵小平和在监狱给赵兴兰送信的伪军都是地下工作者,河面上停的船也是来接应的同志,河面上的血水是鸭血,飘着的“尸体”也是伪装的。

赵兴兰获救之后,更加努力地工作,在情报战线功勋赫赫。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