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7月2日-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夏日生活打卡季#626年7月2日 (农历六月初四),唐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听从魏征的引导,收服被李世民重创的刘黑闼尝试拿回兵权,李渊也尝试任用裴寂,最终导致大败,不得不再用李世民领兵。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禅让皇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开启了23年的“贞观之治”。

背景

唐朝建国之初,唐高祖李渊借助次子李世民的军事才能统一天下,但是却立了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所以引起了军功盖世的李世民不满。

在唐朝创建初期,李世民和能与大哥李建成互相扶持,互相帮助,为大唐建立尽心竭力。但是当统一天下之后,权力的分配引起了立下大功的李世民的不满。

到了天下统一李渊统治后期,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利益矛盾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由于李渊对于嫡长子的观念袒护,外加老四李元吉附和在李建成之下,以及李建成作为皇太子所取得威望和名声,都使得李世民在皇位争夺战中处于劣势和下风。于是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经过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人入朝,并在玄武门埋下伏兵。张婕妤探知了李世民的谋划,暗中告知李建成。李建成于是与李元吉私下谋划策略,李元吉建议李建成称病不朝,李建成则认为京城防备严密,没有在乎。此时,李渊已经将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等人召集前来,准备查验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这件事情。

李建成、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察觉到了变化,立即掉转马头,准备向东返回东宫和齐王府。李世民跟在后面呼唤他们,李元吉心虚,先张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于心急,一连两三次都没有将弓拉满,箭没有射中。李世民搭弓射箭,射杀了李建成。而尉迟恭带领着七十余名骑兵相继赶到,他身边的将士用箭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马来。可就在此时,李世民的坐骑受到了惊吓,带着李世民奔入玄武门旁边的树林,李世民又被林中的树枝挂住,从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时爬不起来。李元吉迅速赶到,夺过弓来,准备勒死李世民,就在这时尉迟恭跃马奔来大声喝住了他。李元吉赶紧放开李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寻求李渊庇护,但尉迟恭迅速追上,射杀了李元吉。

太子李建成的部下、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李建成被杀,叹息道:“难道能够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祸难吗!”于是,他与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急驰赶到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危急时刻,张公谨臂力过人,他独自关闭了大门,挡住冯立等人,冯立等人无法进入。东宫余党冯立、谢叔方率兵犯玄武门。而守卫玄武门的将领,云麾将军敬君弘挺身出战,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声呼喊着向敌阵冲去,被东宫将领冯立所杀害,全部战死。

把守玄武门的士兵与东宫薛万彻等人奋力交战,战争持续了很久,薛万彻擂鼓呐喊,准备进攻秦王府。这时,尉迟恭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给薛万彻等人看,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顿失战心,迅速溃散,薛万彻与骑兵数十人则逃入终南山中。冯立则丢掉兵器,落荒而逃。

政变发生时李渊正在宫内的海池上划船,李世民让尉迟恭入宫担任警卫。尉迟恭身披铠甲,手握长予,径直来到李渊所在的船上。李渊大惊,问道:“今日作乱的人是谁?爱卿到此做什么?”尉迟恭回答道:“秦王因为太子和齐王作乱,起兵诛杀了他们。秦王殿下担心惊动陛下,故派臣担任警卫。”李渊对裴寂等人说:“不料今天竟然会出现这种事情,你们认为应当怎么办呢?”萧瑀和陈叔达说:“建成与元吉本来就没有参与举义兵反抗隋朝的谋略,又没有为天下立下功劳。他们嫉妒秦王功劳大,威望高,便一起策划奸邪的阴谋。现在,秦王已经声讨并诛杀了他们,秦王功盖宇宙,天下归心,陛下如果能够决定立他为太子,将国家大事委托于他,就不会再生事端了。”李渊说:“好!这正是我素来的心愿啊。”

当时,宿卫军和秦王府的兵马与东宫和齐王府的亲信交战还没有停止,尉迟恭请求高祖颁布亲笔敕令,命令各军一律接受秦王的处置,李渊听从了他的建议。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从东上阁门出来宣布敕令,众人便这样安定下来了。李渊又让黄门侍郎裴寂前往东宫开导原李建成麾下的诸将士,将士们便都弃职而散。

同年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如愿以偿登上帝位,次年改元“贞观”,也由此李世民开创了“贞观盛世”,虽有弑兄杀弟的恶名,由于卓越优秀的统治,也被后世尊为“千古一帝”。

政变之门,百年间又发生四次政变

由于玄武门在西安宫城中的重要位置,所以李唐王朝的每次动荡政变都与之有关,而在之后的百年间又先后在此发生四次政变。

神龙政变——让一代女皇退位

千古一帝李世民去世后,把皇位传给了性格宽厚还有些懦弱的儿子李治,是为唐高宗。李治后来不顾群臣反对,册立了女野心家武则天为皇后,在李治去世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先后废立她和李治的儿子唐中宗李显以及唐睿宗李旦,最终取代李唐称帝,开创武周,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

自武则天称帝后共在位14年,武则天在位期间还算励精图治,改革利弊,整体延续了“贞观盛世”。但是同时她任用酷吏,大肆杀戮李唐宗室,晚年奢华专政,也让后世对她争议不断。

也正是由于武则天晚年奢华专政,同时年纪衰老身体弱化,使得拥护李唐的忠臣张柬之等人决定以唐中宗李显的名义联络禁军,在玄武门发动了政变,这场政变由于发生在神龙元年,也称为“神龙政变”。

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79年后,李唐皇室忠臣以宰相张柬之和大臣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五人为首,联合禁军将领李多祚,再次在玄武门发动政变,诛杀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随即张柬之和李多祚率军向武则天逼宫,武则天被迫退位,张柬之等人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李显复位后第二年已经退位的一代女皇武则天抑郁而终。

景龙政变——太子李重俊的绝地反击

武则天去世后,由于李显的皇后韦后在李显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对他不离不弃,所以李显继位后非常宠幸韦后,也给予了她很大权力。而韦后也一直很崇慕婆婆武则天的权势,所以韦后想做第二个武则天,韦后利用李显的信任和宠爱勾结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和女儿安乐公主把控朝政。

张柬之等五位拥护李显复位的功臣,由于忠于李唐,所以成为了韦后和武三思的绊脚石,没多久韦后就利用政治手段将张柬之等五人迫害致死。张柬之等五人死后,太子李重俊由于不是韦后亲生儿子,所以也成了韦后的把控朝政道路上的绊脚石,于是韦后处处想着陷害太子李重俊,也因此酿成了第三次玄武门之变。

本来有张柬之等李唐忠臣拥护李重俊的太子之位,在张柬之等人被韦后迫害致死后,李重俊的地位岌岌可危,日益危机,所以李重俊决定效法先祖李世民,再度联合禁军大将李多祚,准备发动政变诛杀韦后母女。

于是很快第三次玄武门之变爆发,景龙元年即公元707年,李重俊联合李多祚在玄武门外设伏,诛杀了准备上朝的武三思和武崇训父子,随即李重俊和李多祚率领禁军围攻玄武门,打算攻破玄武门,重进皇宫中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母女。

结果韦后得知消息后,赶紧向唐中宗李显求援,作为皇帝的李显亲自登上玄武门,喊话李多祚的禁军,让他们杀李多祚投降,结果李多祚的部下禁军在皇帝的圣旨下果然倒戈,李多祚被部下当场杀害,李重俊率残部逃亡,逃到长安郊外被部下所杀。

这次政变是以李重俊失败而告终,这也是继前两次玄武门政变之后第三次政变,但是结果却截然不同,前两次政变都是以成功结束,最终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这一次却是以失败告终,主谋者太子李重俊最终惨死。

李重俊死后,虽然武三思父子也被李重俊所杀,但是并没有影响到韦后集团势力,韦后的势力反而因诛杀太子李重俊之后更加强盛。

此时的韦后和安乐公主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当女皇了,所以母女合谋毒杀了昏庸又糊涂的唐中宗李显。在毒杀李显之后,韦后和安乐公主册立了李显的幼子李重茂为帝,是为唐少帝。

册立李重茂为帝不过是韦后的过渡想法,主要由于李重茂母亲出身低贱,李重茂年幼无知,且在政治上完全是个小白,所以便于韦后母女操控,未来时机成熟韦后母女肯定是要废掉李重茂。

唐隆政变——李唐王室的强力反击

韦后母女毒杀李显,册立傀儡皇帝的行为举动引起了李唐宗室的极大反感。李重茂继位后改元唐隆,此时韦后权势也已经达到顶峰,她纵容哥哥韦温把持朝政独断专行,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敛财,排斥唐中宗李显的弟弟相王李旦和李显的妹妹太平公主。

这时期韦后已经有着明显迹象想要谋朝篡位,如果韦后篡位,第一步肯定要对李唐宗室举起屠刀,而首当其冲就是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于是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决定不能坐以待毙,他积极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准备发动政变诛杀韦后。

李隆基私下联合当时的禁军将领陈玄礼,通过陈玄礼策反了禁卫军的大多数将士,所以李隆基才有了发动政变的资本。

唐隆元年即公元710年,在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后的第84年,李隆基联合禁军将领陈玄礼和姑姑太平公主以及太平公主之子薛崇简等人率领禁卫军攻破玄武门,杀入皇宫,李隆基在此次政变中展现出了杀伐果断的王者风范。

李隆基在此次政变中根本不给韦后和安乐公主母女喘息之机,在一个上午时间内,杀光韦后及其全部族人,安乐公主早起尚在洗漱之时,还不知道大祸临头时,就被冲进宫中的禁卫军一刀切下了脑袋。

而在武则天倒台后依附韦后势力的武氏家族也在这场政变中惨遭李隆基血腥屠杀,而韦后的主要党羽宗楚客和才女上官婉儿等人及其家族无不全部被李隆基血腥诛杀。这场政变中李隆基以铁血手段彻底清除了韦后集团党羽,让天下人看到了在武则天之后沉沦了几十年的李唐皇室的强力反击。

先天政变——开创开元盛世

“唐隆政变”之后,太平公主亲自从龙椅上把韦后所册立的傀儡皇帝李重茂拉下龙椅,扶着哥哥相王李旦重新登上了皇位,是为唐睿宗。

李旦登基后,由于妹妹太平公主拥立之功,所以对太平公主非常宠信,赋予了太平公主极大的权力,而太平公主自幼就被母亲武则天称为“最像我的女儿”。所以她也继承了母亲武则天的权力欲和野心,当大权在握后,她也希望效仿母亲武则天成为一代女皇,于是太平公主开始大力扶持自己的势力。

李旦登基后同样也面临着立太子的问题,李隆基在“唐隆政变”中立有大功,但是李隆基不是嫡长子,而是李旦第三子,而李旦的嫡长子李成器才华横溢,为人宽厚仁慈,才能和品行都很兼备,所以李旦遇到了和祖先李渊一样的痛苦选择,在颇有能力的嫡长子和立有大功的三子之间难以抉择。

而太平公主想当女皇,英勇果断的李隆基很明显不适合操控,而性格温和宽厚仁义的李成器比较适合操控,所以太平公主为了将来操控皇帝,便想劝李旦立嫡长子李成器为太子。

在太平公主的怂恿下,李旦就产生了立宽厚的李成器为太子的想法,但是李成器为人虽然温和宽厚,却也不是笨人,他早就看透了姑姑太平公主的野心,于是他坚决不当太子,连续日夜哭求父亲李旦册立三弟李隆基为太子。

李旦被李成器的宽厚和对弟弟的友爱所打动,所以最终改立李隆基为太子。

太平公主在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后,还三番四次陷害李隆基,想让李旦继续改立李成器为太子或者立二子李成义为太子,宽厚仁义的李成器主动找到二弟李成义,与李成义商量,为了避免二人被姑姑太平公主所利用,成为打击三弟李隆基的武器,兄弟二人主动向父亲李旦申请去边远地区出任刺史。

在李成器和李成义兄弟的坚持下,李旦外放兄弟二人去了边远地区出任刺史,这一下就彻底打消了太平公主想改立太子的念头,而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也势成水火。

唐睿宗延和元年即公元712年,太平公主又想打击李隆基的太子地位,指使通晓天文历法的人向李旦进言:说是天象有变,看变数应该是皇太子要登基即位。

其实太平公主的本意是利用天象之说借此陷害李隆基,让李旦觉得太子李隆基有急于图谋帝位之野心,结果李旦为人谦和宽厚,根本没像汉武帝诛杀戾太子一样猜忌儿子,李旦直接认为既然老天不让我当皇帝,那就把皇位让给太子吧。

这一下弄巧成拙,太平公主和她的小伙伴们就彻底慌了,赶紧阻止李旦让位,李旦却拿当初进言的话来回怼他们:你们都说了,我再不让位天象有变,就会有灾难降临,既然都要皇太子登基即位才能消灾,那就让位呗。

于是同年李旦让位给李隆基,并改元先天,李隆基虽然登基为帝,但是实际权力一大部分还掌握在太平公主手中,还有一部分掌握在太上皇李旦手中,其实李隆基就是个傀儡皇帝。

太平公主看到李隆基登基后,更是气愤不已,于是她和党羽窦怀贞、萧至忠等人密谋准备在李隆基的饮食中下毒,准备毒杀李隆基。

而李隆基也是胸怀壮志的帝王,他可不甘心只做一位傀儡皇帝,于是他对太平公主处处提防,同时也暗地里联络亲信部属准备发动政变诛杀太平公主。

先天二年即公元713年,李隆基联合大将郭元振、宦官高力士以及四弟岐王李范、五弟薛王李业等人发动政变,李隆基先以太上皇李旦名义召太平公主党羽宰相窦怀贞入宫觐见,抢先诛杀了宰相窦怀贞,随即李隆基亲自带领军队出玄武门围剿诛杀太平公主及其党羽。

李隆基依旧是杀伐果断,一日之间将太平公主党羽窦怀贞、萧至忠、崔湜、岑羲等人全部被杀戮殆尽,太平公主走投无路之下向哥哥李旦求情,李旦又亲自向儿子李隆基求情,李隆基严词拒绝了父亲李旦,随后李隆基下圣旨,派人去太平公主府上赐太平公主自缢。

太平公主死后,李隆基诛杀了太平公主的所有儿子,惟独留下了与自己私交关系非常深厚的表弟薛崇简一命,让薛崇简为母亲下葬守孝。

李隆基在诛杀太平公主之后,也震慑了父亲李旦,身为太上皇的李旦主动交出权力,就此李隆基终于摆脱了有名无实的尴尬境地,当上了名副其实的真皇帝,他也最终结束了自唐中宗朝以来政局多年混乱的局面,更结束了从626年玄武门之变以来发生在帝都的多次兵变现象。李隆基在“先天政变”之后第二年改元开元,也由此开创出了“开元盛世”。

闲游玄武门,虽然巨大的城门前游客了了,但当年的宫廷争斗、金戈铁马似历历在目,声声在耳。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