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高加索战役德军有获胜的机会吗?1944年6月29日反攻开始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苏德战争高加索战役德军有获胜的机会吗?1944年6月29日:二战苏联收复明斯克战役开始。

有人说,1942年德军的高加索战役一旦胜利,苏联就只能投降,这是德国唯一获胜的方法。

1942年1月,苏军的反攻和德军向后撤退100到200公里,宣布了德国在莫斯科战役中没有取胜。

此战苏军虽然付出100万人的重大伤亡代价,德军伤亡不到50万,但苏军从战略上大获全胜。

只是斯大林被莫斯科会战胜利鼓舞,错误的判断了战场形势,认为苏军占据了局部优势。

1942年初,苏军从南方的克里米亚半岛和北方的列宁格勒方向,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

此时德军只是暂时后撤,仍然牢牢掌握着战场主动权。苏军的反攻完全失败,还损失了大量兵力,再次转为被动中。

这种情况下,斯大林并不认输,又在1942年5月发动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

此战苏军遭受毁灭性打击,共有24万人被俘,2026门火炮和1249辆坦克被击毁或缴获,德军损失轻微。此战让苏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元气大伤,失去了反攻的能力。

曼施泰因趁机指挥德军猛攻克里米亚半岛,经过激战占领了这个苏军南方的重要基地,摧毁了要塞城市塞瓦斯托波尔,俘虏苏军就有17万人。

至此,德军已经重新彻底夺回了战场主动权,下一步就要看攻击哪里了。

希特勒和德军高层反复分析,认为北方列宁格勒有百万苏军和坚固的数百公里防御阵地,短期内难以吃掉。况且,北方战线对于苏德战争全局并没有大的影响,不需要太多关注。

中路继续攻打莫斯科的话,这里已经集中了苏联的重兵集团,还修筑了更为复杂的防御工事,实力只有比1941年更强。显然,此时攻击莫斯科是很不利的。

这种情况下,希特勒考虑占领高加索地区。

苏联的主要石油,来自于高加索地区巴库大油田。

如果高加索地区被德军占领,苏联就失去了石油的主要来源,燃料供应陷入崩溃。

即便有美国不惜代价的石油援助,苏联军队战斗力也会大减,尤其是装甲部队和空军难以有效作战。

不过,阿塞拜疆巴库油田位置特殊,就在里海岸边。即便德军占领北高加索地区,切断从巴库到莫斯科的陆地石油运输线路,苏联还可以通过里海的海运,将石油运输到对岸的中亚地区,一样可以维持石油运输。

所以,高加索战役中,德军必须占领阿塞拜疆的巴库。

对于德军来说,占领巴库绝非容易的事情,难度很大。

第一,占领巴库的前提是侧后的稳定。

想要长期控制高加索地区,苏军最好能够夺取北方的斯大林格勒地区。

斯大林格勒距离亚速海只有400公里,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苏军重兵集团盘踞在斯大林格勒,随时可能南下猛攻高加索的德军,让深入高加索的德军腹背受敌。

到时候德军可能偷鸡不着蚀把米,反而被苏军切断歼灭。

想要占领斯大林格勒也绝非简单的事情,这里是苏联精心准备几十年的堡垒城市,又有水上交通和铁路,可以几乎无限的增援。

第二,高加索地区的易守难攻。

为什么沙俄帝国花费几百年,才征服了高加索地区?

这里没有什么强大民族,如格鲁吉亚已经够大了,到今天人口也不过几百万人。

之所以难以征服,因为这里是易守难攻的山区。

大高加索山脉盘踞北部,山势陡峻,平均海拔3000米到4000米,4800米以上山峰高达15座。

在二战时期,这些山地是天然的障碍。

有些山地就算没有一个人,德军大部队想要翻越过去也不容易。

苏军1个连驻守1个山头,德军用1个营花费一二个星期也难以攻占。

在这种山地,进攻用的大型火炮难以运输到前线,飞机投弹受到山地影响,效果很差。

总之,二战的山地战都是非常难的。

第三,如果不能歼灭苏军主要力量,占领高加索也没有意义。

希特勒的战略,其实一直都没有错。

苏德战争不是占领一城一地,也不是单纯占领巴库这些重要的地区,而是消灭苏军主力。

当年拿破仑占领莫斯科,却没有消灭俄军主力,还是被持久战击败。

在苏德战争中,希特勒主要意图是围歼苏军主力,初期也很成功。

然而从莫斯科会战开始,苏军学会利用坚固工事进行消耗战,一旦情况不对就有序突围的战略。

德军兵力不到苏军的一半,经不起这种消耗战,实力越来越弱。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时,苏军总兵力只有537万人。

而苏军由于全民征召,总兵力大大超过希特勒的预计,一举猛增到800万规模。

更可怕的是,苏军还有强悍的补充能力。表面上正规军只有800多万,二战中苏军战斗阵亡和失踪约700万人,被俘约520万人,也就是说仅仅死亡和被俘的就有1200多万人。如果加上受伤减员,苏军损失高达近2000万人。

2000万是什么概念?二战英国人口才4400万人。

相反,德军在莫斯科会战结束的时候,在苏德战争中已经伤亡110万人,这占到战争爆发前参战德军一半左右。德军虽然补充了一些部队,也拉拢仆从国参战,实力终究有所减弱。

第四,德军兵力有限。

德军为了高加索战役,将南方集团军群,分别编组为A集团军群和B集团军群,导致攻击力大减。

A集团军群负责攻打高加索,B集团军群负责北上攻打斯大林格勒,牵制苏联的侧翼反攻。

南方集团军群的实力顿时锐减,其中A集团军群加上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也只有16万人。

相反,防御高加索的苏军有12万规模,还可以源源不断的补充。

开战后没多久,苏军就将南方方面军和北高加索方面军合并,兵力又大大增加。

更重要的是,高加索会战受到很多影响,经常被希特勒调动现有部队去其他战场,导致兵力分散。

如1942年7月底,希特勒认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更为重要,将A集团军群的坦克第4集团军调往斯大林格勒方向。

第五,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惨败,高加索战役几乎不可能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失败以后,苏联北方重兵集团严重威胁到高加索德军的补给线和撤退路线。

这种情况下,希特勒此时又发现高加索的重要性,死撑着不撤军,最终引来了苏军超过100万大军,打成了最失败的山地消耗战,也没有能够占领高加索地区。

可以说,高加索战役失利,主要是德军高层的战略失误。这也是苏德战争的缩影!

克劳塞维茨说过:一场战争只能有一个主要目的,要不惜一切实现这个目的,而不能兼顾多个目的。

高加索战役失利,就是德军在歼灭苏军主力和夺取苏联重要能源基地这两个目标上,左摇右摆,犹犹豫豫的必然结果。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举报
评论 21
  • 一切罪责都是美帝拱火,不然斯大林想死的心都有了。

  • 无解 斯大林格勒一卡 必须回撤

  • 德军人口没用苏军多,战争潜力不足,加上小胡子领导阶层部分战略失误错失很多良机。苏军也得到美帝的大力支持。德军失败是必然的。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