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特点是什么?是幽默,如何才能做到“幽默”?
幽默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品质!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幽默”?
据中国教育学会的一次调查,
幽默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品质。
幽默,不仅让人心生欢喜;
教学中的幽默,更会让人产生学习动机!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有一句名言:
- 教育者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在很多老师的理解中,
幽默只是一种教学风格,
甚至只是一种“个人风格”而已,
为什么会被称为老师“第一助手”呢?
这是因为:
- 老师如何“真正”把知识“讲清楚”是一回事
- 如何让学生愿意学(学习动机)、付诸努力是另一回事
而在教学中,老师却必须要“合二为一”!
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呢?
脑科学与神经科学研究结果表明:
如果我们把大脑的认知系统比喻成“发动机”,
那么“情感系统”就是汽油和油门踏板!
——正如发动机与汽油的关系一样,
没有“情感”支撑的学习,学生的大脑也不可能积极地运转!
因此,教学中如何激发“动力”,
就需要落实到“如何激发情感”上!
激发情感的方式有很多,比如:
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师的热情、师生关系、学习氛围等等,
幽默,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当然,作为老师
并非都需要转变为“幽默”的性格
而是要在在教学中
将幽默作为一种信息设计“手段”
既把知识讲得深入人心、又让人愿意学习!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幽默”吧!
以下是王珏老师经过研究、改进,
所给出的定义:
幽默的第一个要素是“出人意料”,
——也就是说,不能让人简单地猜到,
更不能直接告知答案!
第二个要素是“微妙联接”,
——虽然你不直接告诉他答案,但是他自己脑筋多动一下,
就能找到这种“微妙”的“关联性”!
而“关联性”,也就意味着:
你不能就一个知识、而讲这个知识!
必须要在多个信息或知识之间,建立起关联!
而且,这个”关联性“,不能是常见的,
要不然就不能“出人意料”,
但也不能过于晦涩、抽象、专业,
要不然就发现不了“微妙”的关联性!
只要你运用这种说话的技巧,
就可以把“幽默”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设计手段
——而非追求搞笑、或转变个性。
比如,一位老师在向同学介绍自己时,
进行了如下“幽默”的语言设计:
Ø大家好,我们你们这学年的科任老师,大家可以叫我“小于”,也可以叫我“梅姐”,因为“小于”和“梅姐”等价。
Ø此时学生会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在想为什么他俩会等价?
Ø此时我会揭晓谜底:因为一元二次方程“没解(梅姐)”,等价于相应的判别式δ<0。
Ø啊哦,原来是这样,哈哈此时一般学生会哄堂大笑。
Ø接着我问同学们,现在大家清楚我是哪个科目的老师了吧,此时一般学生会大声回答,“是数学老师”。
再比如,无锡的高三数学 吴华老师
在“截距”教学中,所设计的信息表达方式:
就充分符合了“幽默”的基本原理:
——出人意料:铁饼、海马、截距,这三者风马牛不及呀,乍一想是不合理的
——“微妙联接”: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有……但却不是……”,其“内在结构”具有微妙的相似性。
当学生咂摸出味道后,
是不是印象会极其深刻?
是不是会产生相当强度的情感支持?
因此,这就是采用了“幽默”的原理!
山东中医药高专 姜旭光老师在汇报他的学习心得与教学改进时,这样说道:
- 受王老师的熏陶,感觉自己的课堂幽默感染力增强了,一节课下来,不知不觉多处使用了幽默。在整节课的时间里,学生的学习情绪从未有过如此高涨!这大概就是幽默的魅力!
以下是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一些“教学幽默”:
1.这些常用的降糖药,已经使用很多年了。我爷爷吃过,我父亲吃过,我将来吃不吃,还不知道。(学生笑)--期待落空型
2.胰岛素每次餐前都要使用,所以每天至少要在自己身上注射3针。有的患者会产生疑问:我是不是吸毒了?(学生笑)--混搭/不和谐型
3.大家想一下,如果我们学校有1型糖尿病患者,就意味着打了下课铃,同学都忙着去食堂打饭,他要忙着——去卫生间给自己打胰岛素(学生笑)。。。--语义框架转换/同词不同义
4.有一个公司,他们别的活也不干,就是靠着生产和发明糖尿病的降糖药和相关器械,如速效、中效、长效胰岛素、胰岛素笔、胰岛素泵等等,现在全球5亿糖尿病患者养着这个公司,已经把这个公司养成世界级的跨国公司了。(学生笑)----语义框架转换/同词不同义
5.在药物的推广和使用过程中,科研工作者是疯狂的,临床大夫是谨慎的。因为科研工作者急于把新药推向市场,换来他做梦都想的日子,躺着就可以挣钱,他因为专利而获得巨大利润。而临床大夫是谨慎的,因为药物一旦出了问题,最先挨揍、挨骂的就是临床大夫(学生笑)--混搭/不和谐型
即使是高数这样以严谨和难度著称的学科
在长沙理工高数老师 谭艳祥的课堂中
也同样幽默频出、笑声不断:
通过以上一线教师的教学幽默案例,
我们应能感受:
当老师能通过教学语言的设计,
让学生“脑筋多转一转”,
就自行弄懂老师的“言外之意”,
就会在“情感/动机”和“认知”两个层面
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
现在,再次回顾米斯维特洛夫的这句话:
- 幽默是教育者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
相信大家会有更深的理解。
而且,幽默作为一种符合脑认知原理的信息设计方法
其实也揭示出了老师在“教学”方面的核心工作:
- 教学工作的核心并非创造新知识,而是创造出有效的知识表达方法!
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符合“幽默”原理的表达方法呢?
首先,这就需要弄清幽默的原理与框架
——幽默并非天外飞仙、无迹可循
它也是有自己的一些框架和方法的
王珏老师在《学习科学》一书中
总结和汇聚了前人研究出来的三种幽默框架
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家开展有效的幽默设计
其次它也要求老师不能局限于专业知识本身
而需要对知识与世界、知识与生活、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建立深刻的“洞察”,
找到两件事物之间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非常规”关系
并创造出符合幽默原理的信息表现方法!
——用知识洞察世界、转换表达方式、与学生经验相连接
这些本来也是优秀教师应该做到的!
资料来源于学习科学与技术研究。
后语:
版权声明 | 本文部分观点源于网络。如涉及到版权等问题,联系必删。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