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黄埔军校究竟有多牛?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在人类军事史上,很少有一个军校像黄埔军校那样,极大的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历史。从东征北伐到十年内战,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黄埔军校的师生都是双方历史的主角。

1924年1月,孙中山主持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开始。会议期间,孙中山宣布成立陆军军官学校,任命蒋介石为筹备委员长。1924年2月10日,军校筹备委员会确定招收学生324人,学校地址定在广州的黄埔岛。

为了招到优秀的学生,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招生启事刊登在《新青年》杂志上。而在军阀盘踞的多数省份,却不能公开招生。甚至有的省的军阀还下令学生不得出省。北方的直系首领吴佩孚下达命令,抓到考试的当场枪毙。于是,孙中山委托全国各地赴会代表为黄埔军校招生。

李大钊在北京招生,毛泽东在上海招生,胡公冕在浙江招生,以及董必武、何书衡等人分别发动了大批热血青年报考军校。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国。

陕西米脂刚刚中学毕业的杜聿明,不顾父亲的阻拦,毅然前往北京。山西河西村23岁的小学教师徐向前,渡过长江,去上海参加考试。河南商丘河南大学一年级学生侯镜如,将介绍信缝在衣服里,赶赴上海考场。参加京汉铁路总罢工的张隐涛、留学日本的宣侠父、北京朝阳大学学生曾扩情、蒙古草原的荣耀先、山东的李仙洲、安徽的许继慎、曹渊、杨浦泉、江西的黄维等年轻人相继奔赴广州。

就在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源源不断涌来的时候,蒋介石突然辞职离开广州。1924年2月29日,孙中山致电蒋介石:军官及学生远来者愈数百人,多为慕兄主持校务,不应使热诚倾向者失望而去,希即返,勿延误。蒋介石复函孙中山:所谓忠者贤者及其可靠者,皆不过趋炎附势。1924年3月7日,廖仲恺致电蒋介石:介不即来,学生、学校皆不了,只有迫弟自杀谢人,务请介行,勿延。

1924年3月27日,黄埔军校入学考试开始举行,共有700多人参加了考试。考试科目有作文、数学、历史、地理等,笔试之后还要面试。考试开始不久,浙江考生胡宗南被考官拉了出来,因个子只有一米六被取消了考试。随后廖仲恺写了一张字条,批准胡宗南参加接下来的考试,后来的胡宗南成了肩扛三颗星的上将。

1924年4月21日,蒋介石回到广州,不久后,孙中山正式任命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4月28日,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正式发榜,湖南考生蒋先云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黄埔第一期录取加合并的人数达600余人,诞生出许多未来名将,如左权、徐向前、陈庚、胡宗南、杜聿明、宋希濂、李默庵、李仙洲、孙元良、周士第、余程万、刘戡等。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在学校大操场举行,6月16日,是陈炯明炮轰孙中山住所的日子,孙中山为了让他的学生记住这个时间,特意选择这一天举行开学典礼。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大门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孙中山数十年的奋斗历程,终于有了一个崭新的起点,威名远扬的黄埔军校就此诞生。

在黄埔军校的教官中,有一半多是来自北洋政府建立的保定军校,包括校长蒋介石、总教官何应钦、教育长邓演达、战术教官严重等。还有些教官来自云南讲武堂和粵军,包括叶剑英、陈诚等人。除此以外,苏联先后派来100多人到黄埔军校担任教官,其中有很多人都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来源广泛的军事教官带来的新观念新思想,将黄埔军校的军事教育提升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在当时的战争形势下,黄埔军校学制由原定3年的课程,缩短为了6个月。教官们首先选定了学科和数科两大类,学科主要有步兵操典、射击教范、战术学等,数科主要有制式教练、实弹射击、野外演习等。当时的孙中山从广东兵工厂只拿到了30支粤制毛瑟,在极端简陋的条件下,黄埔一期生开始了严格的训练。学生入校后,从早上5点钟起床到晚间9点半熄灯,没有片刻时间是虚度的,什么人也不敢偷懒更不敢自私。某天学校集合的时候,教官顾祝同迟到,被正准备训话的校长蒋介石看到,蒋介石责令顾祝同当众罚跪,一直跪倒第二天早上。

当时的校长蒋介石每个星期都要找10个学生当面谈话,后来这些学生中很多人都成为他的心腹爱将。蒋介石最欣赏的学生是蒋先云,平时严肃的蒋介石一见到蒋先云就会显得平易近人。蒋先云军校毕业后,还曾留校任蒋介石的秘书,后来的蒋介石为了笼络蒋先云,多次礼贤下士,甚至以接班人的地位相诱,但并未成功,蒋先云后来成为我党的军事将领。

1924年11月20日,黄埔军校教导团第一团成立,何应钦任团长,后来发展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成为国民革命军的主力部队,为革命立下了赫赫战功。

1924年11月30日,黄埔一期共635人毕业,从此他们登上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此后2年间,600多名黄埔一期毕业生中,有300多人牺牲在东征和北伐战场上,幸存的300多人,几乎都成为国共两党军队的名将,他们在中国当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5年1月31日,黄埔军校举行了誓师典礼,东征讨伐陈炯明。此次东征,黄埔一二三期学生以及两个教导团随军出征,并逐步发展为东征主力军。此战历时不到两个月,东征联军攻进惠州。

1925年9月6日,黄埔军校第二期449名学生毕业。曾参加南京保卫战、昆仑关战役、滇西缅北战役、解放战争的邱清泉就出自黄埔二期。

1925年10月至11月,广州国民政府为彻底消灭陈炯明残部,决定进行第二次东征。此战基本消灭了陈炯明的部队,陈炯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孙中山统一广州的遗愿变成了现实。

1926年1月17日,黄埔军校第三期1233名学生毕业。王耀武、戴安澜、方先觉、黄公略等著名将领都出自黄埔三期。

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北伐誓师大会在广州举行,北伐军以黄埔军校师生为主要支柱。校长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副校长李济深任总参谋长,黄埔一期生蒋先云任总司令部侍从机要秘书,教官金佛庄任总司令部警卫团团长。在总司令部的14个处中,有10位处长由黄埔教官担任,此外还有大量的黄埔教官学生被编入北伐军的各个部队。在校的第四期政治大队、第五期入伍生炮兵团、工兵营、迫击炮连、校部无线电通讯队、交通工程队、宪兵营等也随军北伐。北伐战争中,黄埔军校师生奋勇当先,历经百战,黄埔军校声威也进入高峰。

1926年10月4日,黄埔军校第四期2645名学生毕业。第四期出现了很多名将,数量仅次于第一期。如林彪、张灵甫、谢晋元、胡琏、李弥、伍忠豪、刘玉章、赖传湘、高魁元、唐天际、唐明生、曾中生。因为林彪的存在,第四期的名声甚至在第一期之上。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黄埔教官熊雄、孙炳文、熊锐、萧楚女,学生谭奇镜、麻植等人牺牲。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彻底破裂,从此黄埔学生们也走向了国共两个阵营。

1927年8月1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陈毅、郭沫若等大批黄埔官生奔赴南昌,参加南昌起义。第二期学员卢德铭在秋收起义中担任总指挥,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叶剑英和政治部秘书聂荣臻以及学生徐向前等人参加了广州起义。黄埔军校师生中,约有3000多名黄埔军校教官和学生在全国各地投入了创建红军、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的斗争。后来,他们又踏上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悲壮历程。

1927年8月15日,黄埔军校第五期2418名学生毕业。第五期涌现出大量的军事人才,包括抗美援朝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上将张宗逊、杨至成、中将谭希林、国民党中将郑庭笈、国民党少将邱行湘、解放军少将廖运周、国民党中将郭汝瑰、国务院原副总理陶铸等。

1929年2月24日,黄埔第六期718名学生毕业。黄埔第六期是划时代、分水岭的一期,这也是国共合作创办黄埔军校的最后一期。在第六期中也诞生了很多名将,国民政府军统局副局长戴笠、著名诗人臧克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程子华、抗日名将廖耀湘、军长杜鼎、解放军十大将之一罗瑞卿、上将陈伯钧、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熊笑三、通信事业开山鼻祖王诤、东北抗日联军将领赵一曼等。

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黄埔师生团结一致,投入全民抗日,为国家民族流血牺牲。东北地区,黄埔生赵尚志、赵一曼高举抗日旗帜。长城各关口,黄埔生关麟征、黄杰、戴安澜等将军与日军恶战。华北战场,黄埔一期生李默庵、李仙洲等将领构筑山西防线。在敌后战场,黄埔教官聂荣臻、一期生徐向前、四期生林彪率领八路军与日军展开大规模战斗,创造了平型关大捷,取得了八路军出师以来的首次胜利。

淞沪会战中,黄埔教官陈诚、顾祝同担任指挥官,黄埔生孙元良、王敬久、宋希濂、王耀武、胡宗南、李文等人率军参战。

在罗店争夺战中,黄埔一期生18军少将旅长蔡炳炎下令本旅将士与阵地共存亡,他身先士卒,不幸中弹,英勇殉国。

黄埔一期生黄维率领67师苦守阵地7天,师部除了一个电报员,文书炊事员都拿枪冲上了战场。

忻口会战中,面对日军坦克横冲直撞,李默庵属下第10师的前卫营连无一人退缩,很多战士被碾在坦克车下。

台儿庄战役中,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李宗仁、黄埔军校教官汤恩伯、一期生关麟征纷纷投身战场,创造台儿庄大捷,是中国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在武汉会战万家岭战役中,74军军长俞济时、58师师长冯圣法、51是师长王耀武率部参战,创造万家岭大捷,日军整整一个师团几乎遭到灭顶之灾。
在百团大战中,黄埔一期生左权协助彭德怀指挥战斗,黄埔教官聂荣臻、黄埔一期生陈庚、六期生程子华等将率部参战。百团大战使华北地区的日军遭到重大打击。

在常德保卫战中,曾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高安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的黄埔一期生57师师长余程万遭到最危急的时刻。常德保卫战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此战,中国军队依托阵地顽强阻击,击毙日军1万余人。

抗日以来,黄埔军校的师生们前仆后继,用生命捍卫阵地,与日军殊死搏斗。抗战期间,黄埔军校少将、中将军衔的高级指挥官有97人殉国,黄埔军校本校毕业生2万余人为国捐躯,各分校毕业生的牺牲数量太多,无法计算。

1946年6月,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的黄埔同学,从抗战时期的同仇敌忾,变成了战场上的兵戎相见。

此时的共产党方面,当年的黄埔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担任中央军副主席总参谋长,陈毅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森华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黄埔四期生林彪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黄埔一期生徐向前任华北野战军副司令员,黄埔六期生罗瑞卿任华北野战军副司令员,黄埔一期生阎揆要任第一野战军参谋长副司令员,黄埔五期生程子华任第四野战军兵团司令员,黄埔一期生周士第任第一野战军第十八兵团参谋长,黄埔一期生陈庚任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

国民党方面,黄埔教官顾祝同任陆军总司令,黄埔教官陈诚任东北行辕主任,黄埔一期生关麟征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黄埔一期生胡宗南任西北剿总司令,黄埔一期生宋希濂任湘鄂边剿总司令,黄埔一期生杜聿明任华北剿总副司令、徐州剿总副司令,黄埔一期的范汉杰任陆军副总司令、东北剿总副司令,黄埔一期生罗奇任陆军副总司令、京沪杭警备副司令,黄埔六期生廖耀湘任新六军军长,黄埔一期生王叔铭任空军司令,黄埔一期生桂永清任海军司令,黄埔三期生王耀武任第四方面军总司令、山东省主席。

在这些黄埔将领的身后,还有几百万军队。国民党军队总兵力为430万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总兵力为120万人双方兵力对比悬殊。

1946年12月,苏北战役中,华东野战军围歼国民整编第69师,消灭国民党军21000人,黄埔军校潮州分校二期生师长戴之奇自杀。

1947年1月,鲁南战役中,华东野战军在鲁南地区消灭国民党军53000人,俘虏黄埔一期生整编26师师长马励武。

1947年2月,莱芜战役中,华东野战军消灭国民党军56000余人,黄埔一期生国民党军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被俘虏。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歼灭黄埔四期生张灵甫率领的国民党军整编74师32000人。

1947年10月21日,黄埔教官聂荣臻率领的晋察冀野战军,在华北战场将国民党第三军主力包围并消灭,俘虏黄埔二期生罗历戎。

1948年9月,国共双方的第一次大决战,辽沈战役在东北打响。在东北,解放军的兵力达70万,国民党的兵力只有55万,此战双方指挥人员由黄埔四期生林彪对战国民党军三位黄埔一期生的杜聿明、郑洞国、范汉杰。林彪率领东北野战军经过短短52天的战斗,歼灭蒋介石手下47万精锐部队,范汉杰被俘,郑洞国投诚,杜聿明被调离东北。蒋介石气愤地说:林彪是黄埔四期的,你们是黄埔一期的,师兄打不过师弟。此战过后,国民党军队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共产党军队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战争开始呈现一边倒的态势。

1948年11月6日,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此战历时两个多月,歼灭及俘虏国军55万人。其中,黄埔第一期国民党淮海战役副总司令杜聿明被俘虏,黄埔第一期国民党高级参谋黄维被俘虏,黄埔第二期国民党兵团司令员邱清泉被流弹击毙,黄埔四期生李弥和黄埔一期生孙元良在突围过程中经过伪装,成功潜逃。

1948年11月29日,解放军发起平津战役。此战,黄埔一期生国民党塘沽保安司令侯镜如率军起义,并向解放军传递情报,为北平和平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兵力由全面内战前的400多万降到149万,共产党的兵力由120万上升至400万。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基本退守到长江以南。

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发起了渡江战役。经过42天的激战,渡江战役胜利结束。

1949年7月22日,黄埔军校第一期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陈明仁通电起义,不久后湖南和平解放。

1949年12月,黄埔军校成都本校第23期的教官和学生总共14000多人举行起义。23期的起义,标志着黄埔军校在大陆的结束。

从1924年建校到1949年解放,25年的时间里,黄埔军校经历了广州时期、南京本校时期、成都本校时期,总共毕业生达30余万人,产生了一大批军事家和政治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有5位曾在黄埔军校求学或任教,10名大将中的3位,57名上将中的9位也出身于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现代史。

如今台湾的凤山陆军军官学校,其前身就是黄埔军校。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