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观察|主题公园:大湾区的“新战场”?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中国第三座迪士尼乐园花落哪座城市,一石激起千层浪。

今年是迪士尼成立100周年,在这一时间节点上,多城竞夺迪士尼乐园的话题多次登上热搜。虽然不少城市随后辟谣澄清,迪士尼官方对于会否在中国建设第三座乐园也不置可否,但仍然挡不住粉丝和网友追逐的热情,毕竟这件事情“想想都让人激动”。

中国第一家主题公园诞生于改革开放后的深圳,是20世纪80年代末开园的锦绣中华,由此开启了珠三角主题公园发展的历程。起步最早、产业齐全、品牌集中,时至今日,珠三角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主题公园产业发展最成熟的地区之一。

为什么大家都在争夺主题公园?作为本土主题公园的发源地,大湾区能在这个城市竞争的“新战场”上脱颖而出吗?

主题公园与城市:谁选择谁

暑假正在进行时。根据政务公开数据及媒体统计,上海迪士尼和北京环球影城平均每天入园人次均超过5万,随之带动的文旅消费,跟这个夏天的气温一样火热。

这几年,在消费升级的市场背景下,国内旅游产业和娱乐消费比例提升,主题乐园成为新的消费主战场。面对国际大型主题公园,各大城市更是大开怀抱、展开竞夺。

大家在争夺主题公园时,到底在争什么?

行业调研显示,主题乐园的上游为旅游设备、IP供应方、地块提供方和第三方服务等,下游是销售渠道、园区餐饮和各类消费群体。城市围绕主题乐园的建成,可带动包括旅游、娱乐、文化会展、住宅、商业、酒店等诸多产业,并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艾媒咨询数据预测,2023年中国主题公园的直接效益规模(含门票、餐饮、住宿等)预计达3939.9亿元。

除了“看得见”的经济收益,还有“看不见”城市影响力。

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指出,一个品牌美誉度良好且运营完善的主题乐园可以成为一张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影响力,同时促进土地价值的增长。“主题乐园占地面积大,一般会建在离市中心较远的地方或两个城市的连接点。一般来说,主题乐园落到哪里,哪里的客流就会增大,土地就会升值。”

一座主题公园快乐一座城,甚至几座城,这盘乐园经济确实“很香”。

当然,这种强大的拉动效应,不是每个主题公园都能做到的。根据主题乐园权威机构TEA和 AECOM发布的《2022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在全球十大主题公园中,拥有强大卡通IP的迪士尼整整占了八席。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第三座迪士尼乐园#能频频登上热搜,掀起此起彼伏的讨论。

城市落地一座主题公园可能不难,但如果你想要的是迪士尼,那选择权就掌握在对方手里了。

目前,全球共有6个迪士尼乐园,除了美国本土的洛杉矶和奥兰多,海外迪士尼乐园分别位于法国巴黎、日本东京,以及中国的香港和上海。

放眼全球,这些城市的经济实力毫无疑问处于领先水平。1982年海外第一家迪士尼乐园在东京开园。当年东京人均GDP约为9700美元,是世界人均GDP(2400美元)的4倍。1992年巴黎迪士尼乐园开园,当年全法国人均GDP超过2.39万美元。2005年香港迪士尼乐园开园,当年香港人均GDP约为2.66万美元。2016年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当年上海人均GDP为1.712万美元。

除了有钱,这些城市还人多,能为乐园“供应”大量游客。洛杉矶是美国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东京和香港人口密度位居世界前列。巴黎人口不算多,但它辐射的是整个欧盟的旅客。上海常住人口超过2400万,是中国超大城市中城区人口最多的城市。“超级乐园”配“超级城市”,是经济规律的体现。

珠三角简史:从“锦绣中华”讲起

当我们津津乐道,讨论迪士尼乐园的布局时,国内本土100多座主题乐园不该被忽略。当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在珠三角。

国内首位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尤利西斯奖”获得者、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的教授和主任保继刚曾梳理: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历了游乐园发展阶段。1983年中山市长江乐园开业,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随后短时间内珠江三角洲各市兴建了多个游乐园。当时,整个广东的游乐园达到了19个,但里面的游乐项目大同小异,大部分效益不佳。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在这片乐园热土上发生。

80年代末,陈慧娴发布《千千阙歌》。两个月后,位于深圳市西部深圳湾畔的“锦绣中华”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第一家真正具有主题意义的主题公园。

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开幕典礼现场。

这个微缩型景区由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和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兴办,展示了82处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名山大川和人文古迹。缩小版的万里长城、秦兵马俑、敦煌莫高窟、黄果树瀑布……游客们哼着“来日纵使千千阙歌,飘于远方我路上”,体验“一眼望尽千年华夏文化,一日游遍万里大好河山”。

谁都没有想到,在当时国内游乐园效益普遍低迷的情况下,“锦绣中华”创造了一年基本收回投资的行业传奇。它的巨大成功,让珠三角尝到文旅融合甜头,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兴建起近20个主题公园,全国各地的主题公园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下一个十年,珠三角再次走在了行业的最前面。

1998年,华侨城重磅推出主打刺激性大型游乐设备的主题公园品牌:欢乐谷。尽管遇上亚洲金融危机客流不如预期,但在组团式观光游占主导的年代,欢乐谷打造出互动体验型主题公园,本身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此,一代“80后”“90后”有了更多童年回忆,国内主题公园也进入了都市娱乐的新阶段。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吴志才,如此概括90年代广东主题公园的发展进程:文化主题公园在广东出现、兴起,并逐步在南中国构建起主题公园集群,标志着广东文化旅游产业从“依托资源”迈入“创造资源”的阶段。

香港迪士尼乐园

世纪交界,内地与香港的通关手续进一步简化。2005年香港迪士尼乐园开园,陈慧琳在开幕仪式上唱了一首《他约我去迪士尼》,歌里唱道:“毕生也愿记起香港迪士尼,烟火璀璨夜晚定会很美。”

梦幻城堡、米奇老鼠、旋转木马……童话世界在运营首年就吸引了超过500万人次游客,更多人第一次见识到了国际大型主题乐园的魅力,毕生难忘。

三巨头鼎立:世界版图与新梯队

香港迪士尼这条“鲶鱼”,搅动了一池春水。国内主题公园纷纷思考起IP运营,总部同样位于深圳的华强方特是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

2007年芜湖方特欢乐世界开业,随后华强方特主题乐园瞄准三线及以下城市,在12年间“攻”下了30多座城市。2012年,华强方特推出动画片《熊出没》,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动漫IP。两年后,“熊大”“熊二”反哺主题公园,天津方特乐园推出动感射击游戏“熊出没历险”,成为第一家带有熊出没IP的主题乐园。

从实体经济到文化产业,华强方特学会了用动漫IP打造主题乐园,又以主题乐园延长了动漫IP的生命周期,被业界誉为“中国版的迪士尼”。

同一时期,珠三角冲出了第三个主题公园大品牌:长隆。

2006年和2014年,广州长隆欢乐世界和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分别开业,形成集旅游景点、酒店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欢乐体验大联合旅游综合体。前者还成功入选中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广州番禺长隆欢乐世界 南方+ 吴伟洪 拍摄

目前,国际上有三大主题公园品牌,迪士尼、环球影城、默林娱乐。如今在国内,本土主题公园也崛起了三巨头——华侨城、华强方特、长隆。三大巨头鼎立的局面形成,巩固了珠三角地区主题公园集群的地位。

疫情发生前,美国主题娱乐协会(TEA)与AECOM经济咨询团队联合发布《2019年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在当年全球十大主题公园集团游客量排行榜中,华侨城冲进前三,华强方特、长隆集团位居第五、第六。

这一次,珠三角梯队让世界见识了中国本土主题公园的实力。

但艾莎公主的魔法,哈利波特的咒语,还是给国内主题公园狠狠“上了一课”。

上海迪士尼开业第一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直到7年后的今天,粉丝依旧会为见玲娜贝儿一面排队5小时。北京环球影城门票开售半小时就售罄未来一周的票,入园一根349元的魔法棒,是“霍格沃茨学子”必备的打卡姿势。

(本报告纳入评价的主题公园为2021年1月前开园的主题公园。)

(本报告纳入评价的主题公园为2021年1月前开园的主题公园。)

《2022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无论是游客量,还是年营业收入,上海迪士尼乐园都是妥妥的顶流。

从“锦绣中华”开始,中国主题公园已经走过了34个年头。根据基础设施咨询公司Aecom数据,2020年国内主题公园的数量达到156个。我们不禁要问,本土主题公园什么时候才能跟这些国际大型主题公园“掰一掰手腕”?

百园大战:大湾区出列?

现在,这场竞赛才刚刚开始。

全球知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研报显示,中国当前的主题公园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二,但仅有27%的中国人曾经去过主题公园,与发达国家市场68%的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家庭收入增长以及地区庞大的人口规模是中国主题公园需求持续增长的动因。

空间很大,“蛋糕”还很小。外有香港迪士尼、深圳乐高乐园度假区等国际品牌加速抢滩,内有本土100多座主题乐园对抗马太效应,在这场“百园大战”中,大湾区有机会出列吗?

我们用国际大型主题公园“高GDP+高人口密度”的选址公式来算一算。

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跻身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十。按8700万人口计算,去年大湾区人均GDP约为2.0689万美元。其中,深圳人均GDP为2.7248万美元,广州2.2840万美元——是全国人均GDP(1.27万美元)的约2倍。

同时,广东不仅GDP连续34年全国第一,常住人口也稳居全国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指出,大湾区人口年龄结构较轻,劳动力人口比重高,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动力强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预测,2050年大湾区人口将会达到1.2至1.4亿的庞大人口规模,成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之一。

从这两个维度来说,大湾区想要做大“乐园蛋糕”,具有很大潜力。

江门赤坎华侨古镇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这几年大湾区不断有新的主题公园落地,例如江门的赤坎华侨古镇,广州的钧明欢乐世界、融创乐园冰雪世界等。本土三大巨头也在现有主题公园中,创新推出多元业态组合、夜间旅游、造节等新玩法。

但如果要跟国际大型主题公园比一比,本土的主题公园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首先是收入来源。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去年披露的数据显示,本土主题公园只有53%在盈利,另有25%亏损、22%持平,门票经济是园区收入来源的主体。而在迪士尼和环球影城构建的旅游生态中,二次消费、混合消费才是吸金的重头戏,甚至能占到收入的七成。

其次是同质化。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曾发布《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主题公园建设发展中出现了概念不清、盲目建设、模仿抄袭、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导致主题公园吸引力、美誉度不高,国际竞争力弱。

要解决上面两个问题,最终还是归结到中国18年前就明白的道理:IP。

中国从来不缺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也不缺家喻户晓的影视作品,缺的是持续开发这些IP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华强方特以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为灵感,造出了女娲补天、烈焰风云、决战金山寺等乐园项目,但这么多年真正拥有知名度的只有“熊出没”。长隆用明星动物创作了“卡卡虎”“熊猫三胞胎”“超级猛犸”等IP,并与《奇妙的动物》《爸爸去哪儿》等节目互动增加曝光,但除了亲子场景,似乎难以开拓新的“大人”客户群体。

是“鲶鱼”也是榜样,成熟的国际大型主题公园就在眼前,我们不妨多取取经,学学别人打造IP的本领。毕竟快100岁的米奇,和刚过10岁的熊大相比,米奇有更丰富的阅历,熊大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参考资料

《提供大量工作岗位,拉动其他产业发展,主题乐园为城市消费带来新动能》,环球网

《中国第三座迪士尼,新一线谁能拿下》,新周刊

保继刚. 珠江三角洲主题公园发展回顾[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

《中国主题公园33年“变迁史”》潮汐商业评论

《粤港澳大湾区主题公园产业的创新发展》,梁增贤

《快看|上海迪士尼连续两年占据顶流,中国正成为主题公园投资热土》,界面新闻

《下午察:中国第三座迪士尼乐园要来了?》,联合早报

《7城竞夺!谁能拿下中国第三座迪士尼?》,国民经略

【采写】南方+记者 李霭莹

【制图】张雅

【统筹】何山

【作者】 李霭莹;吴伟洪;杨兴乐

珠三角观察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