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福村宝”成为村民的“第二医保”
“老朱,你看病报销的1060块钱,已经打到你账户上了。”7月25日,肥城市湖屯镇西湖东村70岁村民朱大爷收到村副书记潘兆岭发来的信息,他做梦也没想到看一次病能享受2次医保报销。
朱大爷看病之所以能够“2次报销”,是因为“福村宝”帮了忙。2023年,自湖屯镇成为泰安市首个乡村公益医疗互助项目试点镇以来,按照“党建统领、政府引导、村居组织、村居讨论决定、群众自愿参与、平台科技支撑”的思路,开展以保障村民健康、减轻就医负担、降低因病返贫风险为主的“福村宝”试点,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福村宝”由此也被村民称为“第二医保”。

“福村宝”究竟是什么?“福村宝属于乡村公益医疗互助项目,试点区域的农村居民不限年龄、不限健康状况,人人都能参加,按照每人一年50元的标准筹集保费。缴费保障期内,居民住院看病报销次数不限,单次至少能报300元,最高可报2万元,一年累计最高可报4万元。”湖屯镇二级主任科员刘大龙向记者介绍道。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福村宝”如何才能让村民接受?湖屯首先在东湖西村、董四村、张店村、北王村等16个村试点,每个试点村农户参与率不低于40%。通过以点带面、开枝散叶,扩大“福村宝”辐射范围。

试点展开后,湖屯镇通过广播讲话、散发传单、登门动员等方式,广泛宣传“福村宝”的好处。为了调动村民参保积极性,还采取“村民自愿互助一点、公益慈善捐助一点、村集体经济扶持一点”的办法,今年村民每人只需出30元,其余由村集体资金支持10元,镇募集公益资金支持10元。截至7月25日,16个村已筹集“福村宝”保费381000元,线上交费共计7620人。
好处说了一箩筐,“福村宝”到底管不管用,最终要靠事实说话。西湖东村71岁村民孙大娘,在村委成员上门宣传时,她将信将疑没有放心上,拖到最后才交了30元钱,缴费后不久查出心脏病,隔三差五就得往医院跑,住院医药费就花去几万元,“福村宝”先后3次给她报销。“福村宝真是咱们老百姓的福宝啊!”孙大娘感叹道。
“福村宝”的亮点,除了政府补贴,没有年龄和健康状况的限制外,可报销的病种也多。据了解,“福村宝”报销的病种多达1539种,覆盖住院治疗的所有科室。患者在报销医保后,个人支付金额在3500元以上的(包括3500元),在福村宝APP中上传出院记录、住院费用清单和医保报销单,经审核认定后即可领取“福村宝”报销。
同样是看病报销,“福村宝”与城乡居民医保有何不同?“福村宝作为政府引导、村民自愿、乡镇统筹的公益医疗互助项目,实行统一实施范围、统一实施期限、统一筹资标准、统一报销标准、统一缴费时间、统一管理发放的办法,所筹资金放在镇财政设立的乡村医疗互助资金专门科目上。”刘大龙解释说,“当年用不了的钱,可转下年继续使用,这是福村宝的另一个大亮点。”
“福村宝”给村民带来看得见的实惠。截至7月25日,湖屯镇已经理赔62笔,报销38180元。作为受益者的东湖东村村民赵大娘,因治疗直肠恶性肿瘤,花费36100.74元,医保和“福村宝”两轮报销后,只花了11678.60元。“福村宝就是你拉我一把,我拉你一把,大家互帮互助。”赵大娘高兴地说。(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董效晏 田浩 报道)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