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多改款中脱颖而出的轰-6K到底有多强?

轰-6K作战想象图
作为一款服役几十年的机型,轰-6的改型很多,其中典型的改进型号主要有轰-6D、轰-6H、轰-6M和最新型的轰-6K,因为轰-6基本从D型机之后才具备导弹攻击能力。前三款改型的改动量基本上都是在前一型基础上逐渐增加飞机的现代化作战能力,从可发射“鹰击”-6反舰导弹的轰-6D,到可发射KD-63防区外空地导弹的轰-6H,再到4挂架,可发射“鹰击”-83K反舰导弹和KD-88空地导弹的轰-6M。
这三款改型尽管改动量也不小,但都未摆脱原有轰-6的设计范畴,只能算是“修修补补”。轰-6K则完全不同,该机对原机的动力、操纵、航电等系统进行了彻底大改,机头和机尾的结构也作了修形和改动,可以说除了外形神似外,几乎相当于重新设计的飞机。


轰-6K(下)和轰-6H(上)的进气道,看出K型机的进气口明显加大,以满足换装大功率涡扇发动机后的进气要求
动力系统大改,换装新型发动机
轰-6的动力系统从基本型到M型一直采用的是两台涡喷-8发动机,该型发动机仿制于上世纪60年代,在当时还算适用,几十年来也进行过数次升级改进,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得到较大提升。但受原始设计限制,在降低油耗、增加推力方面的改进成效不大,限制了轰-6在航程和载弹量方面的提升潜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西飞曾提出过非常大胆的改进计划,即采用四台英国“斯贝”涡扁发动机代替原有的两台涡喷-8发动机,其中两台布置在原涡喷-8的位置,另外两台在机翼下吊挂。这样可将轰-6的航程从5760千米猛增至8060千米,海平面爬升率从18.6米/秒提高到29.7米/秒。该方案虽然由于改动量太大、使用和维护成本太高而作罢,但也验证了换发即可大幅度提升轰-6作战性能的可行性。
因此,轰-6K在动力系统改进上选择的就是换发。由于轰-6采用的是翼根发动机舱设计,其发动机舱是机翼主结构的一部分,所以更换发动机时必须受到发动机舱尺寸限制,只能选择小直径的发动机,这样就不需要对机身和机翼的主承力结构进行大改,可以降低研制风险。
轰-6K最终选用的是俄罗斯D-30KP-2型涡扇发动机,该发动机是库兹涅佐夫设计局于上世纪70年代投产的中等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主要应用在伊尔-76系列大型运输机上。D-30KP-2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11000千克,比涡喷-8的7650千克增加了44%,同时起飞油耗从0.91千克/千克小时降低到0.49千克/千克小时,巡航耗油率从0.89千克/千克小时降低到0.7千克/小时,算下来巡航阶段每小时要少消耗燃料近900千克。

俄制D-30KP-2中等涵道比发动机,比轰-6其他机型所用的涡喷-8发动机推力增加40%以上
根据当初为轰-6改装斯贝发动机的经验,推力增大后,该机的起飞爬升到作战高度时间可以从35分钟减少到20分钟以内,两台7650千克推力的涡喷-8发动机工作35分钟需要消耗燃油8.2吨,而两台11000千克推力的D-30K发动机工作20分钟则只需要6.3吨燃油,爬升段即可节约1.9吨燃油。
原先轰-6的整个任务航程约5000千米,耗时在6.5小时左右,其中平飞段6小时消耗24吨左右燃料。换用新发动机后,即使飞机的总载油量不增加,但由于起飞段节省了近2吨燃油,所以巡航阶段可用燃料达到26吨,巡航飞行阶段时间达到8小时以上,也就是说任务飞行距离可达近7000千米,换算作战半径达到3500千米左右。特别是考虑到推力增加后载重量的增加,尤其是机身弹舱挂载副油箱后,该机作战半径有望达到4000千米以上。
航电系统大幅升级,机组成员减少
轰-6K与原先轰-6及其改型机在外形上最大的改变是取消了机头位置的透明领航员舱和颌下雷达,机尾结构也作了重新设计。军事专家李杰表示,这种改动是因为轰-6K重新设计了该机的航电系统,采用数字化座舱和综合航电设计后,原先的机械式指针仪表和改进型上安装的少量数字化导航仪表被6块多功能彩色液晶显示器替代,发动机、液压、操纵、燃油、飞控、火控和弹药管理等系统的参数可以集中显示,实现了飞行和作战信息的综合处理、综合显示以及系统工作方式的综合控制,提高了整机作战使用效能和座舱的人机工效。

机头经过修形,取消了下颌雷达罩的轰油-6,但仍保留有领航员观察舱
工作效率提高后,轰-6K的机组人员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从正副驾驶员、第一领航员、第二领航员、通讯员和射击员组成的六人机组变成了驾驶、副驾驶、电子战/通信员和领航/武器系统控制员组成的四人机组。
这四名机组人员的位置也统一布置在机头,分2排,每排2人,全部前向乘坐,每人都配备独立的弹射座椅。如此一来,不仅大大简化了原先轰-6机组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复杂的逃生弹射程序(弹射顺序为:射击员一通讯员一第二领航员一第一领航员一副驾驶员一驾驶员,而且除2名驾驶员是向上弹射外,其他4人均为向下弹射,过程极为复杂,成功率很低),而且4名机组成员全部是向上弹射,安全度和救生概率有了质的飞跃。
空下的机头领航舱被改为雷达舱,机头的玻璃罩换成了雷达罩,内部安装一部具备地形测绘、合成孔径、地形跟随等功能的新一代机载火控雷达,使轰-6K的低空突防和探测能力大大提升。原先下颌部的雷达安装位也用来安装一部集成了红外热像仪、可见光摄像机、紫外成像仪和激光测距机等多种光学传感器的光电转塔,具备昼/夜光电侦察、激光测距、激光定位和指示打击等功能,使轰-6K在夜暗状态下也可以对目标进行精确轰炸。

轰-6K彻底取消了机头领航舱,将原领航员舱改为雷达设备舱,并在下颌部加装光电侦查设备。
而操纵系统方面,据悉轰-6K采用多余度数字电传操纵系统取代原有的全机械“硬式”操纵系统,这样不仅可以减轻飞机重量,简化了操纵系统结构,而且数字电传的放宽静稳定设计使其在飞行包线内反应迅速、操纵灵活。当驾驶员在作战空域中进行极端机动飞行时,飞控计算机还可防止飞机超出最大允许飞行速度、过载极限或失速迎角等危险动作。
可挂6枚“长剑”-20巡航导弹
最初的轰-6飞机没有翼下挂架,所有弹药都挂载在机腹弹仓,经过轰-6D和轰油-6的改装经验摸索,到轰-6M时,翼下挂架增加到4个,可以挂载4枚鹰击-83K空舰导弹或4枚KD-88防区外空地导弹。
轰-6K则对机翼进行了重新设计,加强了结构,增加了弦长,并将翼下的大型挂架数量增加到6个,每侧3个。如此一来,该机执行任务时最多可挂载6枚大型反舰或防区外空地导弹。这个载弹数量虽然不算很多,但是在现役飞机中也算是相当不错,B-52轰炸机是当前巡航导弹搭载能力最强的飞机,可以搭载20枚大型防区外导弹,而最大起飞重量超过轰-6K三倍的图-160战略轰炸机也只能搭载12枚大型导弹。
从网上披露的照片来看,轰-6K配备的主要武器除了反舰导弹和空地导弹外,最为外界关注,也是威慑力最大的当属“长剑”-20远程巡航导弹。该导弹是2009年国庆阅兵上出现的长剑-10陆基巡航导弹的空射发展型,长约8.3米,重2.5吨,弹径约0.7米,整体布局与“战斧”式巡航导弹近似,都采用长细比较大的“一”字形弹翼,弹身头部呈半球体,中段为圆柱体,尾部收缩,弹尾装“十”形折叠尾翼,其后还串接一台直径相同的固体火箭助推器。
发射前,中弹翼后折于弹体两侧的贮翼槽内,尾翼则从翼根处横折于尾部周围,发射后自动展开。“长剑”-20导弹结构设计较为紧凑,特别是涡扇发动机的使用,大大缩小了导弹整体尺寸,降低了雷达反射面积,有助于提高其突防能力。另外,该巡航导弹的射程超过2500千米,采用惯性+数字地图匹配+“北斗”卫星组合导航方式,具有极高的打击精度。战斗部载荷超过300千克,可选用常规弹头或战术核弹头,常规弹头包括杀伤爆破弹和子母弹等多种类型。

挂载长剑-20远程巡航导弹的轰-6K
另外,由于轰-6K机身属于瘦长型,所以机腹弹仓受尺寸限制,难以像B-52战略轰炸机那样在弹仓内安装旋转挂架,因此不能进一步增加巡航导弹的载弹数。但可以采用复合挂架来携带激光制导炸弹或者“北斗”制导炸弹等用于临空精确轰炸,可以大大提高轰-6K的常规打击能力。在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和制电磁权的情况下,该机挂载精确制导炸弹的打击费效比会比其它战斗轰炸机要高。此外,该机的弹仓内还可以加装副油箱,在执行远程任务时通过携带内部副油箱来进一步增加航程。
战略及战术意义
战术及战役打击方面,大改之后的轰-6K航程远、载弹量大,拥有“飞豹”和苏-30MKK等战斗轰炸机无法取代的优势。比如打击敌航母舰队,该机可以一次装载6枚大型反舰导弹,在航母防区外对其发起饱和攻击。虽然“飞豹”和苏-30MKK最多也可以挂载4枚鹰击-83K反舰导弹,看似只少挂2枚,但挂4枚后两机的载油量将急剧减少,作战半径也将会降低到基本失去远距离攻击的能力,轰-6K则没有这个限制,挂载6枚反舰导弹后的航程仍能达到数千千米。在执行对航程要求不高的作战任务时,轰-6K不但可以在机翼上外挂6枚大型空地导弹,而且在机身内部的弹舱中还可以携带一定数量的精确制导炸弹或在机腹挂载大型电子对抗吊舱,其挂载优势将得到很大发挥。
战略打击方面,作战半径超过3000千米的轰-6K,从大陆沿海机场出发,可以覆盖整个西太平洋、西南太平洋,从内陆机场出发可以覆盖俄罗斯全境和南亚次大陆,如果使用射程2500千米的长剑-20远程巡航导弹,其打击距离更是能达到5500千米以上,使轰-6K成为中国空军现有武器库里最长的一把剑。即便轰-6K的突防能力不强,只适合作为导弹平台在防区外实施打击,也能确保对亚洲和西太平洋绝大部分区域的高价值点目标进行精确可靠的战役级精确打击。而轰-6K如果挂载6枚使用战术核弹头的“长剑”-20,在海上,甚至是中国本土范围内就可对周边敌对国家及地区的本土实施纵深核打击,从而使中国具备有效的空基核打击能力,战略价值更高。
自动化还是不行,B2机组成员只有2名,就能执行全部任务,6K要4人,应该还要提升智能化水平,机组人员争取压缩到2名。
看我的b52飞机,专门轰炸越南
翼根发动机 老掉牙的设计 不知道为什么老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