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耶!终于有人把考研择校说清楚了啊!

如果你最近准备考研,择校却没有头绪,那这篇文章赶紧点赞收藏起来,务必仔细看完!

从选专业到挑学校,从择校对比,到择校必备网站,这一篇都给你说清楚了!


第一步:选专业


结合自己的本科专业,结合自己的未来规划,选定要攻读的专业。

1.查专业

第一步:查专业,不是所有专业都和本科专业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的,有些专业不招生,有些专业招生极少,那我们就要找到对应的平替专业,就好比研新生考研天眼,就能直接查,输入关键词即可!


2.专业跨考

有些小伙伴可能要考虑是否换专业,那这个时候就有一些原则,希望大家注意。

一是能不换尽量不换,这不是一句废话哈,因为换专业难度肯定大大增加,跨度越大,难度越大;二是如果一定要换,尽量换近一点的,最好是专业代码前四位一样,最低最低也要前两位一样;三是如果一定要跨大类,理工类跨经管文史类还好,反过来非常不建议。

在跨专业之前,需要查好跨考的一些限制条件,符合条件再报考,否则还得重来一年;而且不要轻易挑战规则,不要认为自己能创造奇迹,除非你比普通人优秀太多,不然多的是被不动声色刷掉。


第二步:选学校


择校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是排在最前面的,就是地域、学校名气和专业排名,搞定了这些基础问题,择校才不会出错!

1.优先考虑地域问题

之所以地域问题那么重要,放在第一位来讲,就是因为我们读研不仅是读书学知识,也有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圈的目标。读研时候导师和同学的人脉都挺重要的,如果工作换一个城市,人脉就会被稀释很多,太可惜!

再者,很多用工单位对当地学校的认可度更高,一些特殊行业,比如律师事务所,可能大部分同事都来自本地几所学校,读个外地的学校,就业就很吃亏!

2.考虑专业排名

从某种程度而言,专业比学校更重要,尤其是理工科专业,一定要优先考虑专业,而非学校名气。

一方面,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可能是上普通院校,全国几千所学校,招生办的老师都不一定数得过来,同理用工单位其实也没那么清楚,更没那么关心,他们关心的是你能做什么!

另一方面,很多学校可能综合排名一般,但在特定领域,那就是赫赫威名呀,如果你上了这些学校,就业什么的,会更加顺遂。

3、考虑学校名气

什么情况下我们优先考虑学校名气呢,一是学习的专业是文史哲类,专业性没那么强,这时候如果学校名气更大,敲门砖肯定会更好用一些。

二是能上名校,上名校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的我们就业更容易,而且在于名校往往有着深厚的底蕴,有着大师的情怀,在这样一个平台中,你无形之中会得到很多升华!


第三步:精细化择校


走完前两步,我们基本上确定了数量不多比较心仪的专业和学校,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就是要做一个择校对比,选出最适合自己的


1.择校对比维度

我们要考虑的择校信息有很多,比如招考人数(含推免人数和调剂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报录比、复录比、初试复试占比、录取分数(最高分、最低分、分数段分布)、学制学费、奖助学金、调剂来源和去向等,我们都要一一搞清楚。

此外,我们可能还需要收集一些进阶信息,比如学校是否压分呀,是否保护一志愿啦,调剂有没有什么骚操作呀,推免比例是不是过高呀等等等等,尽可能多地收集,辩证考虑。


2.择校信息来源

①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招网)

这是考研必备网站,专业而权威,以后很多公告通知,报名调剂等流程,都是通过研招网来完成的,研招网的信息比较全面、准确,但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不太及时,比如有可能考试科目不是最新的。

②排名网站

类似的网站很多,比如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可以查看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了解学校的建设水平;比如软科中国等网站,专门提供大学的各类排名。

③学校官网

查询院校信息、初复试相关细则,权威而准确,唯一美中不足的,可能就是有不少信息只会公布一段时间,过了时间再去查询,就没有了。

④择校软件

比如研新生考研天眼,就是专门收录各类择校、调剂等信息,只要网上出现过的,基本上都会有收录,一键查询,非常方便,而且可以直接择校对比哦,连表格都为你准备好了!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