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位兵团司令,为何只有程子华没有授衔?1937年这次任命影响太大
程子华是山西运城人,出生于1905年,17岁那年,他考入了太原国民师范学校。在校学习期间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1926年冬季,他弃文从武,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军校毕业后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来到陕西军阀岳维峻的部队从事兵运工作,领导了著名的“大冶兵暴”。
1931年,程子华进入中央苏区出任红35团团长,跟随部队参加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战斗,先后担任过红40师师长、红41师师长、红14师师长和红22师师长,并获得过二等红星奖章。1934年6月,程子华奉命来到红25军,出任军长,并跟随部队参加了长征。到达陕北后,红25军和陕北红26军、红27军合编,组成了红十五军团。徐海东出任军团长,程子华为军团政委。
之后他又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担任过四野第13兵团司令。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解放军19个兵团司令当中,有15个人被授予了上将军衔,陈赓、许光达和肖劲光三人还被授予了大将军衔。只有程子华一人没有被授予军衔,这是因为他在广西战役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已经离开部队到山西任职了。
那么程子华为何在这个时刻被调离部队了呢?有人认为是受到了密云战斗的影响。辽沈战役结束后,程子华率领东野先遣兵团提前入关,目的是配合华北军区野战部队歼灭由张家口返回北平的傅作义王牌第35军。毛主席为此特意电令程子华兵团“迅即超越密云、怀柔、顺义线上之敌,向延庆、怀来地区前进”,以堵死35军的退路。
在这封电报中,毛主席明确要求程子华的先遣兵团“超越密云”之敌。但东野先遣兵团路过密云县城时,考虑到守敌数量很少,为了方便辎重渡河和解决后顾之忧,便决定顺手牵羊拿下密云。但打起来后却发现对敌情判断有误,城内的敌人高达8000多人,经过两天苦战才拿下密云。
得知攻打密云的解放军部队全都戴着狗皮帽子后,傅作义大吃一惊,他敏锐地察觉到东北野战军的主力已经提前入关了,于是急忙给35军军长郭景云发电报,让他速返北平,同时派安春山率104军接应。12月6日,郭景云率35军从张家口出发,此时程子华的先遣兵团距怀来还有不小的距离,如果让35军逃进北平,将对战局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毛主席得知这个消息后很生气,当即给程子华发电:“你们自己不以后卫军打密云,而以先头军打密云,致耽搁时间。在这种情形下,可能你们尚未赶到,35军及怀来之敌即已一起东逃,你们到后毫无事做,空劳往返。虽然如此,你们仍须星夜赶进。希望杨罗耿能于六日夜或七日早在下花园、新保安线上抓住35军及104军主力,而怀来之敌亦未跑掉,你们可协同杨罗耿歼灭该敌。”
从这封电报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对程子华先遣兵团擅自攻打密云的不满,程子华也因此受到了军委和野司首长的批评。不少人因此认为程子华后来被调离部队是受了密云战斗的影响。但这其实是一个误解,新保安战役中,杨罗耿兵团先期表现同样不佳,并受到了毛主席的严厉批评,但杨得志和罗瑞卿大授衔时都没有受到影响,为何单单程子华就受到影响了呢?
况且平津战役结束后,程子华还出任了北平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当时这个职位是非常重要的。不久后东野改称四野,程子华出任第13兵团司令员,老资格的李天佑为副司令,足见野司和军委对程子华的重用和信任。由此可见把程子华调离部队的原因归结于密云战斗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再说1949年年底程子华调任山西的时候并没有完全离开部队,当时他除了担任山西省委书记和省政府主席之外,还是山西省军区的司令兼政委。要知道建国初期的省军区司令和后来的省军区司令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程子华离开四野来到山西任职并不是降级使用或者是不被重用。一年后程子华离开山西,来到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任职,这才离开了军队系统。
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程子华由于已经不在军中任职因此没有参加这次授衔,但获得了三枚一级勋章。这次授衔时阎红彦当时也已经不在军中任职,正在四川担任副省长,但最终作为陕北红军的代表被授予了上将军衔。程子华本来可以作为红15军团的代表参加大授衔,但1937年的一项任命却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红15军团改编为115师第344旅。按照当时的改编原则,军团长徐海东出任旅长,旅政委本应由军团政委程子华担任,但却改成了黄克诚。军史中给出的理由是程子华由于“健康原因”在延安休养无法上任。实则另有原因。两个月后程子华来到阎锡山的第二战区搞统战工作,直到1943年才出任晋察冀军区副政委。
如果当时程子华能够顺利出任八路军115师344旅的政委,那么后来徐海东因病休养时他就极有可能接任旅长的职务。果真如此的话,他就会成为我军一个“山头”的领军人物,大授衔时可以仿照阎红彦,至少被评为上将。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