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到灯塔去》:生命中所有遗憾,都会以另一种方式成全

#暑期创作大赛#

1882年,一个女孩诞生在伦敦海德公园门22号。

母亲是样貌出众的模特,父亲是鼎鼎有名的学者。

殷实的家境下,女孩本应过着顺心如意的生活。

可造化弄人,战乱、瘟疫、意外……像命运特意投下的炸弹,轮番轰炸她的人生。

等熬过一次次危机,在困境中历练长大后,她才发觉,苦难不过是生命的点缀,遗憾总能被另一种方式成全。

错过的风景,可以重游;悲伤的往事,可以忘却;连逝去的人,都可以在回忆中重生。

45岁这年,她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以父母为原型,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

这本书,正是意识流巅峰之作:《到灯塔去》。

这位女士,正是著名的先锋主义作家伍尔夫。

在书里,伍尔夫讲述了拉姆齐一家“去灯塔”的故事。

“去灯塔”并非大事,但人们的计划,总因为意外一次次搁浅。

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曾在巨大的遗憾中挣扎、呼救,甚至沉沦、毁灭。

但最后,生命的小船终于冲出激流,安稳地抵达了灯塔。

人生海海,潮起潮落,颠簸的命途中,充斥着各种遗憾与无奈。

但别怕,只要心中的灯塔不灭,黑夜总有被照亮的一天。

1

无论怎么活,人生都有遗憾

故事,开始于一场热闹的聚会。

一个夏日的午后,拉姆齐夫妇,和八个孩子,还有四个朋友,前往海边的小屋度假。

其中最兴奋的,当属6岁的小儿子詹姆斯。

他做足了准备,船只、食物、遮阳伞,望远镜……一应俱全。

然而,天不遂人愿,就在出发前,狂风大作,暴雨忽至。

拉姆齐先生当即下令,取消航行。

愿望忽然落空,詹姆斯难过不已。

他想出门散心,可母亲又安排他复习功课;他亲手做了张渔网,也被哥哥不小心弄破。

他想一个人静静,姊妹们又闹哄哄地缠着他,气得詹姆斯不断地大喊:

“真糟糕,想做的事一件都做不成!”

不仅仅是詹姆斯,同行的每个人,心里都塞满了委屈。

身为哲学教授,拉姆齐先生的学术研究,始终得不到认可;

喜欢读书的拉姆齐夫人,总被琐事缠身;

同行的莉丽女士,梦想成为画家,却毫无天赋;

诗人保罗,创作的诗歌,全被报社退了回来。

还有拉姆齐的故交威廉和卡尔迈克,一个无妻无子,从未感受过家的温暖,一个因吸食鸦片,断送了大好前程。

他们的生活,远看都像是平静的海面,走进了瞧,却是千疮百孔的暗礁。

那坑坑洼洼的表面,尽是生活凿下的伤口。

其实,不完美,永远是生活常态。

生而为人,我们有太多“我本可以”,又有太多事与愿违。

仿佛不管怎么做,都过不上无憾的生活。

豆瓣#伍尔夫#小组中,曾有人问:

“你最希望成为《到灯塔去》里的谁?”

结果,不管说谁,大家都能找出这个人的“问题”。

像拉姆齐夫人那样,要天天为捉襟见肘的生活忧心;

像莉丽那样独身,虽然自由些,却是又无助又孤单;

再或者,选择养家糊口,就得放弃理想;选择追求理想,又得忍受被现实磋磨。

果然应了那句话:

得到爱情的,未必拥有金钱,得到金钱的,未必快乐,得到快乐的,未必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如愿以偿。

说到底,这世上,就不存在无缺的事。

就好像在春天里,也有一些花不开,即便是澄澈的夜空,也有一些星星看不见。

看起来再幸福的人,他生活的褶皱里,也藏着不能细究的污渍。

我们要做的,是成为罗曼·罗兰口中的“真正的勇者”。

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无比热烈地爱着生活。

而非做命运的俘虏,把自己禁锢在过去的无奈中,被痛苦反复折磨。

2

背负着遗憾生活,你也一定很崩溃吧

讲完聚会,伍尔夫把时间线一下子拉到10年之后。

仿佛经过一夜幽梦,所有人都被时光抛进了更跌宕的命运中。

这十年,战争爆发又结束,无数人家园被毁,丢了性命。

其中,就有拉姆齐的大儿子安德鲁。

可永别人间的不止他,拉姆齐夫人身染重疾暴毙,她和丈夫最疼爱的女儿普吕死于难产。

逝者已逝,活着的人,也过得十分凄惨黯淡。

丧亲之痛,令拉姆齐先生一蹶不振,整日里借酒消愁。

他变得愈发古怪,和孩子们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

这天,詹姆斯无聊极了,随口提起重去灯塔的事。

结果,心烦意乱的拉姆齐,不由分说地就把儿子骂了个狗血淋头。

詹姆斯瞬间被激怒,像一头发疯的狮子,恶狠狠地骂了回去。

就在这时,阁楼上传来一阵打砸的声音。

二人忙上去看,却是同样崩溃的莉丽,正在砸毁她的画作。

这些年,莉丽一直住在拉姆齐家画画。

可整整10年,都没有画出一幅像样的作品。

更令她遗憾的是,她本想为自己崇敬的拉姆齐夫人创作肖像。

可直到夫人去世,她都没有画完这幅画。

人们的日子,恰如书里的这段描述:

暗夜里,巨浪把一切摧毁又冲刷掉,看似都过去了,但张牙舞爪的海怪巨兽,却不分昼夜地啃噬着人们的心,一番血腥厮杀后,人们都被埋葬在雪白的浪花里。

人生,向来是千难之后跟着万难。

一次次生离死别,一桩桩悲痛往事,像荆棘一样把人捆住,在身上勒出一道道血痕。

你越是挣扎,越想挣脱,这些惨痛的经历,越是如尖刺一般在血肉里扎得更深。

我们斗不过时运,改不了天命。

不能在遗憾中重生,便会在遗憾中毁灭。

伍尔夫写拉姆齐一家,又何尝不是在写她自己。

她13岁丧母,19岁丧父,在此之前常年饱受哥哥的凌辱。

她想离开家去读书,却找不到一家学校肯收女学生;

她想写文章赚稿费,却遭遇白眼和嘲讽;

她想过独立自主的日子,却又养活不起自己。

她反复咀嚼着这些悲痛,最终被失望与无助击溃,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正因为释怀不了遗憾,忘却不了伤痛,人才会一步步被厄运拽入地狱。

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本已随时光远去,可你固执地让它们反复重演。

这样一来,遗憾不会因为你的惦念而消散,只会让你继续沉沦。

最终,你反而成了厄运的帮凶,亲手把自己推向万劫不复。

3

所有的遗憾,都是对生命的成全

1905年.伍尔夫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一个叫伦纳德的青年。

7年后,两人步入婚姻,并买下了一套风景宜人的别墅。

在这里,伍尔夫开启全新生活,上午写作,下午散步,晚上阅读。

十几年后,她内心的伤口愈合,对人生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到灯塔去》,恰恰是她涅槃重生后的第一部作品。

小说中,伍尔夫写尽了人世沧桑,众生皆苦。

她让我们看到,人生充满了遗憾。

但最后,她又慈悲地给了故事一个圆满的结局。

拉姆齐的孩子们长大了,都明白了人生实苦,而人可以愈挫愈勇。

尤其是詹姆斯,褪去了稚嫩的壳,长成了一个成熟沉稳的少年。

而拉姆齐自己,也通过阅读写作完成了心理疗愈;

还有落魄诗人保罗,终于被文坛接纳;莉丽女士,也终于画出了令她满意的作品。

故事的最后一幕,感人至深。

在莉丽女士的建议下,拉姆齐一家再次踏上去灯塔的航行。

风和日丽的海面上,一只小船随着波涛向前。

拉姆齐慵懒地半躺着,惬意地望向天上的云。

詹姆斯和哥哥拿着渔网,打算抓一条海鱼。

莉莉丽和拉姆齐的女儿南希,轻声说着悄悄话,追忆着善良美丽的拉姆齐夫人……

他们晃悠悠地飘着,不知不觉间,便抵达了十年前就想登上的灯塔。

站在高耸的灯塔上,大家相视一笑:一切都过去了,不是吗?

是啊,所有的悲伤都随风而逝,所有的遗憾都得到了补偿。

伍尔夫在此写道:

“大海伸展开去,像丝绸一样丝滑,一种异乎寻常的力量在胸中升起,令他们看上去是那么宁静。”

你是否体验过这种“重生般”的宁静?

忽然遭遇裁员,重新找到工作后,心里顿觉安稳了不少;

大病初愈,回想起一路的惊险,为自己暗自庆幸。

人生的缺口有很多,但请相信,你总能有办法把一个个缺口填满。

这就像是驾船航行,哪怕被风浪打翻,我们也可以奋力求生。

等踏过千重浪,渡过万重险,我们也必将登临自己的灯塔。

4

很喜欢伍尔夫的一句话:

“人生永远没有标准答案,我们要尽情享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

我们都渴望拿到幸福的人生剧本,可生活哪能事事如愿。

其实,命运的阻碍与为难,何尝不是另一番奇妙的体验。

失去的,教会了你坚强;错过的,教会了你珍惜;就连死亡,都能警醒人要好好活着。

如果你心里也沉甸甸地压满了事,不妨翻开这本书,然后默默告诉自己:

坚定地向前走去,终有一天,你失去的一切,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