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非常昂贵,为何晚清的穷人也买得起?你看慈禧出的什么馊主意
“东亚病夫”(Sick man of East Asia)这个词最早称为“东方病夫”,出自上海《字林西报》在1896年10月17日刊登的一篇文章,这是一家由英国人奚安门所主办的英文报纸。
此文一经刊登后就在清朝文人中引起了巨大反响,梁启超对这句话的翻译是:“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
一直以来,人们对“东亚病夫”一词的理解是清末中国人普遍吸鸦片,导致身体瘦弱,所以遭外国人轻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鸦片烟鬼”。
那么,由此就不得不产生一个疑问就是,鸦片售价昂贵,为何在晚清时期连穷人都买得起?这似乎并不符合逻辑。
众所周知,清朝末期朝廷腐败,民不聊生,穷人穷的连饭都吃不饱,又哪有钱去买鸦片呢?你看看慈禧太后出的是什么馊主意,就明白为何清朝鸦片会泛滥成灾了。
现代人都知道,清朝末期百姓们很穷,至于究竟穷到什么地步,估计大多数人都没有一个详细的概念。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美国社会学家甘博在1918年做的这方面的调查。
甘博曾经在北京进行过一项调查,其数据来源于当时警察局的登记信息,一共统计了9.68万人的数据,约占当时北京总人口的12%。
根据甘博的调查结果显示,这9.68万人中约有6.54万人属于毫无个人财产的“赤贫”状态,大约3.14万人属于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状态。
也就是说,甘博统计的这将近10万人口中,其中的三分之二人口都是处于一无所有的“赤贫”状态,三分之一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
结合当时的一些记载来看,甘博的这个调查结果,还是比较符合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可当时的百姓生活困苦,连饭都吃不饱,他们又是怎么买得起鸦片的呢?
中国出现鸦片的历史比人们想象的还要早,很多人以为鸦片是英国人在清朝末年带进来的,实际上早在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就带回来了鸦片的种子。
在史书上也经常能够看到鸦片的身影,只不过在不同的时代它的叫法也是不一样。比如唐朝的时候叫阿芙蓉,宋朝的时候叫罂粟,明朝时称乌香,到了清朝末年人们普遍称之为鸦片。
随着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市面上的鸦片也越来越多。除了外国人倾销进来的鸦片之外,清朝本土的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暗中大量种植鸦片,甚至还反向输出到西方国家。
因为市面上的鸦片数量多了,其价格也就难以避免地降了下来。很多穷苦百姓辛苦工作一天,得到的微薄薪水也能令其钻进大烟馆去吸上两口。
可鸦片一旦吸上了,那就会染上烟瘾,而且很难戒除。那些生活本就贫困的贩夫走卒一旦吸食上鸦片,那从此以后就会成为鸦片的奴隶,赚到一点钱就想着去大烟管里飘飘欲仙,长此以往身体也逐渐地垮了下去。
由此,鸦片彻底在整个清朝泛滥成灾,无论男女都以吸食鸦片为乐,一个个形容枯槁,身体瘦弱,精神萎靡,成为了正常人眼中的“大烟鬼”。
清朝时期的鸦片有多昂贵?
在鸦片战争爆发的1840年,一箱鸦片有80个鸦片球,一个鸦片球重量约1.4斤,成本约2.5两白银,一箱是200两白银的成本。
如果加上人工以及远洋运输的成本,顶多也就300两白银。
一般来说,一件产品的售价会是其成本的150%到200%,因此鸦片当时在其他国家的售价约为600两白银。
可是到了清朝后的售价,竟然涨到了2000两白银一箱。
也就是说,当时的清朝人想要买一个鸦片球,就需要花费25两白银。
按照《中国物价》中关于清末物价的记载,当时的25两,是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一年,甚至是一年半的总收入。
所以我们看,当时的鸦片价格对于普通人来说,那简直是天文数字。
此外鸦片是消耗品,而每个人的消耗程度也不同。
当时有一家著名的洋行,沙逊洋行曾经做过统计,一般一个人一年会吸食1斤到1.5斤的鸦片,而一些非常有钱的人,一年甚至要消耗7斤左右。
如果一个普通家庭中出现一个烟鬼,那么这个人将会把家庭一年多的总收入全部花掉。
在如此之高的价格之下,鸦片也就成为了上流社会的专属物品,普通人并不敢去碰。
然而这个结果似乎和历史的事实不同。
按照历史的记载,鸦片战争以后的40年里,吸食鸦片的人数不减反增,从最初的不足200万人,上涨到了将近4000万人,增长了整整20倍。
按照人口比例计算,每9个人中,就有1个人吸食。
要知道在这段时间里,清朝经历了鸦片战争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等诸多重大事件,国本动摇不说,百姓的生活也是每况日下,人口数量也减少到了3.5亿左右。
这就非常奇怪了,如此昂贵的价格,为什么吸食人数会出现不减反增的情况呢?
公元1850年,吏部的官员给慈禧太后上了一道奏折,而这份奏折的内容让慈禧大惊失色。
按照奏折中的统计,鸦片战争过后的10年间,清朝因为鸦片而流失的白银高达了恐怖的1.5亿两。
要知道,后来1888年建立的北洋水师,总造价才3000万两白银左右。换句话说,这十年的时间,英国就赚走了整整5个北洋水师。
如果按照当时清政府每年2000万两的财政收入来计算,英国赚走了清政府7.5年的财政收入。
面对如此之大的白银流失,慈禧的内心愤怒无比,真想派出大军将这些英国人全部杀光。
然而10年前已经见识了英国军队的厉害,气归气,可不能动粗,不然吃亏的还是自己。
不得不说,慈禧这个人的主意就是多,她在此后的几天里连续召集大臣商讨对策,结果还真的让她想到了一个办法。
既然外来的鸦片管不了,那么为何不自产自销,将他们赶出中国的市场?
换句话说,就是一改之前鸦片非法的理念,转而将其合法化,并且鼓励民众种植原材料。
这么做不仅可以大大降低鸦片的价格,迫使英国人退出,而且还可以以此为借口向英国人收税,可谓一举多得。
既然有了主意,慈禧也不耽搁,马上命人按照这个想法制定了政策条文,然后向全国推广。
消息一出,一片哗然。
许多朝臣都不禁潸然泪下,之前林则徐虎门销烟,向世界展示了大清朝的胆魄。
然而如今却落得个自产自销,鸦片合法的结局。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提出了反对,还有一些人表示赞同,不仅赞同,而且还提出了更多的新思路。
比如大臣桂良提出,不仅要大规模种植原材料,而且还要提高产品质量,这样就可以出口他国,来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慈禧一听非常高兴,如此看来,她似乎解决了一个困扰了大清朝数十年的顽疾。
然而慈禧所谓的完美办法,其实就是一个馊主意。
这么做不仅无法将英国人赶走,而且让吸食鸦片的门槛大大降低,让一般人也可以吸食。
也正因如此,在此后的30年时间里,吸食人口暴涨到了4000万人左右,差点让整个大清朝的百姓都成为真正的“东亚病夫”。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