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视同工龄指数的计算方法,有视同工龄的家人赶紧收藏!
广东省的视同工龄指数如何确定?对于本省和外省迁入的人员,其视同工龄指数的计算方式是否存在差异?对于调入和非调入的人员,其视同工龄指数的计算方式是否相同?积分入户和招工等情况属于调入还是非调入?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将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视同工龄。视同工龄是指在社保建立账户前,曾经在国企或县级以上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过的固定职工的工作年限。由于社保系统尚未建立,因此这些工作年限无法缴费,只能通过人事档案进行认定,这就是视同工龄。广东省的建账时间是1994年1月,在此之前的工作年限都被视为视同工龄。其他省份的建账时间一般在1995年左右。
机关事业单位中,2014年10月之前的工龄都被视为视同工龄。能否被认定取决于档案。如果是合同工或正式工,需要从招工到下岗的资料记录,是否符合各地认定连续工龄的条件,档案缺失或手续不齐全的,可能无法被认定。因此,家人们提前了解自己的档案信息非常重要。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视同指数的计算方式。根据广东省的政策,视同工龄指数的计算方式分为几类。

·第一类是指1993年底前有实际缴费和没有实际缴费的参保人,其视同指数按照指数表执行,即按照1993年当地社平与省社平的比值,作为视同指数。在判断指数时,主要还需考虑所属单位的直属部门是市直属还是省直属,这些因素将决定指数的大小。

·第二类是指特殊群体。一是外省转入的人员,1994年1月后从外省进入我省参保,有视同工龄的参保人。这一类人员的视同指数以转出省社平与相同年度广东省的社平比值进行确定,视同年限按转出省的规定为准。
·第二是指原96号文规定的特殊群体,指1994年1月后安置到我省的军队退役人员,离开我省的机关事业单位后,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人员。注意,这里不包括按照国家规定应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合同职工,他们离开的原因包括调动、改制、经批准辞职、辞退等。但不包括自动离职、除名、开除等。这类人员的视同指数以原单位所在地的社平与省社平的比值来做确定。

·第三是指指数保底。上述两种人员中,属于由县级以上市委组织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人事劳动部门批准调动或改制到企业工作的参保人,其视同指数有保底标准,即视同指数计算值低于我省首次参保地标准的,按照我省首次参保地标准来做确定。无论是否是调入,只要是1993年底前已在我省参保的人员,其视同缴费指数的计算方式都是相同的。如果是非调入的人员,无论是本省还是外省,其视同缴费指数的计算方式也是相同的。然而,如果是调入的人员,则会有保底机制,即其视同缴费指数不会低于当地的市平均指数。那么,哪些是调入的人员?调工和招工有何不同?第一条规定,调入是指通过人事局或劳动局将户口调至某地,例如广州。主要包括调工和调干两种情况。非调入是指积分入户、人才引进或随迁购房入户等。第二条至第四条规定,如果是非调入的人员,其视同缴费指数的计算方式也是相同的。但是,如果是调入的人员,则会有保底机制,即其视同缴费指数不会低于当地的市平均指数。

调工和招工有何不同?调工是指在内地有正式工作,但工人以调工的方式调入广州市,并经政府人力资源部审核具有工人身份的手续,调工过来的保留原来的工龄。而招工则是指在内地没有正式工作,接收广州给予指标的单位招工,你招工基本上是从头开始,属于非调入、广州、积分入户和纳税入户等都属于招工。


因此,在计算视同工龄时,各省的执行情况存在差异。而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则因省而异,每个省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家人们在退休前一定要计算好自己的退休权益,再选择退休地。

更多社保问题,请关注我:社保郑老师。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