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庄子,一生趋福避祸
有书编著了一套《懂庄子任逍遥》,深度解读庄子思想,警醒世人。

《庄子·杂篇》讲了一个钓鱼的故事,任国的公子是钓鱼高手,钓鱼的行头与众人不同。
别人都用小虫作饵,他却用50头肥壮的犍牛。
别人用细线细杆,他却用巨大的钓钩,深黑色鱼线,粗大的钓杆。
别人都在池塘河边钓鱼,他却把钓鱼的地点选在了东海边上的会稽山。
即使每天都是空手而回,也不放弃。
坚持一年后,某天一条大鱼咬住了50头犍牛。
大鱼掀起万仞高山般的白浪,水面随即剧烈震荡,海啸声狂吼,千里之外也感到震动。
人人都知道任公子钓到一条大鱼,一传十 十传百。
有道听途说的人,拿着钓钩丝线游走在山沟河渠,等待大鱼上钩。

庄子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使用的钓具不一样,目标就不一样。
有的人没有意识到使用细杆细线小虫,只能钓些小鱼小虾罢了。
认知不提高,目标就不会清晰、远大。
这几天河南南阳音乐节上热搜,讨论最热的不是音乐节,而是关于偷拿音乐节的东西。
有人说河南南阳出过诸葛亮,如今却出现蝇蝇苟苟。
同样一个地方的人,为什么南阳诸葛亮料事如神,而南阳有一群人却专干小偷小摸之事。
在庄子看来,人和人的区别是和目标和认知有关。
音乐节带来的是艺术的享受和快乐。
在目光短浅的人看来,音乐节上的那些东西仅仅就是拿去卖钱。

有一个概念叫“思维的遮蔽性”,就是每个人因为不同的环境、文化、地域、背景等,会对事物形成不同的主观意识。
在南阳音乐节“偷”东西的人,他们辩解自己并没有偷,认为自己在捡别人丢弃的东西。
一个人悄悄去“偷”才被视为偷,但一群人大摇大摆去“偷”,被看作是“拿”。
思想一旦作祟,行为就出现偏差。
一念之差,铤而走险。带来的也许就是牢狱之灾。
在《懂庄子任逍遥》中,有书认为我们的思维之所以受到遮蔽性的影响,主要是一个人的知识面难免有局限,以及通常不具备批判性思维。

鲁迅赞《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作为一部中国寓言故事集,有书将33篇文章拆解为百余则寓言,解读生僻字、释义句子、援引佐证,逐句逐段,由浅入深解读庄子思想精髓。
有书是颇有影响力的终生教育倡导者,致力让人人都能享受有书相伴、终身成长带来的美好生活。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