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宜荆荆随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年宜荆荆随高三10月联考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23年10月4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很长时间以来,有一个许多人经常讨论的问题,就是关于中国人的国民性。比如如何概括中国人的国民性?中国人的国民性是先进还是落后,是否需要改造?也有人说并不存在什么国民性,这是个伪问题。我想这要看对“国民性”这个词怎么来解释。如果把中国人的国民性解释为全体中国人的共同点,或者说是中国人普遍的特点,这是很难成立的。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有农业民族,有牧业民族,还有以狩猎或采集为业的民族,以哪个民族为例,或者以哪个地域的人为准呢?中国的历史又这么长,拿哪一段来考察和分析呢?很难着手。不要说历史上的事情不能简单地看和说,就是当下的中国社会,其特点也肯定是跟改革开放之前不同的;这还只是几十年的时间呢。因此,从中国历史来看和说中国人的国民性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然,不是说事情不容易做就不做了,回避问题并不能解决问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会产生一定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人,特别是中国人口的主体汉族,或者受汉族影响比较深的其他民族,或者采用同一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人口,比如说农业人口,生活在一个地方,总是会有一些共同性的。上海人和广东人,二者有没有一些共同点呢?还是有的,但不一定要扯上“国民性”这个名字。中国农业社会中不同地域的人口,长期以来是不是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同性?我想如果这样来讨论的话,话题是可以展开和深入的,因为特定人群中人的共同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若要讲国民性,就应该讲一定范围内,即一定的时间、空间内一个群体的共同点。
我们以前讨论国民性也好,讨论地域文化的共同性也好,往往容易表现出以偏概全、笼统含混、大而化之、似是而非的倾向,或者是以前人的某些言论作为论据,或者是拿某些书面记载的引述代替实际情况调查。比如,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从来就是尊老爱幼的之类。请问:世界上哪个民族不是勤劳勇敢、不是尊老爱幼的呢?很多学者强调中国人跟西方人不一样,说西方人强调个体,中国人强调集体。这个说法的根据是什么呢?“根据”往往只是前人的一些言论,并无科学实证。有人就说日本人一个人是一条虫,几个人是一条龙,而说中国人是倒过来,一个人是一条龙,几个人就是一条虫了。这是说,往往一涉及国家和民族,有些国家的人一下子就会变得很团结,但我们是不是确实都是这样呢?这就提醒我们,考察地域文化共性,不能仅仅根据某些人的话,不能仅仅根据个别例子,而要运用社会学的方法,要拿证据来说话,要作社会调查,特别是抽样调查。比如我们常说中国是礼仪之邦,那就应该说出在哪些方面我们讲礼、那些方面讲仪、有哪些礼仪、讲的程度怎样、有多少人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然后拿一个参照物,比如拿日本、韩国、美国或者法国来比较,这样才能够得出比较可信的结论。
讲国民性也好,讲地域人文特征也好,我们以前用得比较多的办法是找典型,把典型找出来,用典型作代表。但问题是中国这么大、人这么多,如果要找典型,几乎永远可以随心所欲地找到你所需要的典型,但要找一个相反的典型也绝对能够办到。比如说学生厌学,你有典型,我就给你找一个勤学的典型;说有钱人为富不仁,你有典型,我也可以给你找一个富而慈善的典型。
光靠找典型还不能说明问题的话,就再加上一个理论,就是说要区分主流和支流。你看到的那么多,其实还是支流;我举出的例子虽然少,却是主流。许多工厂停产了,还说这是支流,主流是个别厂家还在生产。你说社会道德不行了,我找几个拾金不昧、舍己救人的人来给你看看,这才是主流。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要分清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但在信息不充分公开的情况下,谁有资格分清一个手指和九个手指呢?
有些事情表面上看是作了调查的,反映情况的、发表意见的,有名有姓,其实不然。古代中国长期的专制统治,使被统治者不得不说假话,否则就难以生存。例如皇帝“赐”大臣死,受死者还要下跪谢恩;其实并不是真的感谢皇帝叫他死,而是害怕影响家人、祸延子孙。要是将表象当作事实,那就要上当。今天的现象往往是历史现象的延续。如果我们就某个敏感的问题到路边作调查,你向路人提问,请他谈谈看法,他可能会说反对;要是你又说你是某家电视台的记者,将镜头对着他,他可能马上改口,说这件事很好。那么到底哪个说法才是他的真实想法呢?前后矛盾又说明什么呢?
很多历史记载到底是不是反映了真实情况,这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如果我们用科学的方法,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广泛搜集材料,对一个地方、一个时代的人群作全面考察,这样的考察才可能成为讨论所谓国民性或者地域文化特征的基础。
(摘编自葛剑雄《改革开放与中国人观念的现代化》)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用同一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人群,总会有一些共同性,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B.我们以前讨论国民性或地域文化的共性,往往存在以偏概全、以书面记载代替实际情况的问题。
C.将勤劳勇敢、尊老爱幼作为中国人的国民性是不妥的,因为外国人也具有这些品质。
D.针对同一个敏感问题,以路人的身份和以电视台记者的身份去调查,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认为,中国有56个民族,且有着漫长复杂的历史,所以说中国的国民性是一个伪命题。
B.在中国,找到与一个典型对立的另一典型并非难事,作者不赞成通过找典型来研究国民性。
C.被赐死者下跪谢恩,并非出于感谢,而是为了保全家人,可以说明历史记载有时并不反映实情。
D.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路行文,指出了研究国民性或地域文化共性时的若干误区。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拿来主义》)
B.常常问题是提出了,但还不能解决,就是因为还没有暴露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因为还没有经过这种系统周密的分析过程。(《反对党八股》)
C.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修辞立其诚》)
D.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不愿意坐在办公室里依靠别人的汇报来进行工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4.第三段是如何采取破立结合的方法进行论证的?请简要分析。(4分)
5.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师
[美]赫伯特·戈德斯通
“主人!”
钢琴家看着键盘,头也不抬,不停地弹。
“怎么啦,罗洛?”
“主人,①这机器是怎么回事我不明白,请你说给我听听。”钢琴家不再弹了,放松放松瘦削的腰,在凳上直起身坐着,纤纤细细的手指离开了键盘。
钢琴家点燃一支烟。他宁可自己动手。两天前机器人运到时,他嘱咐的第一件事是别按排好的指令给他点烟。
“罗洛,钢琴不叫机器,虽然从结构看你并没说错。我认为它实际上是一台能发声的机器,不止一个调,有单音,有复音。”
“我早看出来了。”罗洛用不悦耳的男中音答道,“线的粗细不同,松紧也不同。一块与地面平行的板上装着由人操纵的杠杆,控制绒布包的小锤,小锤弹动线。”
“人类的杰作成了干巴巴的东西了!”钢琴家不高兴地说。“按你的说法,莫扎特和肖邦只是实验室的技术员。”
“莫扎特和肖邦?这两个词在我的储存库里没有。”罗洛的头是合金的,闪闪亮,没有五官,表面一抹平,只嵌了两个透镜作眼睛。
“是这么回事-”钢琴家说,鼻子里慢慢吐着烟圈。“他们是两个人,专门作曲,或者说,把不同的音组合在一起,凡能发出有固定调门的声音的机器都能奏······”
钢琴家双手一举。
“真没想到,我有一天要费尽口舌对一个机器人解释音乐是怎么回事。”他咯咯笑起来。
钢琴家把烟头握进烟灰缸,转过身,弯起手指。他灵活的手指滑动着,如蛛丝般柔软,细巧。罗洛站着没动弹,乐谱架旁的莹光灯在他的大身躯上投下淡蓝色宝石光,也照着了左眼睛的琥珀透镜。
钢琴家歇下手,柔和的音乐跟着消失了。
“主人!”
“怎么啦,罗洛?”
罗洛直瞪着眼,钢琴家发觉机器人的身体里有轮子转动的声音。
“主人,我翻遍了我的储存库,发现没有这方面的指令。我想请你教教我弹钢琴。”
钢琴家看着他直发呆,慢慢地脸上才有了笑。
“谈何容易!”他大声道。“学会弹这东西得好些年的功夫。教没有生命的机器人弹琴·····好吧,我来试试!”
过了一个多小时,钢琴家打了个哈欠,看看表。
“天晚了,”他打个哈欠后说,“罗洛,全部音乐基本知识都输进了你的储存库。一个夜晚学这么多足够了,以前我学同样多的知识花的时间长得多。②明天教你用几个笨手指弹弹,我们试试看。”
他伸伸腰,说:“我要睡了,你上好锁,关好灯。”
罗洛从凳上站起来,说:“是,主人!可是我有一个请求,我想在键盘上试着弹弹。一定把声音放得很轻,不妨碍你。”
“今天晚上?你是不是-?”钢琴家转念一笑。“对不起,罗洛。我忘了你用不着睡觉。”
他拿不定主意,摸着下巴。“不过,学生好学先生不应该泼冷水。罗洛,你就试吧,只是小心些。”他拍拍发亮的桃花心木座凳。“这架钢琴我已弹了好些年,你别乒乒乓乓把它敲坏了。轻点,朋友,尽量轻点。”
“是,主人!”
钢琴家朦朦胧胧听到罗洛试着弹琴,慢慢睡着了,嘴上还挂着笑。
他坠入了云雾之中,这是一团轻轻柔柔、如丝如娟的云雾。这是什么地方?云雾散开了些,他见到了红色的天鹅绒,听到了美妙的音乐。
他笑了。
他坐在床边,听着。
他轻轻向琴房的门摸去,不由自主地颤抖着,身上只披了件外衣。
琴房很暗,只有乐谱架上有灯光。罗洛直挺挺坐在键盘边,一本正经,两只眼没盯着有灯光的地方。
他的演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时间停住了脚步,不前进了。
等罗洛弹完了这支奏鸣曲,钢琴家才发现自己已热泪盈眶。
机器人转身看着钢琴家。“你看弹得好吗?”他问。
钢琴家的嘴唇颤抖着。“很好,罗洛,我觉得很好。”他好不容易答道,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他用颤抖的手拿起乐谱。“就会弹这一首了?”他轻声问。
罗洛答道:“我贮存的资料又多了。我根据你对我讲的原理弹了这些曲子。这不难。”
话到嘴边钢琴家又咽了回去,只轻轻重复一句:“这不难。”
这天夜里他再也没睡着。
③第二天上午他几步跨进琴房。罗洛在清扫地毯。钢琴家爱用地毯,不爱用新发明的无尘塑料,总觉得踩上去不对味。
实际上钢琴家满屋子老古董,④在现代化设备的茫茫沙漠中,他的屋子成了一片绿洲。
“罗洛,你准备好没有?”他问。“我们俩要干的事很多。罗洛,我打算让你出出风头!”
罗洛第一次没有答话。
“我请他们今天下午都来,有指挥,钢琴家,作曲家,我的经理,都是音乐界的巨头,罗洛。等着他们来听你演奏吧!”钢琴家又说。
罗洛关上清扫器,站着没出声。
“今天下午你就在这儿表演。”钢琴家的嗓门很高,一口气说了下来。“我要好好看看他们脸上的反应!
“你想多美妙,罗洛,想想吧!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钢琴大师是机器人!谁也会想象不到,谁也会惊叹不已。我现在成了一位探险家,要探索一个新世界。”
他起劲地来回走着。
“主人!”钢琴家抬头看着他时脸上很兴奋。“怎么啦,罗洛?”
“在我贮存的指令中,有一条是拒绝干任何我认为对我的主人有损的事。”机器人用词准确,经过了精心选择。“昨天晚上你哭了。这是我按指令在做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钢琴家一把抓住罗洛厚厚的、焊得牢牢的手臂。
“罗洛,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是我一时的冲动,没头脑,幼稚!”
“请原谅,主人。我无论如何不会再碰钢琴。”钢琴家睁大眼看着他,难以置信,恳求道:“罗洛,那可不成!全世界的人都应听你弹!”“不行,主人!”琥珀色透镜似乎在变软。
“钢琴不是机器。”机器人宏亮的声音说。“对我来说却是。我看一眼便能把音符变成声音,不
用多弹就可以领会作曲家的意图。我要弹很容易。”
“我还知道·····.”琴房里机器人铜钟似的声音在响着。“还知道音乐不关机器人的事,是供人类欣赏的。我要弹很容易。······本来钢琴是不容易弹的。”
6.下列关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有删改)
A.钢琴家一开始认为音乐是与机器人无关的事情,后来被罗洛的演奏震惊,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B.罗洛仅仅一晚上就学会了演奏钢琴,并且水平极高,这让钢琴家欣喜不已,彻夜滩眠。
C.因为看到钢琴家的泪水,罗洛断定自己的演奏是对于主人有损的事情,所以拒绝再次演奏。
D.要成为大师,人类需要多年苦练,而罗洛只需要一晚上,这是作者想提醒读者思考的问题之一。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①中罗洛将钢琴称作“机器”,反映了机器人理解事物的方式,它并不能真正理解音乐的魅力。
B.句②中“笨手指”一词表明钢琴家并不认为罗洛能把钢琴弹好,对罗洛学钢琴一事充满鄙夷。
C.句③中一个“跨”字,是钢琴家激动心情的体现,他迫不及待要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D.句④运用比喻的手法,“沙漠”“绿洲”两词透露出钢琴家对于现代化设备和传统生活方式的态度。
8.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钢琴家的心理变化的三个阶段。(4分)
9.高三某班将举行以“人工智能与生活”为主题的班会活动,你是这次活动的发言人之一。请结合本文内容,列出你发言稿的提纲。(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燕昭王使乐毅为上将军。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燕昭王大说,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乐毅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丕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燕军,遂破骑劫于即墨下,而转战逐燕,尽复得齐城。燕惠王后悔使骑劫代乐毅,又怨乐毅之降赵,恐赵用乐毅而乘燕之弊以伐燕。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将军过听,以与赛人有隙,遂捐燕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乐毅报遗燕惠王书曰:夫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迹,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诽谤,堕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
材料二:
(节选自《史记·乐毅列传》)
嗟夫!乐毅战国之雄,未知王道,而窃尝闻之,则足以芒其身而已矣。论者以为燕忠王不肖,用反间,以骑劫代将,卒走乐生。此其所以无成者,出于不幸,而非用兵之罪。然当时使昭王尚在,反间不得行,乐毅终亦必败。何也?燕之并齐,非秦、楚、三晋之利。乐毅以百倍之众,数岁而不能下两城者,非其智力不足,盖欲以仁义服齐之民,故不忍急攻而至于此也。夫以齐人苦湣王之暴,乐毅苟退而休兵,治其政令,宽其赋役,反其田里,安其老幼,使齐人无复斗志,则田单者独谁与战哉!当战国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不可。呜呼!欲王则王,不王则审所处,无使两失焉而为天下笑也。
(节选自苏轼《乐毅论》)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惠王自为A太子B时C尝不快于乐毅D及即位E齐之田单F闻之G乃纵H反间于燕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面,古代以朝南为尊位,君主坐北向南,此句谓乐毅想在齐国称王。
B.让,责备,与《侍坐》中“为国以礼,其言不让”的“让”词义不同。
C.诽谤,指诋毁污蔑,恶意中伤,与现在所说的“造谣诽谤”意思相同。
D.安,指使老幼安定,与《苏武传》中“单于壮其节”的“壮”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燕昭王把在齐国缴获的战利品带回燕国,让乐毅带兵进攻尚未攻克的齐国城邑,后来只有莒和即墨没有被收服。
B.燕惠王后悔用骑劫取代乐毅,又埋怨乐毅投降赵国,使得赵国趁着燕国疲弊之际任用乐毅攻打燕国。
C.乐毅用书信回应燕惠王,表明自己恪守道义,不敢把幸免于杀身之祸作为渔利的机会,不会做有损燕国之事。
D.论者认为燕惠王不够贤明,最终使乐毅逃离燕国,而乐毅未能成功伐齐是命运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挥的过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4分)
(2)欲王则王,不王则审所处,无使两失焉而为天下笑也。(4分)
14.苏轼认为乐毅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堂成①
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②得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③。
[注]①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携全家来到成都,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得此诗。②桤 (qī):桤树。桤木属的一种落叶乔木,叶长椭圆形。③扬雄宅、《解嘲》:扬雄,汉赋四大家之一,蜀郡成都人。扬雄宅又名“草玄堂”。扬雄曾闭门埋头撰写《太玄》,有人嘲笑扬雄只知写《太玄》,但没有任何禄位,扬雄便写《解嘲》剖白心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环境背景勾勒出草堂的方位:背向城郭,邻近锦江,坐落在高地之上。这折射出了诗人心向郊野的宁静。
B.颔联和颈联以极为幽微的诗笔描写了一幅“竹木之佳,禽鸟之适”的景象,尽显草堂清幽静谧的环境特点。
C.尾联诗人用“错比”一词,意在说明自己的德才无法与扬雄相提并论,并且后半句以“懒惰无心”进行自我嘲讽。
D.这首诗格律严整,对偶精工,但在整饬中又不乏摇曳变化。如颔联将“叶吟风”“梢滴露”倒装,使得句法参差错落。
16.明末清初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本诗的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陈情表》中,李密陈述了自己两难的处境,想要接受诏令,然而“ ”;想要“_ ”,但是申诉不被允许。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描写南朝诗人谢灵运当年的住处环境清幽的两句是“ , ”。
(3)步入高中以来,小刚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上课迟到。在一次谈话中,汪老师用古诗文中的语句鼓励他:“‘ , 。’不用过分在意过去犯的错误,未来及时改正就可以了,期待你的进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战国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它主要是指以当今湖北地区为主要辐射地的荆楚历史文化。楚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了许多商周文化特点,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如《楚辞》被誉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对于其后产生的汉赋更有直接的影响。
①作为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楚艺术更是独步海内外,其设计形式和风格充分体现了楚人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②整个楚文化乃至楚国艺术设计的成熟是在当时特有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③追根溯源不能不与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有关。④而楚文化无论是在成熟期,并且在鼎盛期、衰退期,⑤它在接受其它文化为己所用的同时,也影响着其他文化,⑥这在其周边区域的文化遗址中都可以找到印证。⑦在先秦时期,各个区域文化之间相互融通的同时, B 。⑧而楚文化的精神特质,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显示了强大的竞争力。这不仅使楚国于蛮荒之地中立足,壮大,更于楚国先民奋斗的过程中,⑨构成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⑩正是由于各区域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竞争,使得中国古文明在多元、复杂文化因素的融合中发扬光大,并连续发展两千年。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出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小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大雨点打上芭蕉有铜盘的声音,怪。“红心蕉”,多美的字面,红得浓得好。要红,要热,要烈,就得浓,浓得化不开,树胶似的才有意思,“我的心像芭蕉的心,红······”不成!“紧紧的卷着,我的红浓的芭蕉的心·····”更不成。趁早别再诌什么诗了。自然的变化,只要你有眼,随时随地都是绝妙的诗。完全天生的,白做就不成。看这骤雨,这万千雨点奔腾的气势,这迷蒙,这渲染,看这一小方草生受这暴雨的侵凌,鞭打,针刺,脚踹,可怜的小草,无辜的······可是慢着,你说小草要是会说话,它们会嚷痛,会叫冤不?难说他们就爱这门儿-出其不意的,使蛮劲的,太急一些,当然,可这正见情热,谁说这外表的凶狠不是变相的爱。有人就爱这急劲儿!
再说小草儿吃亏了没有,让急雨狼虎似的胡亲了这一阵子?别说了,它们这才真漏着喜色哪,绿得发亮,绿得生油,绿得放光。它们这才乐哪!
20.文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十分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21.文学作品中感叹号用法丰富,有时极具表现力。请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中感叹号的用意。(4分)
22.语言文字运用I和II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有“这”字,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作用。(3分)
(1)这不仅使楚国于蛮荒之地中立足、壮大
(2)看这骤雨,这万千雨点奔腾的气势,这迷蒙,这渲染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难以抵抗外界干扰。在意他人的看法,关注外界的评论,沉迷冗杂的信息。日积月累之下,渐渐地把自己的一生,从一条康庄大道,走成狭窄隧道。拥有屏蔽力,才是现代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解析】说法绝对。原文是“可能会说反对”“可能马上改口”。
2.A【解析】张冠李戴、强加因果。“中国有56个民族,且有着漫长复杂的历史”是作者提出的,并非“有人”的观点,与“中国的国民性是一个伪命题”也不构成因果关系。
3.D【解析】A支撑的观点为“我们要拿来”;B支撑的观点为“要缜密分析问题”;C支撑的观点为“要表达真实见解”;D支撑的观点为“要进行科学的社会调查”,与材料观点最为契合。“吃别人的嚼过的馍”即听取他人汇报,并非科学的调查方式,与原文中说的“以前人的某些言论作为论据,或者是拿某些书面记载的引述代替实际情况调查”无异,可以作为论据来证明“用科学的方法,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广泛搜集材料,对一个地方、一个时代的人群作全面考察”。
4.①首先驳斥了以偏概全、笼统含混等研究地域文化共性的错误方法;②然后提出:考察地域文化共性要进行社会调查、用事实说话。
(一点2分,答出两点得4分。只答出“先破后立”给1分)
5.①严谨科学。文中多有“往往”“一定的”“可能”等表限定的词语,逻辑严密,避免了绝对化表达。
②通俗浅易。“要是将这种现象当做事实,那就要上当”等句子,具有口语化特征,便于读者接受与理解。
③多用问句。“那么到底哪个说法才是他的真实想法呢?前后矛盾又说明什么呢?”设问引人深思;“世界上哪个民族不是勤劳勇敢、不是尊老爱幼的呢?”反问加强语气。
(一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6.B【解析】钢琴家彻夜难眠的原因不仅仅是欣喜,还有因“这不难”一句而引发的复杂情绪。故B项错误。
7.B【解析】“笨手指”可理解为钢琴家对罗洛的调侃,并没有“鄙夷”的态度。故B项错误。
8.①对罗洛关于钢琴的询问感到可笑,不以为然;
②发现罗洛一晚上就达到了极高的演奏水平,心情复杂(震惊、欣喜、自我怀疑等);
③决定为罗洛举办演奏会,极度兴奋,激动不已。
(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9.①人工智能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提高了专业效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②人工智能无法拥有人类的情感,无法拥有人类的审美体验;人工智能的力量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易使人迷失自我。
③我们应理性看待人工智能,需合理利用,切不可盲目崇拜。(一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0.DEG
【解析】句意: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
11.D【解析】“安”为使动用法,“壮”为意动用法。
12.B【解析】“使得赵国乘着燕国疲困之际任用乐毅攻打燕国”理解有误,原文表述为“恐赵用乐毅而乘燕之弊以伐燕”,即赵国乘着燕国疲困之际任用乐毅攻打燕国是燕惠王担心发生的事情,尚未发生。
13.(1)将军误听传言,认为跟我有嫌隙,就抛弃了燕国而归附赵国。(“过听”“隙”“捐”各1分,句意1分。“过听”,错误听取;“隙”,嫌隙,隔阂;“捐”,抛弃,放弃。)
(2)想称王就称王,不想称王就要明白所处的位置,不能使两头都失去而被天下人讥笑。(“审”“无使”“为”各1分,句意1分。“审”,明白;“无使”,不能使;“为”,表被动。)
14.①燕国兼并齐国,不符合他国利益。②未能急攻,错失良机。③未能休兵安民,消磨齐人斗志。
(一点1分,答对三点得满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燕昭王派乐毅担任上将军。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国军队。燕昭王大喜,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当时燕昭王把在齐国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乐毅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这时恰逢燕昭王死去,他的儿子立为燕惠王。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罢了。而不及早拿下来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怨仇,乐毅断断续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姑且留在齐国,朝着南面在齐国称王。齐国所担忧的,只怕别的将领来。”当时燕惠王本来就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齐国田单后来与骑劫交战,果然设置骗局用计谋迷惑燕军,结果在即墨城下把骑劫的军队打得大败,接着辗转战斗追逐燕军,收复了齐国的全部城邑。燕惠王很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又怨恨乐毅投降赵国,恐怕赵国任用乐毅乘着燕国兵败疲困之机攻打燕国。燕惠王就派人去赵国责备乐毅,同时向他道歉说:“将军误听传言,认为跟我有嫌隙,就抛弃了燕国而归附赵国。将军为自己打算那是可以的,可是又怎么对得住先王待将军的一片深情厚意呢?”乐毅写了一封回信给惠王,信中说:免遭杀身之祸而建功立业,彰明发扬先王的事迹,这是我的上策;遭到侮辱以至诽谤,毁坏先王的名声,这是我所最害怕的事情;面临难以预测的罪过,把幸免于杀身之祸作为个人渔利的机会,这是恪守道义的人所不敢作出的事情。古代的君子,绝交时不说别人的坏话;忠良的臣子离开原来的国家,不洗雪自己的罪过和冤屈。我虽然无能,但多次聆听君子的教导了。
材料二:
唉!乐毅本是战国时期的英雄,不知道真正的王道,只是私下曾经听闻过王道,这就以乐毅为将,才最终使乐毅逃离燕国。他们认为乐毅之所以不能取得伐齐的成功,完全是命运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挥的过错。然而,假设当时燕昭王还在位,即使齐国的反间计不能得逞,乐毅也终究会失败。为什么呢?因为燕国想吞并齐国,但是这却并不符合秦国、楚国和三晋之国(赵、魏、韩)的利益。乐毅用百倍于敌人的兵力,连续几年都攻不下两座城池,并不是他的智谋和力量不够,而是因为他打算用仁义来使齐国的百姓顺服,所以不能够狠心猛攻城池而导致这样的结果。因为齐国人苦于湣王的暴政,乐毅如果这时候撤退而停止战争,治理政务,放宽赋税劳役,使农民能够到回到家乡,使老人小孩生活安定,使得齐国人不再有斗志,那么田单之辈又利用谁跟他去作战呢!在战国时,兵力强盛的国家吞并国力弱小的国家,难道仅仅是我燕国么?拿燕国和齐国的军队围攻两座城池,并且加紧攻击,要有消灭敌人后再吃饭的决心,难道谁会说不行吗?哎呀!想称王就称王,不想称王就要明白所处的位置,不能使两头都失去而被天下人讥笑。
15.C【解析】“自己的德才无法与扬雄相提并论”是诗人自谦的表现,但并不是使用“错比”一词的主要目的。杜甫的草堂与扬雄的草玄堂有地理位置的联系,因此有人将两者相比,而诗人使用“错比”一词,主要是说明扬雄筑草玄堂是为了终了此地,但诗人自己只不过把这草堂作为避乱偷生之所,和扬雄的心情不同,从而体现自己在乱世流离中的彷徨伤感。
16.①颈联写翔集的飞乌、营巢的燕子,诗人以飞乌语燕类比自己携家人安身于草堂,美好祥和之景体现了诗人生活新定的喜悦;②飞乌不过“暂止”,草堂的营建对诗人来说不过是颠沛流离的艰辛路途中短暂的休憩之地,流露出诗人在动荡年代漂泊不定的伤感之情。
(一点3分,答出2点得满分。)
17.(1)刘病日笃 苟顺私情/(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
(2)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3)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知可追/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亡羊而补牢 未为迟也/东隅已逝桑榆未晚
18.A:对后世文化影响深远 B:也包含着竞争的关系(每空2分)
19.②“整个楚文化乃至楚国艺术设计”改为“楚国艺术设计乃至整个楚文化”;④把“并且”改为“还是”;
⑩删掉“由于”或者“使得”。(一处2分;只是写出序号,没有修改正确不得分。)
20.①“侵凌,鞭打,针刺,脚踹”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暴雨对小草的摧残;
②四个极具动作性的词语连用,富有画面感和力度感,突出了暴雨的急促猛烈。(一点1分,两点3分)
21.①第一处表示祈使语气,是对自己所作诗的强烈否定,表明任何人为的诗句都难以表现自然界的天然变化;
②第二处表感叹语气,突出了小草在大雨冲刷下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和作者与小草共情快乐的喜悦之情。
(一点2分,两点4分)
22.①第一句的“这”字代指前文提到的楚文化的精神特质所显现出的竞争力,使语言表达更简洁;
②第二句中的“这”字强调突出后面的对象,同时加强语气,表现了作者面对自然界各种变化的惊叹与欣喜。
(一点1分,两点3分)
23.【审题指导】
这则作文材料在审题立意上其实并不存在很大的困难,其核心概念是“屏蔽力”,围绕屏蔽力展开分析是关键,屏蔽力缺失的危害,拥有屏蔽力的意义,这是两个论述的重要方面。
【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5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
残篇评定:
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完全空白的,评0分。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