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达为何非与路遥离婚不可?他的三个坏习惯,现在女子都难以接受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笑史云烟

编辑 | 笑史云烟

享誉文坛的作家路遥,1992年11月17日清晨在与病魔抗争无数个日夜后,带着万般留恋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给予他的饥饿、寒冷、崩溃和绝望,要多于快乐和满足。

01

路遥患上的肝病是遗传的,大约几年前就开始有种种不适,但他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生病,也不想面对坏结果,就选择了强撑。

直到1992年8月实在撑不住才住进延安医院,友人曹谷溪来探望时,他才大哭道:“我完了,老天爷拦腰把我斩断了。”

与这个世界、心爱的女儿告别,对任何人来说都绝望至极。

更令路遥绝望的是,他的妻子林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在提出离婚。对于生性要强的路遥来说,这无疑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尽管路遥拒绝过千百次,但在去世前三天,他还是含泪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

这一幕令许多人心疼不已,也充满了疑惑——林达究竟有没有爱过路遥?一个有如此非凡魅力和创造力的男子,她为何还要离开他?

事实上,林达曾经非常非常爱过路遥。

在遇见林达之前,路遥深爱过一位北京知青林虹,那是他青涩美好的初恋。

然而最令路遥痛苦的是,当他遭人诬陷,最需要帮助时,漂亮烂漫的林虹却寄来分手信,连路遥用心做的定情信物也一并退还。

但是很快,人们发现林达和路遥走得很近了。

和林达一起插队的同学邢仪回忆,林达从县宣传队调回生产队后,经常收到路遥的厚厚信件,看完信后脸上会洋溢出幸福的表情,遇到小事也会忍不住咯咯笑起来。

后来大家听说,林达和一个叫王卫国的男青年相爱了,王卫国就是路遥的本名。

在许多人看来,路遥和林达在一起,是典型的“癞蛤蟆吃上了天鹅肉”。林达的父母在华侨办工作,家世优渥,和贫困的路遥形成了巨大反差。

但林达并不在乎父母的看法,她热情洋溢地向母亲夸赞路遥的才华、勤奋和毅力,父母虽有疑虑,还是比较开明,林母说“女儿爱上了,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林达对路遥的爱情,甚至到了愿意为他放弃自己理想的地步。

1973年,公社向高校推荐工农兵大学生时,路遥抓住机会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而林达放弃了这个机会,每月38元的工资都拿来补贴路遥的学费生活费。

然而,这位曾为路遥放弃一切的林达,在生了女儿、丈夫功成名就后,为何还要提出离婚呢?

其实,当我们了解到路遥有三个坏毛病,就能理解林达的选择,甚至对她产生同情。

02

当初,路遥是一个穷小子,和林达的感情也非常单纯。两人互相扶持,一起努力生活。林达看重的也是路遥的才华与品格,而不是外在的条件。

然而,随着路遥的名气与财富的积累,他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成为林达无法继续忍受的原因。

路遥成功后,仿佛想要过去穷日子的创伤,表现出明显的报复性消费。他会为女儿买架昂贵的钢琴,但女儿只弹过几次就不再碰。

女儿要吃三明治,他会花重金在豪华酒店买。

朋友来拜访,他会送上价值不菲的礼物。这样的消费方式不但扭曲了孩子的价值观,也让林达难以承受家庭开支。

其实,路遥的稿费收入并不高。他写《平凡的世界》的版税只有680元,但他每个月购买昂贵烟草的花费就高达400元。

林达不得不独自承担家庭的许多开支。长期下来,林达也越来越难以理解路遥这样的生活方式。

一个家庭,遇到困难时需要互相扶持;但当日子好起来后,更需要珍惜、节制,不能将曾经的苦难当作放纵的借口。

也许路遥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变化让林达有多么失望,当林达终于选择离开时,我们不应怪罪她,而是应该反思,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互相理解和包容。

03

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但同时也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为了创作,他不惜舍弃家庭。这最终导致他与妻子林达渐行渐远,成为陌路。

路遥刚当父亲时,并未意识到家庭责任的重要性。

女儿出生后,他反而思绪涌动,接连完成许多优秀作品。他沉浸在创作的激情中,甚至不顾妻女,把自己关在陕北的招待所里创作了40多天。

后来,路遥决定创作一部史诗般的三部曲小说。为此,他提前准备了一年,四处游历体验生活。在后来的三年创作中,他继续过着不定居的生活,与家人隔绝。

可以说,这几年时间里,路遥几乎没有参与过家庭生活。

当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时,这种情况达到了极致。他投入了七年时间,每天像创作机器一样工作。妻子林达承担了全部家务,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生活。

路遥和林达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关系日渐生疏。林达内心充满不满,两个人渐行渐远,成为陌路。

这样的家庭生活对路遥也很不利。长期的昼夜颠倒和外出写作,导致他无法吃上一口热饭。这种异常的饮食起居为他日后英年早逝埋下了祸根。

路遥作为作家追求创作,这无可厚非。但成功需要付出代价。他为创作不惜牺牲家庭,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妻子的伤害尤为深重。

如果路遥能更理解妻子的感受,设法与之沟通,或许还能取得家庭与创作的平衡。但他过于专注写作,忽视了家庭生活,这才酿成了悲剧。

04

路遥和林达的婚姻走向破裂,其实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起初,两人虽然出身南北不同,却干柴烈火般相爱。

林达嫁给了比自己大了十多岁的路遥,甘愿跟着他回到陕北老家。可惜,两人的婚姻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幸福美满。

婚后,林达发现路遥有两个需要赡养的上门女婿。这对她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路遥还有一大堆穷亲戚,时常前来赖着要钱。

林达不理解,路遥自己的工资并不高,为何还要没完没了地接济这些人。

然而,路遥却说这都是为了面子和义气。林达无奈之下,只能由着路遥作妖,结果家中慢慢积压了一大堆外债。

这还不是最糟的。路遥的母亲经常在外人面前夸大其词,说路遥供她吃银碗饭,家里还有人站岗保护。这些言论无疑给路遥本人带来了巨大压力。路遥一再澄清,可母亲就是不听,继续信口开河。这让林达对公公婆婆也很是恼火。

种种因素下,林达对这桩婚姻早已失去了信心。她开始质问路遥,你对我究竟有几分真心?这场婚姻的破裂,又岂是你我一时错付出的代价?

路遥自己也很无奈。他承认,可能真的没有人能理解他。他想尽力照顾父母,也想帮助家乡的穷亲戚们,但这一切的代价似乎实在太大。路遥也在反思,要面子或许没什么错,可是过于盲目讲义气,自己也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05

婚后林达供养他上大学,路遥如愿以偿。但婚后的生活却极为艰难。

路遥不挣钱不育儿,全是林达一肩扛起家庭重担。

路遥只顾写作,收入不稳定,花销全靠林达。女儿出生后,林达更是疲于奔命。但路遥不仅视而不见,还抱怨林达不细心。这种“丧偶式”婚姻让林达痛苦不堪。

林达对路遥付出了一切,可路遥不但不感激,反而理所当然。

他梦想当作家,林达全力相助,可他从未关心过林达的感受。

婚姻原本应该互相扶持,但在路遥眼中,林达只是实现他理想的工具。

他嫌弃林达忙不过来,却从不想过自己能做些什么。他们的婚姻充满了路遥的单方面索取,而没有给予。

林达对路遥爱深藏,以为路遥事业有成后生活会改善。

但路遥始终我行我素,丝毫不为家庭着想。他们的婚姻一开始就建立在路遥的利用之上,缺乏真正的感情基础。

路遥追求理想本无可厚非,但林达无私奉献,却得不到正常的回报。这种丧偶式的婚姻不但消耗了林达的全部精力,也让路遥错过了学习关爱他人、承担责任的机会。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